多肽类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 基因重组或动植物中提取的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多肽,是多肽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多肽的生物活性广泛而重要,能够广泛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因此,虽然多肽作为药物的开发史较短,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市场开发的热点。
从制备方法上来讲,多肽类药物的制备目前主要有化学合成、基因重组和从动植物中提取三种方法。由于多肽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含量甚微,提取时纯度也不够,限制了从动植物中提取多肽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化学合成中固相法合成技术的产生,极大推动了多肽类药物的发展。基因重组是指由于不同 DNA 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 DNA 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 DNA 序列的过程;基因重组在多肽类药物中主要用于长肽的制备。依据多肽类药物的作用和分泌部位,可以分为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催产素及其衍生物、促皮质素及其衍生物、下丘脑-垂体肽激素、消化道激素、其他激素和活性肽等。
多肽类药物生产商原材料主要包括药用原辅料、制药装备、化学制剂、医药包装材等。多肽类药物下游行业主要是各级医院。由于多肽药物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消耗低、产出高”等优势,医生对其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多肽药物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多肽药物的批量上市和治疗领域的拓展不断加速多肽药物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多肽药物的治疗范围覆盖极为广泛,肿瘤、神经、代谢、心血管、感染、胃肠道和呼吸等各治疗领域都有新药上市,其中不乏“重磅炸弹”诞生。 肿瘤和代谢等慢性疾病是多肽药物的主要市场,而罕见病药物比例高,是多肽药物的一大特点。
格拉替雷、奥曲肽、戈舍瑞林、 亮丙瑞林、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等都已经成为“重磅炸弹”药物。但多肽药物普遍价格较昂贵,因此主要市场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占全球市场的 60%以上。 但近年来多肽药物的专利过期高峰来临,很多“重磅炸弹”品种的专利会在未来三年内集中过期,从而给多肽仿制药企业带来了增长机会。仿制药物的上市可以降低多肽药物的价格,从而为亚太、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庞大的慢性疾病患者人群是多肽药物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巴西、印度等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医疗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必将成为未来国际医疗市场的增长热点。所以,仿制药物上市虽然降低了多肽药物的价格,但同时刺激了发展中国家多肽药物市场的发展,也将推动全球多肽药物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近年中国多肽药物规模保持2位数的增速增长,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多肽类药物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多肽类药物规模超过600亿元。
2009-2017年我国多肽类药物规模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已发展至一定规模,产生了多家知名企业,包括翰宇药业、海南双成药业等。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多肽类药物生产厂家及产品类别
厂家 | 代表品种 |
瑞士诺华制药 | 奥曲肽、降钙素、缩宫素 |
美国赛生药业 | 胸腺法新 |
翰宇药业 | 胸腺五肽、去氨加压素、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 |
海南中和药业 | 胸腺五肽、去氨加压素、生长抑素、胸腺法新 |
北京世桥生物 | 胸腺五肽、降钙素 |
成都地奥 | 胸腺五肽、胸腺法新 |
默克雪兰诺 | 生长抑素、生长激素、促卵泡成熟素、戈那瑞林 |
海南双成药业 | 胸腺法新、生长抑素、胸腺五肽 |
丽珠制药 | 尿促性素、促卵泡成熟素 |
阿斯利康 | 戈舍瑞林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在我国多家多肽类药物上市企业中,海王生物销售收入达249.4亿元,丽珠集团收入达85.3亿元。
2017年我国主要多肽类药物上市企业收入分析
资料来源:企业财报、智研咨询整理
多肽药物市场以慢病治疗为主,肿瘤、代谢疾病和罕见病是多肽药物市场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以生殖内分泌系统肿瘤、 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和肢端肥大症等疾病为主,占多肽药物市场的75%左右。此外,其他多肽药物主要分布在心血管、胃肠道、骨科和免疫系统,虽然占比不大,但不乏重磅产品。
慢病治疗是多肽药物的主要市场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十三五”规划,抗肿瘤、抗抑郁、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等药物将是“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药品类,在临床中有巨大应用前景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细胞制剂等生物医药制剂也将得到优先发展。
作为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多肽涉及到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生殖等各个领域。与小分子化学药相比,多肽类药物往往更为安全、副作用更小,很少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多肽类药物的研发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但随着化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近年来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出现了逐步加速的趋势。目前多肽药物研发平均周期比化学药物少0.7年,成药性的比例也要比化学药物高。
多肽是氨基酸以酰胺键即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主要用于治疗癌症、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类疾病、血液病和疼痛缓解等众多方向也都可应用多肽类药物。
多肽药物本身具有特异性强,靶向性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例如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能够把化疗药物直接导向到肿瘤细胞,疗效显著,很好地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2017年,全球多肽药物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由此可见,多肽药物的研发前景广阔,随着生物医药“十三五”的正式出台,多肽行业将迎占下一个风口,而风口上的多肽制药公司也将引发资本竞逐。
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但就多肽药物而言,受到工艺、设备及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国内具有大规模生产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能力的企业较少,多肽药物行业还处于供方市场,市场竞争相对缓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批化学合成多肽医药企业的快速崛起,以成都地奥、海南中和、翰宇药业、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发行人等为代表的少数几家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医药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2025-2031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共十章,包含2020-2024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分析,海洋生物医药重点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分析,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及前景趋势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