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MBR+DF”双膜法水处理行业概况及运营现状分析【图】

    一、DF 膜特点及基本概念介绍

    超低压选择性纳滤(DF)膜是根据中国国情、针对中国水环境问题专门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 DF 膜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制膜工艺,膜元件性能均一且稳定;操作压力为 0.3~0.5 MPa,仅为市场上反渗透膜产品的 1/3,节能降耗;吨水运行成本保持在 1 元左右,产水回收率可达 80%以上,远高于反渗透。 DF 膜工艺采用现污水处理厂国家一级 A 排放标准的出水作为进水水源,处理后的出水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完全可以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保护区补充水源。

    DF膜可应用于内陆地区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变污水为新水源,增加水资源;也可用于饮用水净化设备、去除有害重金属的同时保留有益矿物质,更进一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 DF膜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在行业内属于首创,为国家水战略安全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极其广阔的产业前景。 DF 膜的主要特点如下:

性能均一: 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制膜工艺,元件性能均一且稳定。
操作压力低: 与纳滤和反渗透膜相比,具有操作压力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产水量高: 与纳滤和反渗透膜相比,在相同的操作压力下具有较高的产水量。
截留效果好: 截留分子量 100~500 道尔顿,可有效截留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离子。
抗污染性能好: 膜表面光滑、亲水性好且接近电中性,抗污染能力好。
适度脱盐: 可保留水中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实现健康饮水。
高 COD 脱除率: 可使用国标一级 A 出水作为水源,大幅度降低 COD,产水水质达到地表Ⅲ类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DF膜结构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MBR+DF”双膜法水处理工艺特点:具有出水水质优良,操作压力低、运行能耗小,出水 pH 不降低、可直接回用等显著优势。随着双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创新发展,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MBR+DF”双膜法工艺路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典型应用:北京翠湖新水源厂项目

    2014 年 9 月,北京翠湖新水源厂建成通水,采用“MBR+DF”双膜法处理工艺,处理规模 2.0 万 m3/d,出水水质达到“新水源”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II 类水质标准)。北京翠湖新水源厂作为国家级示范工程,成功检验了双膜法(MBR+DF)工艺的可靠性,验证了污水深度资源化可行性,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部、北京市人大等党政领导的肯定。

    项目概述: 翠湖新水厂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北部,占地面积 1.82 公顷,服务于苏家坨镇及周边地区 5.8 平方公里范围的市政污水处理及邻近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补水。翠湖新水厂升级改造后,处理规模由 1.0 万 m3/d 提高到 2.0 万 m3/d,采用“MBR+DF”双膜法处理工艺。

    出水水质: 翠湖新水厂每年可从污水中获得的新生水资源量超过 730 万 m3, 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达到地表 II 类水质标准。 出水可作为翠湖湿地补水,促进翠湖湿地水体尽快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水质标准要求;也可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补充水质要求和回灌地下涵养地下水源。

    项目投资和经济性: 翠湖新水厂是首个采用“MBR+DF”双膜法处理工艺的示范工程项目,将污水直接处理为新水( 地表水Ⅲ类以上),投资费用为 4500 元/吨水,运行费用为 1.9 元/ 吨(如果是以已运行的污水厂的排水( 一级 A) 为水源,投资费用为 1800 元/ 吨,运行费用为 1.3 元/ 吨)。

“MBR+DF”双膜法水处理工艺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翠湖项目的投资和经济性来看,“MBR+DF”双膜法处理工艺 1.9 元/吨的运行费用(如果以污水处理厂为水源运行费用为 1.3 元/吨),与天然水源取水制水成本已非常接近,与北京 1.7 元/吨的自来水费价格也相当(现行居民水价 4 元/吨,即 1.7 元/吨的自来水水费、 1.26 元/吨的水资源费和 1.04 元/吨污水处理费)。其成本更是远低于海水淡化、南水北调的制水成本,应用空间广阔。

“MBR+DF”双膜法水处理运行成本与海水淡化、南水北调等成本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长期以来,我国华北平原甚至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缺水问题,但事实上,水作为循环使用永续存在的物质,并没有不够,我们真正缺少的是干净水。我们用完的水排出来并不是水就蒸发了没有了,而是我们排出来的水即使是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也还是污水,不是能够使用的水,在我们的水务产业链中,自然水体供水给我们生活、工业使用后,形成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仅达到地表 V 类水标准,排放进入自然水体还是形成污染,并无法实现水务链条的真正闭环,让净水回归自然水体,水资源永续充足。

    而“MBR+DF”双膜法水处理技术路线能直接将污水处理至地表二、三类水水质,排入自然水体,真正实现水处理的闭环。 在这样的闭环下,雄安新区的水资源短缺不再是问题,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紧缺也不再是问题,中国的水资源不足也不是问题。因此, 污水提标回用是一个历史进程, MBR 让它实现了前 500 亿市值, DF 膜会实现公司后五百亿达到千亿的进程。

水务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水处理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