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青岛旅游业
近几年,青岛接待游客总量及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旅游收入突破千亿,2015年青岛接待游客总量突破7000万人次
2017年全年青岛接待游客总人数8816.5万人次,增长9.1%;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640.1亿元,增长14.0%。预计2018年青岛接待游客总人数增速将有所下滑。
2013-2017年中国青岛接待游客总量及同比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13-2017年中国青岛旅游收入及同比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年青岛A级旅游景区仅76处,2015年突破100处。2017年达到123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4处,3A级旅游景区74处。2017年青岛星级酒店104个,其中,5星级酒店9个,4星级酒店27个,3星级酒店63个。
2013-2017年青岛A级旅游景区数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2018年青岛主打全域旅游 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倡导全域旅游,我市对此做了很多推进工作。
从2013年起,青岛就曾提出“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同时,也提出了逐步推动青岛旅游业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滨海一线向全域多点支撑延伸;二是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三是由休闲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转变。
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和青岛实际,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对青岛全域旅游做出了初步规划。总体上看,将从“一带一轴三湾三山十五组团”来发展青岛的全域旅游。
具体来看,“一线”是滨海一线,围绕这个优势发展好相关的旅游业态。“一轴”指的是大沽河,它是贯通我市南北的一个轴带,将围绕其发展相应的乡村旅游。“三湾”指鳌山湾、胶州湾和灵山湾,“三山”则指的是崂山、大泽山和大珠山。这些都是我市比较知名的旅游资源,都会相应发展一些旅游业态。十五个组团,则会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来发展。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的理念,主要应该从空间、产业、要素和管理等方面去推动。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指出,要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精品旅游作为“十强”中五个由传统改造升级形成的产业之一,承担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使命。山东省要推动精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旅游业多元化、全域化、国际化发展,打响“好客山东”品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到2022年,精品旅游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8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4%,入境游客数量提高到630万人次。
青岛旅游要做新旧动能转换的先锋队和排头兵,将借助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青岛旅游峰会召开契机,全面提升全行业服务水平、宣传营销格局,并加强旅游前瞻性研究,制定出台《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纲要》,加快培育滨海度假、海洋休闲、品质乡村、融合创新、输出服务五大重点方向。力争年内在度假集群、海陆联动、乡村旅游等领域有新突破。
1、 全域旅游
旅游消费模式发生变化
伴随我国步入大众休闲时代,旅游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传统的景点观赏为目的的“观光游”向休闲消费、时间消费、度假居住为目的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模式”转换。西海岸新区依山傍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滨海度假特色突出,是世界旅游组织公认的中国北方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度假地之一。新区旅游业态中最突出的就是高端度假酒店集群。目前有星级饭店22家,国际品牌饭店11家,客房总数9000多间,今年还有多家高端度假酒店即将开业,客房总数预计将达到1.5万间左右。
近年来,随着西海岸新区旅游业的升级和创新,旅游软实力成为西海岸新区经济腾飞的硬支撑。
加快培育五大重点方向
青岛市旅游将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总抓手,以优质旅游发展为总要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旅游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增强旅游发展动力,为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增长9%,实现旅游消费总额增长15%。
加快培育五大重点方向。围绕滨海度假、海洋休闲、品质乡村、融合创新、输出服务五大重点方向,梳理提出年度重点计划,力争年内在度假集群、海陆联动、乡村旅游等领域有新突破。
2 、优质旅游
推动工业旅游推陈出新
工业文明的发展给青岛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百年青啤、百年港口、百年邮电、百年纺织、百年交通等工业遗产资源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也为青岛发展工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青啤博物馆、海尔工业园、青岛邮电博物馆、青岛纺织谷、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景点。
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在促进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工业旅游业态的不断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一是工业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由万达集团投资500亿打造的青岛东方影都,是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项目。目前制作园区已建成16个摄影棚,还将建设世界唯一的固定水下摄影棚和世界最大1万平米的摄影棚以及世界首创影视互动体验区,开展实景体验活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制作体验旅游区。二是工业旅游与新技术的有机融合。青岛红领集团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大批量生产,打造了全球首个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依托个性化生产模式、触网营销的互联网思维,吸引国内外企业考察学习,在参观智慧生产线的同时,满足游客和参观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三是工业旅游与产学研一体化的融合。青岛橡胶谷借鉴美国“硅谷”模式,以平台经济理念打造“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高度融合的化工橡胶生态圈。目前已建成“弹力世界”主题文化展厅、科技展厅、信息装备展厅、金融之窗展厅等,二期还将建设橡胶博物馆、国际橡胶会展中心,打造全球资源共享平台、权威对话交流平台和高端工业旅游园区。
筹建夜旅游经济聚集区
挖掘提升文化旅游。深入挖掘西部老城区博物馆、名人故居、保护建筑等资源,打造不同系列的自助游、深度游文化产品,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全面发展一批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演艺、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加快推进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工作,推进4A级以上景区建立高标准旅游购物商店。加强购物旅游示范城市、乡镇、村的建设和推广工作,结合西海岸万达茂、即墨童装小镇等综合体,高标准打造旅游休闲购物街区。
3、厕所革命
已新建改建公厕800余座
旅游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而早在3年前我市就启动了一场“厕所革命”,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底,青岛市共完成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交通集散点、城市旅游街区、旅游购物商场、加油站等六大类公共厕所新建改建800余座,其中新建449座、改建364座。青岛市以标准化的管理、“以商养厕”等创新建管模式为全国各地的“厕所革命”工作树立了典范。
崂山区以景区厕所为革命起点,率先对区内各景区的公共厕所进行新建、改建,以景区为原点逐步辐射全区每个角落,目前已有38座公共厕所符合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其中3A级旅游厕所达到9座。
今年将全面开展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通过布局优化、功能提升、管理创新、严格考核等多种举措,新建改造旅游厕所120座,全面巩固提升我市厕所革命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