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真的在进行资源掠夺吗?中国加重了非洲债务负担吗?真相究竟如何?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访问学者刘青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上述不实指责,数据最具有说服力。
刘青海长期从事中国对非投资和非洲经济研究。她告诉本报记者,与某些西方媒体所描绘的不同,中国对非投资遍布多个领域,并非仅集中在资源能源行业。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6),截至2016年,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达399亿美元,其中投资最大的5个行业是建筑、采矿、制造业、金融、科学和技术服务业。与之相比,同一时期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存量达872亿美元,其中采矿、制造业和金融排名前三。另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美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前3个行业是采矿、控股公司(非银行)和制造业,分别占66%、14%和7%。可见,美国对非直接投资中,采矿占有突出地位,比重远高于中国的对非投资。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项目(下文缩写为SAIS—CARI)的统计,2000—2014年,非洲获得中国贷款最多的4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业(28%)、能源(20%)、采矿(10%)、通信(8%)。2015年,中国对非贷款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业(46亿美元)、电力(45亿美元)和工业(0.7亿美元),而采矿没有得到任何中国贷款,而且获得中国贷款较多的非洲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塞内加尔、吉布提和喀麦隆都不是资源丰富型国家。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资源匮乏型国家,却是中国的第二大贷款对象国。2000—2016年,埃塞俄比亚共获得中国133亿美元的融资,其中35%分布于交通运输业,24%分布于电力。中国的贷款还帮助建设了一些工业园区,如东方工业园和华坚鞋城等。
刘青海介绍说,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陆续开展了许多非洲人力资源开发项目,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相关项目大幅增长。据中国教育部统计,在华非洲留学生从2003年的2000名增加到2016年的61594名,增长了30多倍。2014年,中国成为第二大最受非洲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仅次于法国。
“中国在非洲优先发展的不是有些人臆想中的矿产资源,而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投资有助于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所谓‘资源掠夺论’的指责明显有失公允,”刘青海认为,“有人称中国加重了非洲债务负担,那更是无稽之谈”。
刘青海表示,可以从中国贷款占非洲外部债务总额的比例、对非洲债务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三方面说明。
自2006年首次发行主权债券以来,非洲的债务规模就开始不断增加。2016年,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非洲的外债余额已达6.01万亿美元。据SAIS—CARI数据估算,其中来自中国的债务2000—2016年间共约1144亿美元,约占非洲外债总额的1.8%。从国家层面来看,截至2016年底,非洲外债占国民收入总值超过50%、债务负担较严重的国家有13个,其中只有刚果(布)和加纳是接受中国贷款较多的国家。不过,在刚果(布)总计383亿美元的外债中,来自中国的债务仅占9.4%。在加纳2139亿美元的外债中,来自中国的债务不到1.5%,而接受中国贷款最多的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债务负担相对非洲其他国家来说并不高。
“实际上,中国贷款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了相关非洲国家GDP的增长。”刘青海表示,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是中国贷款分布的首要行业。
由于中国对非贷款多是优惠贷款,利率较低,加上中国基建企业的三大优势——性价比高、行政审批流程快、既保障工程质量又保工期,为相关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通过改善非洲的基础设施,中国投资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增长,而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常常与工业项目相结合,直接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而推动GDP的增长。
“中国贷款占非洲外债的比例极小,在一定的基础设施水平下,中国的贷款一方面有助于非洲国家债务的减少,一方面又能够推动GDP的增长,实质上有利于减少相关国家的债务负担,‘中国加重非洲债务负担论’明显缺乏根据。”刘青海表示。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