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挑选茶饮料应关注茶多酚含量时间

  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茶饮料国家标准有望近期出台。该标准最大的亮点是,标准明确茶多酚含量是判别茶饮料的最重要指标,低糖、无糖茶饮料也将明确规定糖含量。茶饮料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对茶饮料的加工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新国标出台后,如果没有标明茶多酚
  
  近日,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茶饮料国家标准有望近期出台。该标准最大的亮点是,标准明确茶多酚含量是判别茶饮料的最重要指标,低糖、无糖茶饮料也将明确规定糖含量。茶饮料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对茶饮料的加工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新国标出台后,如果没有标明茶多酚含量或者茶多酚含量不合格,都不能称为茶饮料。

  记者走访北京饮料市场了解到,目前茶饮料主要有康师傅、统一、麒麟、王老吉、三得利、雀巢等品牌,采用玻璃瓶、马口铁易拉罐、铝质易拉罐、无菌铝纸复合包、PET瓶、塑料罐头瓶等包装形式。大多数茶饮料标签上仅标注含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等字样,以及含有白砂糖、金银花、菊花、食品添加剂等配料成分,并没有明确标示茶多酚含量。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介绍说,茶饮料国家标准将对茶饮料的名称、范围和功效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在茶饮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茶饮料被定义为:将茶叶用水浸泡,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提取液、浓缩液、速溶茶,再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乳制品、植(谷)物的提取物等调制加工而成的液体饮料。茶饮料包括茶汤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其中,调味茶饮料中又包括果汁茶饮和果味茶饮、奶茶饮和奶味茶饮、碳酸茶饮。

  该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饮料的茶多酚含量需≥300mg/kg,其中绿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需≥500mg/kg,而调味茶饮料所含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如碳酸类茶饮料仅要求茶多酚含量≥100mg/kg。茶饮料如果用茶多酚调配,要在包装上明示。茶多酚含量若不达标,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对于添加特殊果汁的茶饮料,因口味原因原果汁含量无法达到5%要求时,可归属于果味茶饮料,并可在标签上标示果汁含量。根据该标准意见稿的相关要求,若产品声称低糖,则每100毫升糖含量应≤4.5克;若产品声称无糖,则糖含量应≤0.5%。

  中国营养学会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占茶叶干物质的15%至30%,主要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等物质。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人体,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使其维持在高水平,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总体免疫能力和自身调理功能;具有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对重金属有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以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此外,茶多酚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能延缓蔗糖和淀粉的分解,降低人食用蔗糖和淀粉后血糖升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称为“新时代饮料”的茶饮料以每年递增17%的速度风靡全球。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故乡美国,茶饮料消费已达到仅次于可乐的地位;日本茶饮料消费总量早已超过碳酸饮料;欧盟各国茶饮料的消费和发展水平不一致,但总体也处于上升趋势。我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今年,我国茶饮料消费量占整个饮料市场的10%,近几年的消费量则以30%左右高速增长。目前,我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5家,共有100多个品牌。

  专家提醒消费者,现在市场上有些茶饮料是使用劣质茶加工而成的,虽然也含有微量茶多酚,但产品质量与用优质茶制成的饮料相差甚远,消费者选购茶饮料时最好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选择有QS标志的产品。合格茶饮料的茶汤应均匀适中,液体透明,不结块,不分层,无发黑现象,不应有沉淀物,口感应为原茶味,滋味甜醇适度,带有纯正茶香味,无杂异气味。消费者可根据标签标注类型选购自己所喜欢的产品,花茶饮料应标明茶坯类型,淡茶型饮料应标明“淡茶型”,果汁茶饮料应标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饮料应标明蛋白质含量。

10000 12003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茶饮料行业产品营销渠道及广告策略分析,中国茶饮料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中国茶饮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