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节档电影票房以78.22亿元收官后,长尾效应仍在持续。其中《你好,李焕英》上映25天,票房逾51亿元,已来到中国影史的第二高位。与此同时,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也相继成为荧屏和网络上的双重爆款,得到了年轻人自发推广、在线“催更”。
走过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影视界在开年之际便交出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主食”,中国电影和中国电视剧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已是关注焦点。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和委员从产业链各个环节、不同角度为中国影视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敦促从业者磨砺人品锻造艺品
人才是事业产业想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实现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性资源。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光北的提案便紧紧围绕人才建设,希望国家能建立关于艺术特殊人才的培训计划。他认为,对于优秀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可能需要相关部门在机制、教育、资金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这样能让我们的专业人才更专业、特殊人才更特殊、优秀人才更优秀。有了人才基础作支撑,我们的电影和电视剧也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好作品”。
影视作品伴随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从业者尤其是演艺明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代表委员提出,需要以更严格的制度敦促从业者磨砺人品、锻造艺品,进而利用自身影响力,为青少年树立良好榜样,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的发言名为《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激扬社会正气》,其中提出:“需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当代中国、描绘伟大时代。”他注意到,近几年现实主义创作重新成为主流,比如反映人民群众勇于面对生活挑战的《装台》、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跨过鸭绿江》、反映脱贫攻坚的《山海情》等,相继成为观众主动选择的爆款。“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个人奋斗成长,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只要真正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把这些真实人物和事迹生动反映出来,自然就会感动人民、鼓舞人民、激励人民。实践证明,坚持反映现实、观照现实,是打造文艺精品的必由之路”。
刘家成同时提出,要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转化为以文艺作品讴歌人民、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创作出真正激荡人心的作品,这要求创作者本身加强学习。“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为立身之根,“艺”为成事之本,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他建议从业者把崇德尚义作为一生的功课,善养浩然正气,抵制 “三俗”之风,为艺术追求而呕心沥血、远离浮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扬正气、树新风,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建议,将“一次吸毒,终身禁演”写进法律法规当中,整治明星涉毒乱象,促使娱乐圈形成不敢涉毒的良好风气。
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尤其注重编剧权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针对前段时间在影视界引发巨大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直言,对文艺作品的剽窃、抄袭,无异于“偷东西”。他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应从点滴做起,对于剽窃抄袭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在他看来,注重影视作品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有利于呵护原创者的积极性,还能进一步培养公众的创新意识。 “如果某些作品存在整场戏‘山寨’其他作品的情况,最终却收获了市场,如此情况于创新无益。”他说,“剽窃、抄袭这类行为一旦形成风气,就可能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愈发失去创新的精神。我们应该形成一种共识,即所谓‘山寨’不是一件可引以为荣的事情。”
郑晓龙还注意到,一些电视台、放映厅播放影视作品时存在“掐头去尾”的现象。“他们为了增加广告时间,会把片头、片尾剪短甚至直接拿掉,造成介绍主创人员的字幕一闪而过,甚至直接消失。这其实是不尊重创作者署名权的表现”。对此,他提出,应更重视影视作品的署名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同样关注到了编剧的合法权益。他认为,编剧的权益目前在署名权、剧本盗用和稿酬拖欠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影视界一直有“一剧之本”的说法。正因为剧本是影视作品的核心与灵魂,创作剧本的编剧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尊重。他提出,将编剧姓名完整并显著地标明在影视作品上,是对编剧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编剧理应享有的权利。而对稿酬拖欠和盗用剧本的现象,更应以有效手段加以遏制。
阎晶明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监管,进一步明确署名规则和稿酬支付规则;加强对涉著作权纠纷影视作品的发行管控力度,引入监督惩罚机制,对多次故意侵权的公司采取列入黑名单、罚款、取消其发行资质等措施,切实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进国产设备在电影放映领域占比,助力“弯道超车”
电影是内容与视听相辅相成的文化艺术产业。“十三五”时期,全国电影银幕数从2016年末的41179块增长至2020年末的75581块,一边是影院基础设施向三四线城市不断下沉,一边是一批高新技术影厅引领放映终端的高质量发展,以“下一代影厅”满足观众享受一流视听艺术的需求。
“十四五”开局之年,电影强国建设的征程业已开启。中国电影在内容端,要凝心聚力打造建党百年电影精品,努力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功夫,鼓励多题材多类型创作,努力打造中国电影品牌。在市场端,则需要充分挖掘释放电影消费潜力,优化市场调节机制,延伸电影产业链条,规范电影市场秩序,推动线上线下相互赋能。
全国政协委员、电影教育家侯光明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表示,中国电影产业有望凭借在LED电影放映屏系统自主研制领域的研发积累实现“弯道超车”。
侯光明认为,中国LED显示屏研发制造能力世界领先,产业链相对完整,完全具备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ED电影放映屏系统的能力,若积极推进,有望扭转长期以来专业电影放映设备依赖进口、设备技术标准被国外垄断的顽疾。
对此,他建议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效提升LED放映系统自主研制和协同创新的总效能,制定鼓励国内LED屏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政策,推进国产设备在电影放映领域的占比,激发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研究制定LED大屏显示技术、推出新型电影放映系统技术等国家标准,升级完善数字电影技术标准体系,增强中国在世界电影和泛娱乐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权。
2023-2029年中国影视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影视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影视产业竞争与营销策略分析,中国影视产业上市企业关键性指标分析,2023-2029年中国影视产业前景与趋势分析等内容。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