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用于非天然产物手性合成的“三重态光酶”
酶是自然界漫长演化形成的高效生物催化剂,虽然生物酶数量和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但往往仅适用于专一的底物和天然的生命化学反应,难以满足社会生产对多样性功能化学品的合成需求。
军用雷达产业深度报告:国防信息之魂 现代战争之眼
军用雷达是用于军事目标的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军事设备,它通过发射电磁信号并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量目标的位置参数、运动参数并提取目标的有关技术。
信息技术行业: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看量子技术如何改变世界
10 月4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了2022 年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约翰·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在“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了量子力学违反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成就。
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2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9.5%至1210.8亿元[图]
1至8月,我国服务出口19082.4亿元,同比增长23.1%;进口20293.2亿元,同比增长17.9%。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2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9.5%至1210.8亿元。
科学家研发用于实时检测大脑细胞外催产素动态变化的荧光传感器
催产素是一种下丘脑神经肽,在大脑中具有神经调节作用,协调着动物的各种行为。然而,大脑中催产素的动态变化与动物复杂行为之间的关系仍研究较少,部分原因是缺少能够在体内进行实时检测的技术。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用于实时检测大脑细胞外催产素动态变化的荧光传感器,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
我国科学家揭示钙调氯离子通道调控骨吸收的关键作用机制
骨代谢稳态在机体健康维护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骨质疏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医学问题;并且,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稳步实施,长期载人航天飞行和深空探测也会引发机体骨代谢的紊乱,破骨细胞在骨代谢重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模拟人类心脏多谱系发育图谱
哺乳动物心脏中的心肌细胞亚型来源于不同的谱系,在胚胎发育期间被称为第一心区(FHF)、前第二心区(aSHF)和后第二心区(pSHF)谱系。人类胚胎心脏发育的图谱此前还未被详细阐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多能干细胞模拟了人类心脏多谱系发育图谱,相关论文于近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
我国科学家揭示细胞外囊泡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2型糖尿病往往伴随着胰岛素抵抗,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脂肪组织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研究团队揭示出细胞外囊泡(EVs)介导了脂肪组织与大脑的联系,促进了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认知障碍。
科学家揭示完全由胚胎干细胞来源构成的小鼠胚胎发育模型
此前,一些通过胚胎干细胞构建小鼠胚胎发育的体外模型已被报道。尽管这些模型能够模仿早期发育的部分环境,但并未能捕捉到发育过程中胚胎和胚胎外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研究构建了一种完全由胚胎干细胞(ESCs)来源的小鼠胚胎模型,可以模拟小鼠胚胎的发育过程。
食品饮料行业:短期低预期 白酒进入去库存阶段
市场表现:(1)食品饮料板块:本周食品饮料板块较上周收盘下跌4.73%,涨幅较上证综指低6.31pct,较沪深300低5.72pct,在31个申万一级板块中排名第31位,PE(TTM)为37.06倍。
大数据行业:星环科技:企业级大数据基础软件的先行者
2022年6月,公司多个产品或子产品入选Gartner发布的《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供应商识别指南》,在识别的8类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中,公司入选产品覆盖其中7类,是覆盖超过7类或以上产品的四家厂商之一,以及覆盖多模数据库的四家厂商之一。
储能板块迎来“大爆发”! 四年超四倍增长空间,新型储能迅速发展 行业扩产规模已超2900亿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年内与储能电池及动力电池制造有关的扩产项目已达26个,投资额合计将超2900亿元。
多个城市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 业内,或有利于活跃各地二手房市场[图]
实施二手房“带押过户”后,既减轻了过桥资金烦恼,降低了再入市门槛,又增加了买卖双方更多的可选择性,降低二手房在市场上的流通成本,进一步活跃房地产市场。
科学家揭示干细胞来源的合成胚胎通过利用钙粘蛋白和皮质张力进行自我组装
哺乳动物的胚胎细胞将依次分化为滋养层细胞和内细胞团,内细胞团进一步又分化为内胚层和外胚层。来源于滋养层干细胞(TS)、胚外内胚层(XEN)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系可以自我组装成合成胚胎,但该过程机制仍然未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揭示,干细胞来源的合成胚胎通过利用钙粘蛋白和皮质张力进行自我组装。
我国科学家发现维持昼夜节律的新型电信号
昼夜节律由大脑主生物钟协调控制,其核心为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间的负反馈产生周期为24小时的分子节律。近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定量生物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维持昼夜节律的新型电信号及其神经机制。
我国科学家揭示抗精神病药物引发代谢综合征相关分子机制及其预防新靶点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类疾病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然而约40%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出现药源性代谢综合征这一不良反应。近期,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的科研团队解析了药源性代谢综合征相关分子标记物及其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