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行业调研浅析|2023年中国酸辣粉行业市场潜力继续得到释放,发展前景广阔[图]

内容概要:2018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31亿元增长至5.75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9.06亿元。其中:红薯粉类酸辣粉市场规模增长至12.18亿元,占63.90%;土豆粉类酸辣粉市场规模增长至4.66亿元,占24.45%;多种原料复合类酸辣粉市场规模2.22亿元,占11.65%。

 

关键词:酸辣粉市场规模、酸辣粉市场竞争格局、酸辣粉行业发展前景

 

一、分类及工艺

 

酸辣粉目前暂无行业标准定义。按照通俗的说法,酸辣粉起源于四川川西—带,是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等地的传统特色小吃,采用粉丝或粉条等粉品,煮熟后,再加入用醋、辣椒、酱油、味精等调制好的调味汁及汤料混合,特点是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后来经过各地不断地演变和调制而正式走上街头。

 

随着方便粉丝的发明和制粉工艺迭代,酸辣粉以更贴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速食”形式,进入全国各地千家万户甚至海外市场。根据制作、食用方式不同,酸辣粉可分为传统酸辣粉和速食酸辣粉;根据主粉保存状态不同,目前市售的速食酸辣粉主粉又可分为干粉、鲜湿粉。由于干粉工艺成熟、门槛低、成本低、易保存,故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都采用干粉。

 

根据包装方式不同,市售大多数的速食酸辣粉又可分为袋装酸辣粉、桶(杯)装酸辣粉等。目前,桶(杯)装酸辣粉因其冲泡方便,不受食用场景限制,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占据90%以上的份额。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GB/T 4754-2017),速食酸辣粉所处行业大类为“方便食品制造”,小类为“其他方便食品制造”,品种为方便粉丝。酸辣粉所属商标类别为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粉丝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多是以薯类、豆类、杂粮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各地均有生产,成品呈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我国粉丝的挤压、漏瓢工艺各有优势,高端产品线多以涂布切割工艺为主。速食酸辣粉的发展,与粉丝粉条制作工艺的进步密不可分; 传统手工制粉常见于家庭式小作坊,受环境影响较大。

 

传统手工制粉工艺通常指漏粉式制粉工艺,即将和好的面团放入底部有筛孔的容器,容器材质可以是葫芦或平底不锈钢盆,一手持容器,一手不断击打边缘,面团受震动漏下,呈细条细丝状落入下方热水锅中煮熟,捞出晾凉冷冻后,即成成品粉条。

 

二、全球酸辣粉行业分析

 

酸辣粉作为一种小吃,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也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接受,渐渐的走出国门。在台湾,在泰国,在马来西亚都有重庆酸辣粉的身影。近些年来,不论是煎饼果子,还是肉夹馍、酸辣粉,众多中国小吃不断在多个国家落地,并且深受人们欢迎。全球酸辣粉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酸辣粉消费额占全球整体消费规模的90%以上。

 

酸辣粉正在悄然进入全球多个国家,消费文化正在逐渐形成,2018年全球酸辣粉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029.9万美元增长至9486.5万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酸辣粉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2000万美元,未来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酸辣粉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国内酸辣粉行业分析

 

酸辣粉作为中国特色小吃,在国内餐饮市场具备庞大的销售领域,近些年,实现了由煮食向速食、由餐饮业向食品业发展的转变,应用场景逐渐丰富,产品形式不断升级。2018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31亿元增长至5.75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9.06亿元。其中:红薯粉类酸辣粉市场规模增长至12.18亿元,占63.90%;土豆粉类酸辣粉市场规模增长至4.66亿元,占24.45%;多种原料复合类酸辣粉市场规模2.22亿元,占11.65%。

 

从我国酸辣粉市场销量分布来看,预计2023年我国红薯粉类酸辣粉市场销量占63.89%;土豆粉类酸辣粉市场销量占24.45%;多种原料复合粉类酸辣粉市场销量占11.66%。

 

