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构建哺乳动物细胞中多基因表达比例控制的转录调控系统
多基因表达比例控制在蛋白质复合体功能和多基因诱导的细胞命运决定等过程中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对内源基因的表达比例控制可以探究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设计原理、蛋白比例失衡引起的疾病治疗策略等;而对转基因系统的多基因表达比例控制,可实现对病毒样颗粒等下一代疫苗技术的优化。
我国科学家开发用于增强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新材料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具有高侵袭性和异质性,现有的治疗方法无法有效延长复发时生存期。目前,大多数免疫疗法通过诱导或激活效应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而GBM很少浸润效应T细胞,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在临床中对GBM免疫治疗的敏感性降低。
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靶向STAT5的小分子化合物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在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因而一直以来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标,但成功靶向STAT5是困难的。近期,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选择性小分子降解剂——AK-2292,它可以成功靶向并且去除体内的STAT5蛋白。
科学家开发一种能用于自由行动的人进行闭环刺激和记录单神经元活动的可穿戴设备平台
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刺激和记录人类大脑活动推动了众多科学研究的发现,促进了神经和精神疾病新疗法的发展。然而,现有设备对自由行动的人的单神经元活动记录难以实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一种能用于自由行动的人进行闭环刺激和记录单神经元活动的可穿戴设备平台。
科学家开发一种用于伤口部位电疗的新型生物系统
慢性伤口对公众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伤口炎症导致内源性电信号的异常,阻碍了伤口愈合过程所需的角质细胞迁移。这一观察结果启发人们用电刺激来治疗慢性伤口,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挑战。美国西北大学开发了一款生物可吸收、无线、无电池的设备,用于对伤口部位进行电疗。
科学家发现血管成纤维细胞
单细胞RNA测序推动了对随着年龄、疾病、损伤和器官而变化的基础和活化成纤维细胞亚群异质性的理解。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些心肌和骨骼肌成纤维细胞亚群在缺血性损伤后被激活,成为促血管生成的成纤维细胞,从而帮助增强组织灌注和修复过程。然而,尚不清楚促血管生成的成纤维细胞亚群是否有助于新血管的形成。
我国科学家揭示全肠外营养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导致糖代谢紊乱的新机制
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一般是指完全经静脉途径输入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和促进疾病康复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因胃肠道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消化吸收足够营养物质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的外科病人、肠衰竭病人等。
我国科学家在胶质瘤肿瘤微环境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成人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目前治疗以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联合放化疗为主,但临床预后仍不理想。大量小胶质细胞所构成的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目前仍不完全清楚。
我国科学家发现circRNA能够促进血管修复
环状RNA(circRNA)在大脑中含量丰富,多种circRNA在功能上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血管修复被认为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长期预后的关键恢复措施。
我国科学家揭示杏仁核跨物种的保守性和差异
杏仁核或类似杏仁核的结构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的大脑中,在生存和繁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杏仁核的细胞结构及其进化机制仍未明确。浙江大学等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杏仁核的跨物种保守性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