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于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当今美国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于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近年来,美国机床进口增长迅速,2010年美国机床进口金额为2.9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6.2亿美元,与进口增长相比,出口增长相对缓慢,2010年美国机床出口为4.3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4.97亿美元。
2010-2014年美国机床行业进出口统计
年份 | 进出口 | 金额:美元 |
2010 | 进口 | $292,044,351 |
2010 | 出口 | $426,355,181 |
2011 | 进口 | $486,095,239 |
2011 | 出口 | $388,391,700 |
2012 | 进口 | $547,118,096 |
2012 | 出口 | $467,543,781 |
2013 | 进口 | $556,037,210 |
2013 | 出口 | $511,005,932 |
2014 | 进口 | $622,252,211 |
2014 | 出口 | $497,296,788 |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统计库
美国投资公司成功收购组建MAG工业自动化系统集团公司,旗下公司均是在机床行业内享有盛誉的国际知名品牌,2005年4月MAG从组建辛辛那提•兰姆(Cincinnati Lamb)公司开始拉开收购序幕。当年收购了蒂森克虏伯集团的机床部门,包括克劳斯惠勒(Cross Hüller)、法道(Fadal)、海瑟普(Hessapp)、惠乐喜乐(Hüller Hille)、吉丁斯•路易斯(Giddings&Lewis)、维茨希•弗兰克(Witzig&Frank)等;2006年收购爱克赛罗(Ex-Cell-O);2007年完成对伯林格尔(Boehringer)、+FMS+的收购,自此MAG完成了一系列的收购并在之后的几年内对旗下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的MAG,更加凸显了企业的模块化和产品系列化,从而使得企业格局更加规整。


2024-2030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共十二章,包含中国数控机床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中国数控机床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