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长时储能需求旺盛,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加快 [图]

内容概要:我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布局较早,虽然国内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但凭借完备的技术和100%自主知识产权等优势,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目前,我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长时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政策全钒液流电池现状、全钒液流电池发展趋势


一、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相关概述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其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电解液中。通过外接泵把电解液压入电池堆体内,在机械动力作用下,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半电池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电解质溶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双电极板收集和传导电流,从而使得储存在溶液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全钒液流电池适用于大规模、长时间储能场景。钒液流电池容量与输出功率相对独立,电池容量取决于钒电解液容积与电解质浓度,输出功率取决于电堆大小;充放电时仅有钒价态变化,没有物相变化,可深度放电,电池寿命长;无毒副产物产生,环境友好,安全性高,能量效率高;系统处于关闭模式时,储罐中电解液无自放电现象;热待机状态时响应速度快,可实现瞬间充电;钒电解质溶液意外混溶后,回收、再生处理容易,相比Zn-Br、Fe-Cr等其他液流电池,避免了不同离子交叉影响的问题。


在长时储能技术方面,抽水蓄能作为最成熟可靠的储能技术,是国内重点投资建设的储能形式。抽水储能的主要限制是项目的建设选址要求较高且建设周期较长。压缩空气储能也属于成熟技术,但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偏低且项目选址也受限。与这两种储能技术相比,钒液流电池的储能上限低于抽水蓄能,但有着系统安全性高、项目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等优点,且随着技术进步,钒液流电池的经济性优势将逐渐强化,未来有望成为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

3 种长时间储能技术的特性比较


中国全钒液流电池市场政策环境分析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受到市场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正大力推进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特别关注于如何优化和平衡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的重点方向。其中,液流电池作为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被纳入了重点研究范围。该方案指出,应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以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到2025年,新型储能有望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全钒液流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相关政策


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


储能作为电力安全保障的基石,已成为当前电力改革的核心议题。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市场的深化,未来储能技术和产能的自主化、自控性将成为推动整个储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众多储能技术中,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焦点。其产业链可清晰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以及下游应用与市场开发三大环节。上游环节主要涉及钒资源的开采与冶炼。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钒的稳定供应对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强钒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冶炼技术研发,确保原材料的自主可控,是上游环节的重要任务。中游环节则聚焦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这一环节包括功率单元(电堆)与能量单元(电解液)的研发与生产。下游环节主要负责储能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随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商业化推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链框架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运行现状分析


我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布局较早,虽然国内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但凭借完备的技术和100%自主知识产权等优势,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目前,我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累计实施的232项全钒液流电池项目中,中国占据了半数以上,总装机规模(含在建)达到657.8MW/2795.6MWh。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网调峰需求的增加,我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我国新增投运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规模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2022年我国新增投运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规模达到了112.1MW/458.2MWh,相较于2021年,同比增长了惊人的338%和390%。同时,新增液流电池装机占比也从2021年的1%提升至1.5%,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8-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单位:MW)


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技术需求持续提升。国家政策对于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明确支持,强调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的技术创新方向,并着力攻克长时储能技术。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引导性支持政策,积极推动长时储能的试点应用,加大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支持力度,并鼓励其参与现货市场。在这一趋势中,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安全、长寿、低衰减、灵活等特性,以及钒资源储量丰富且自主可控的优势,成为了市场的热门选择。据行业预测,未来3至7年,我国“新能源+钒电池储能”产业将开启万亿级市场,为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七章,包括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相关概述、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运行环境分析、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运行现状分析、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重点企业分析、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风险与趋势分析。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