酸辣粉是成渝地区广泛流行的传统小吃,因其粉丝晶莹剔透,质地柔韧爽滑,口味咸鲜,酸辣爽口而深受中外食客的喜爱。我国已经占据世界酸辣粉行业的主导地位。我国作为一个经济腾飞的人口大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此酸辣粉的主要市场是在国内,很多酸辣粉企业都在中国设厂,因此不管从市场销量还是工业技术方面来说,中国都已掌握了世界酸辣粉行业的主导权。2019年我国酸辣粉产量约2.28亿份,需求量约2.18亿份;预计2023年我国酸辣粉产量约为5.02亿份,需求量约为4.82亿份,未来酸辣粉发展前景广阔。

 

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目前,传统的粉丝粉条制造商为酸辣粉生产的中坚力量,上游的薯类种植企业(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等)、设备供应商、调料供应商,以及下游的餐饮企业,亦推出了相应的酸辣粉产品。此外,部分方便面巨头、休闲食品品牌等,也已切入该市场。

 

2、上游-甘薯淀粉

 

甘薯淀粉是酸辣粉主要原材料,经甘薯加工制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近几年种植面积在240万公顷左右,产量居世界首位。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统计企业数据,2021年我国甘薯淀粉产量为20.24万吨,同比减少19.62%。2022年由于气候影响和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甘薯产量下降。据统计,与2021年相比,我国甘薯的供应量减少了-20%,2023年甘薯淀粉产量较去年下降10% 左右。

 

3下游-餐饮

 

酸辣粉原是四川城乡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小吃之一,由于物美价廉,长期以来一直受人喜爱。酸辣粉不仅是年轻人喜爱的美食,酸辣粉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酸辣粉将传统工艺和现代餐饮技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进入2023年,我国餐饮消费逐渐复苏回暖,2023年上半年,中国餐饮行业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全国餐饮收入达到了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截止2023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32818.3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8510.5亿元,同比增长19.8%。这个数字引发了人们对于餐饮行业未来的期待,全国餐饮收入的增长,预示着中国餐饮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经到来。

 

四、竞争格局

 

随着国内酸辣粉爱好者的增长,方便袋装行业的兴起,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主要的销售形式。不少酸辣粉生产企业在电商建立了自己的食品旗舰店,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酸辣粉品牌数量从几年前的几十家增长到现在的上百家。

 

虽然速食酸辣粉在近几年市场需求激增,但受限于其小吃属性,以及市场培育时间尚短,目前整体市场容量有限,因此,相关企业的产品通常不仅限于酸辣粉,而是向粉、面、饭等各类方便食品多元化发展。

 

我国酸辣粉起源于四川、重庆,发展壮大在河南,全国80%以上酸辣粉“河南造”,目前河南以酸辣粉为主导的食品企业50多家,已经形成了酸辣粉的原料种植、加工、配料、设备、包装全产业链的发展链条,在创新机制的驱动下,已经形成百亿级的食品产业。

 

河南的酸辣粉品牌,主要来自酸辣粉产业链上游企业,例如丽星、豫道等,以及专业酸辣粉企业,例如嗨吃家、食族人等。川渝地区的酸辣粉品牌,则主要来自酸辣粉产业链下游,例如餐饮领域的海底捞、杨国福、小龙坎,以及网红IP李子染、邹三和等。

 

五、行业发展趋势

 

酸辣粉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由于其口味鲜美、价格亲民而广受欢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为酸辣粉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消费基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传统美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便捷、实惠的快餐式餐饮的需求增加,都为酸辣粉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以及饮食文化升级,酸辣粉市场的潜力会继续得到释放。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行业内的厂商想要保持在市场的竞争中的优势,就必须注重产品口感、质量、营养等方面的提升,同时积极寻求创新,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赢取更多的消费者信任。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酸辣粉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1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酸辣粉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酸辣粉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酸辣粉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共十五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酸辣粉行业投资前景,2025-2031年中国酸辣粉企业投资战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