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综合施策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政策陆续出台。目前这些政策效果如何?在30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以及多家银行机构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回应。

    王兆星介绍,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0.4万亿元。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1—9月,信用保险和贷款保障保险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达到50万家左右。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特别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尽职免责机制,激发银行基层机构人员服务民营企业内生动力,降低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抵押的依赖,更多地根据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的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同时,也要提高贷款审批时效,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王兆星说,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银行要区分情况,按照市场化原则,分类施策,稳妥处置。比如一些中型、大型的民营企业遇到了暂时的流动性的困难,如果企业是有前景的、产品是有市场的、技术是有竞争力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订单和现金回流,对于这类企业银行不要停贷、压贷。相反,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缺乏竞争力,技术也落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被淘汰,有些甚至可能是“僵尸企业”,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就需要逐步退出。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说,根据前段时间对民营企业调查分析,这一轮民营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新的特征和成因。融资难主要不是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大面积实质性的变化,不是难在银行体系的断贷压贷,而是难在流动性的压力。而融资贵不是贵在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渠道,而是贵在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民间融资等渠道,抬高了整个企业的债务成本。解决问题,要分清楚难在哪里、贵在哪里,才能够分类施策、分类指导。在加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要坚持“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介绍,商业银行要依靠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同时要打通“信息孤岛”,让商业银行便捷获取税务、工商、用电量等数据,建立起先进的风控模型,增强风险识别能力。银行要主动转变思路服务小微企业。

    “从我们行目前经营区域看,小微融资难相对而言不是特别明显。经营情况良好的小微企业,一般都有多家银行在服务,我们也会主动上门营销。近些年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形成了良性的竞争环境。小微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有很大的提升,银行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也在提升。”浙江泰隆银行董事长王钧说。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董事长缪建民介绍,一方面,集团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也在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