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视频网站B站上架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电视剧——1998年版《水浒传》、1994年版《三国演义》、1987年版《红楼梦》和1986版《西游记》,受到用户热评,评分飙升至9.9分。一时间,对年轻观众何以突破“代沟”、“追捧起比自己年龄还大的经典电视剧”的讨论充盈于媒体。其中固然有对当下影视剧的反思,但更重要的似乎是,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典之为经典的价值:四大名著的叙事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供解读,在其核心元素保留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代代人的不断阐释,叠加了不同时代内涵。这种经典的反复式演化可以称之为一种回旋式文化现象。
“四大名著”的盛名延续至今,是一代代读者予以解读的结果。《红楼梦》虽然是作家创作,但各种点评、续写使其形成一道独特的“红学”景观;另外三部名著,都是从民间传说开始,经说书、文人加工、戏曲改编、电影电视剧制作、电子游戏开发……形成了“名著”IP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经典,它们如圭臬一般,供后来者景仰,供他们汲取元素,进行新的创作。从《大话西游》到《三国杀》,经典化身为人物、桥段、服饰、台词等元素,融合进新的流行文化之中。而时代越向前,这种文化融合的潮流就越浩大,后来者创新的资源与基础就越丰厚。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四大名著的当代传播可以发现,它们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峰,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前往“攀登”;而不同时代的人们也携带着自己的文化基因,将属于他们的旗帜插在这些高峰之上。早先《百家讲坛》解读四大名著即有此感,而这一次插在其上的旗帜则是在年轻观众中风行的“弹幕”。
B站以弹幕闻名。从感慨女儿国国王“好有趣”,到把“桃园三结义”理解成超级创业者与天使投资人一并合伙出道;从悟空出海求法“回来就是海归”,到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单口相声的“伦理梗”,一种“以今格古”的融合文化形态得到了十足的体现。它如同一阵旋风,回溯式地将过往的文本卷入当代潮流之中,从中激发出属于当代观众的集体认同。譬如《三国演义》“智收姜维”一集中,诸葛亮直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的画面成为社交表情包的一时之选,B站剧集播放到此处,大量网友涌入,以“全体起立”式的弹幕进行“打卡”,形成彼此认同。
这种回旋还反映着当代观众对经典的尊重与认可,对个人情感和情绪的促发,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经典认知。比如有网友对《红楼梦》中《枉凝眉》词的使用,有的打趣,有的深情,恰为经典与当代文化生活的双向介入,提供了例证。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能够被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含义。融合时代,这种回旋式的文化景观可以给予人们更多的想象,同时也提示着文艺创作要有更深切的精品意识,以求无愧于未来年轻观众那一次次“回眸”。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