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近几年中国民航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渐重要。从保障奥运、世博等大型国际活动,到东南亚海啸撤侨、利比亚撤侨,再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国民航发挥了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及的重大战略作用。从近几年民航旅客周转量占总交通运输周转量的比重,也可以看出。中国民航业在国家交通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一) 中国民航业稳步发展
在世界经济近几年增速缓慢,不利事件频发的大环境下,中国民航走出了一条稳步发展的道路,这和中国民航业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的驾驭能力日渐成熟是密不可分的。
2012-2016年中国航空客运行业调研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1. 中国民航发展速度略快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近几年中国民航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渐重要。从保障奥运、世博等大型国际活动,到东南亚海啸撤侨、利比亚撤侨,再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国民航发挥了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及的重大战略作用。从近几年民航旅客周转量占总交通运输周转量的比重,也可以看出。中国民航业在国家交通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民航增长速度一般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1年增长速度下降,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
(1)2010年基数偏大。2010年受国家4万亿投资的刺激以及世博效应的影响,民航增长速度达到近5年的最高值,但这种突发因素的刺激是暂时的,民航增长速度必然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2)高铁的开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高铁在开通初期,会对公路以及民航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公众注意力的减弱和市场不断发展,高铁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会逐渐减弱。
2. 中国民航目前仍处于 “成长期”
中国人均乘飞机出行的次数只有北美的十分之一,欧洲的五分之一(见表3)。根据民航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人均乘机次数可以达到0.57次。从人均乘机比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民航在世界民航大家庭中,尽管规模很大,但像一个“巨大的少年”,成熟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2007年到2011年11月份世界民航单通道飞机的客座率最大值在79%左右,利用率最高不超过8.6小时。而中国民航总局公布的2011年1-11月份大中型飞机累计在册利用率9.7小时,正班客座率达到82.2%。利用率和客座率均高于国际航空市场平均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飞机利用效率更高,客源更充足。
(二) 中国民航从沿海走向内陆
中国民航2010年以前航距(公里/旅客)基本稳定在1500公里/旅客以下,2010年和2011年航距分别达到1510公里/旅客和1545公里/旅客。航距明显上升。在中国民航以国内航线为主的情况下,航距变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在其他交通工具的竞争下,民航减少了短程航班量;(2)偏远地区机场运输量增长快。成都、昆明、西安、重庆机场这些内陆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明显高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以及杭州。
(三) 中国民航政策环境有利
近几年中国民航的发展举世瞩目,除了依托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以外。民航市场近几年良好的供求关系,也是民航发展中非常有利的因素。
近5年来,中国民航机队平均增幅为11.63%。而旅客运输量的平均增幅为12.98%,大于机队的平均增幅。从十五规划以来,机队增长幅度逐年递减。而客座率从九五规划末的61%上升到82%。在机队增长速度缓慢的情况下,航空公司的客座率得到了保障。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由于民航从十五规划开始,控制了运力投放速度。使市场的供求关系基本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中国民航的健康发展。


2025-2031年中国民航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民航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民航关联行业运营现状分析,2025-2031年中国民航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分析,2025-2031年中国民航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与风险预警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