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汽车联网数高增长,国内市场孕育广阔车联网
全球市场:根据预测,到2020年,五分之一的车辆将拥有某种形式的无线网络连接。估计,互联汽车市场的连接总数将以3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从2015年的1.82亿个增长到2020年的6.93亿个。
国内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1.72 亿辆,2016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2800万辆,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预计 2020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2.50 亿辆。
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单位: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电子车牌是车联网业态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汽车电子标识是车辆的二代身份证,俗称“电子车牌”。电子车牌利用RFID 高精度识别、采集和高灵敏度的特点,突破了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瓶颈,抓住了智能交通应用系统采集源头的关键问题,实现所有车辆数字化管理,是物联网技术的细分、延伸及提高的一种应用,是国内车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电子车牌工作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子车牌系统架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过电子车牌,可以实现高速运动状态下对车辆身份的识别、动态的监测,实现车辆注册管理、交通管理和收费管理自动化、精细化、一体化,产生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后台的联动,助推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
3、电子车牌多省市试点情况,效果良好
2016年初,首批符合国标的电子车牌在无锡开展示范应用,首批发放10 万张。首先用于货运车辆,路面首批100 个站点将安装读卡设备,2 至3 个小区将引入智能停车 系统。
2016 年2 月,深圳市交警局正式启动汽车电子标识应用工作,主要涵盖重型货车、泥头车及校车等八类重点车辆。首期将免费发放20 万张电子标识并在 4 月30 日前分批完成安装。
北京市于2016 年5 月召开 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电子车牌作为拥堵费征缴过程中识别车辆信息、扣费支付的物理基础 ,在 交通拥堵收费方案中得到推广 。
2017 年,京津冀三地紧锣密鼓开展需求调研、方案制定等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天津已 为3600 余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电子 标识, 探索基于电子标识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管控和服务新模式。
深圳、无锡电子车牌试点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数百亿市场空间
电子车牌的市场规模包括:系统 建设(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投入和后期运营收入。
根据统计,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其中汽车2.05亿辆,全国有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3个城市超200万辆,6个城市超300万辆。全国共有33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75个地级市,一个50万辆汽车保有的中型城市,系统建设投入预计2亿元(RFID电子车牌改造成本100-200元,读卡器、天线、系统设备投入约1亿元)。假设前期有1/3的地级市使用电子车牌,系统建设成本产生的市场空间将达到200亿元。运营方面,每个城市运营收入约2000万/年,假设前期有1/3地级市有运营需求,每年运营市场空间20-30亿元。等到电子车牌全国推广时,我们预计市场空间将在初期建设基础上翻倍增长,将再增近500亿空间。
电子车牌在车联网产业链中位于感知层,是信息的汇聚入口。基于RFID识别的车辆行驶轨迹和位臵信息,结合城市交通数据,打造新一代车联网数据商业变现模式,考虑包含金融(保险、信贷)+4S店(保养)+生活(导航/洗车/加油)的全新生态圈,是以电子车牌为核心基础设施展开的商业模式探索。
未来汽车电子生态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