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硅材料行业产业链图谱、需求规模、细分市场及未来前景分析:光伏等领域应用需求旺盛,企业加速布局产能[图]

内容概要:硅材料是以硅为主要成分,通过各种化学和物理方法制备而成的一系列材料。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硅材料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成为了信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并且也是太阳能转化为光能的理想介质,各类硅材料产品市场应用需求呈现日益增长态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工业硅需求量达332万吨,较2020年复合增长18.74%;全国多晶硅材料应用需求量达142.2万吨,较2020年复合增长29.09%。因此,目前国家愈加重视硅产业的发展,中央部门及多地政策均将6英寸以上单晶硅、多晶硅、晶片等硅材料产品列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项目,极大推动了我国光伏产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速度,加速促使国内硅材料生产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产业链;工业硅;多晶硅;需求量;产能;产量;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硅(化学符号Si),作为地壳中含量第二丰富的元素,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工业应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硅材料是以硅为主要成分,通过各种化学和物理方法制备而成的一系列材料,可用于制作晶体管、晶闸管、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半导体存储器、晶体管滤波器、互连器件和开关电路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产业、建筑材料、化工行业、金属冶炼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是工业发展的基石。


硅材料产品种类众多,根据材料纯度,可分为‌工业级硅(纯度一般在99%以上)、‌太阳能级硅‌(纯度在99.999%以上)、‌电子级硅(纯度在99.9999999%以上);‌根据生产方法,可分为通过化学反应将硅酸盐矿物还原得到的‌化学法硅,以及通过物理方法还原得到的纯度较低的‌‌物理法硅‌;‌根据晶体结构,可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含有Si-C键的有机硅‌和不含有Si-C键的‌无机硅‌;‌根据掺杂类型,可分为‌本征硅‌、‌P型硅‌和‌N型硅三类;‌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半导体硅、‌光伏硅、‌合金硅‌等。

硅材料分类


硅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硅石、还原剂(石油焦、洗精煤、木炭等)、电极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真空熔炼炉、单晶硅生长炉、气相外延炉、氧化炉、磁控溅射台、化学机械抛光机、离子注入机等硅材料生产加工设备供应商。产业链中游为有机硅、多晶硅、硅铝合金、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半导体硅片、光伏电池片等硅材料及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产业链下游为硅材料应用需求领域,包括光伏发电、半导体、电子电器、汽车交通、建筑材料、日化纺织、医疗用品、国防军工等行业。

硅材料行业产业链图谱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硅材料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二、产业现状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硅材料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成为了信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并且也是太阳能转化为光能的理想介质,各类硅材料产品市场应用需求呈现日益增长态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工业硅需求量达332万吨,较2020年复合增长18.74%;全国多晶硅材料应用需求量达142.2万吨,较2020年复合增长29.09%。因此,目前国家愈加重视硅产业的发展,中央部门及多地政策均将6英寸以上单晶硅、多晶硅、晶片等硅材料产品列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项目,极大推动了我国光伏产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速度,加速促使国内硅材料生产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

2020-2023年中国主要硅材料细分产品市场需求量变化


1、工业硅


从细分产品市场分析,其中,工业硅又称金属硅,是由硅矿石和碳质还原剂在矿热炉内冶炼成的产品,主要成分为硅元素,是有机硅、多晶硅、铝合金的主要原料,这是我国硅材料行业产量规模占比最高的产品类别。近两年,工业硅市场行情整体较好,部分闲置产能重新投产,叠加部分新增产能投产,国内工业硅总产能有较大幅度增长,行业年生产供应能力也不断提升。据统计,2023年,我国工业硅产能达640万吨以上,全年工业硅产量达370万吨,同比增长13.85%,行业产能利用率达60%以上。2024年以来,随着2023 年未投入运行项目将开启,以及新进入者新建项目,国内工业硅市场供应量继续增长,前三季度国内工业硅产量合计达353.1万吨,同比增长10.79%。硅业分会预计,2024年国内工业硅产量将增长至470万吨。

2018-2023年中国工业硅行业产能及产量变化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工业硅产能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四川、甘肃及内蒙古五大省份,其产能占比之和达83.31%,依次分别为38.52%、19.26%、12.84%、6.58%、6.1%。展望未来两年,国内工业硅供应增量将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对硅基产业大力支持,如矿石、煤炭、电力等资源保障,企业纷纷落子,新建扩建产能大量释放。此外,云南地区将以产能置换为主,故而产量变化不大,硅业分会预计,近两年内该地区工业硅产量将在60万吨左右;四川地区则将受到电力、土地等多重因素制约,企业产能新增较少,即便各工厂开工率提高,但全年产量仍将以持稳为主,硅业分会预估,该地区工业硅产量将在50万吨左右。

2024年中国主要地区工业硅产能分布情况


从行业竞争度看,2019年时,我国工业硅行业集中度较低,上市公司参与较少,行业CR10仅有46.6%。但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工业硅逐步受到了下游产业关注,多晶硅及有机硅企业纷纷寻求产业链一体化,国内工业硅行业CR10已在2023年底提升至60%以上,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其中,2023年国内工业硅生产龙头企业合盛硅业的生产规模已从2019年的25.2%提升至36.5%,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2023年中国工业硅行业竞争格局(按企业产量)


2、多晶硅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由工业硅经过化学气相沉积法进一步提纯后制备而成,主要用于光伏以及半导体行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及市场应用双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多晶硅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合盛硅业、协鑫等硅材料生产企业加速布局产能,国内多晶硅产量产量均呈现持续扩大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多晶硅行业产能规模达210万吨,同比增长80.57%;全国多晶硅生产供应量达147万吨,同比增长79.93%。

2020-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及产量变化


从企业竞争情况看,目前我国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较高,CR6占比已达到77%,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多晶硅生产属于高资金、高技术壁垒的行业,项目建设、投产周期通常长达两年及以上,因此新厂商进入该行业较为困难,因此随着市场发展,行业马太效应将日益明显。细分至各企业看,目前通威集团以15%的产量占比位居我国多晶硅行业产量排行第一;其次是新疆大全、新特能源,分别为占比14%;其后是江苏中能和东方希望,各自占比13%;此外,协鑫集成的产量占比也有8%左右。

中国多晶硅行业竞争格局(按企业产量)


三、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硅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半导体、光伏、新能源、电子电气等。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硅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对具有优异耐高温、绝缘、防水、密封性能的硅材料需求激增。此外,在光伏领域,硅基材料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光伏电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对硅材料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2、技术研发创新投入日益增多


近年来,我国在硅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日益增多,高纯度硅材料的研发、新型硅基材料的探索、绿色制备技术以及多功能化研究等是当前技术发展的热点。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研发逐步取得进展,叠加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的逐步引入,不仅将进一步有效提高国产硅材料性能,也将进一步降低行业生产成本,使得硅材料应用更加广泛和经济。


3、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政策的趋严,硅材料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凭借其规模、资金、技术等优势获取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这些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硅材料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8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硅材料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硅材料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硅材料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硅材料产业链梳理及全景深度解析,中国硅材料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案例研究,中国硅材料行业市场及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