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一种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纤维支架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美国为例,其成人患者数量就超过了3250万人,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和消炎药,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将其治愈。
我国科学家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策略
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城市化仍将是持续增强的趋势,如何在城市化地区有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合适的策略。
科学家解析阿尔兹海默病患者β-淀粉样蛋白纤维结构
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特征是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丧失,主要表现是大脑中出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和Tau蛋白聚集,其中Aβ组装成以第42个残基为末端的丝状物(Aβ42)是一个核心事件。
我国科学家开发一种可分离的微针贴片以保护和递送DNA纳米疫苗
核酸疫苗(DNA或RNA)被研究用于在抗原呈递细胞(APC)中生成病毒蛋白,模拟目标病原体抗原以刺激免疫应答。它们在冷冻状态下可能会稳定几个月,但在室温下只能稳定几个小时。然而,许多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温控运输设施和免疫储存设施,迫切需要建立使该疫苗更加稳定、便于使用的方法。
我国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按需给药纳米工程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提高抗癫痫药治疗效果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异常、过度和同步神经元活动引起的慢性大脑疾病,表现为无预兆和反复的身体震颤,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1%。目前,主要依靠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作为治疗和预防发作的手段,但是由于存在无预兆发作导致用药不及时、血脑屏障导致药物大脑靶向效率不高、持续服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问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副作用。
我国科学家揭示活化转录因子4调控造血干细胞衰老的机制
造血干细胞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但其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Loss of ATF4 leads to functional aging-like attrition of adul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文章,认为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通过调控低氧诱导因子1α参与造血干细胞衰老的进程。
我国科学家揭示防御性攻击行为的神经环路
由环境威胁引发的先天防御行为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这些行为中,对威胁性刺激(例如捕食者)的防御性攻击通常是最后一道防线,但大脑如何调节防御性攻击行为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发现重复刻板行为的脑-脊髓神经环路
自我梳理是人和动物清除自身体表异物(例如污垢)的本能重复刻板行为,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病理性重复刻板行为被认为是发现自闭症和强迫症等精神疾病发病机理的窗口。
科学家研究温暖缺氧的洪堡洋流系统中鱼类分布情况
气候的变化预计会导致鱼类体型变小,但由于捕鱼的影响,很难证明体型与海洋变暖和缺氧之间的理论联系。来自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温暖且缺氧的洪堡海流系统中的鱼类体型普遍较小。该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Smaller fish species in a warm and oxygen-poor Humboldt Current system。
科学家揭示组胺降低肿瘤免疫疗法疗效的机制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可帮助宿主抵御肿瘤细胞侵袭,然而,患者体内存在各种T细胞的抑制信号,导致肿瘤部位浸润性T细胞无法彻底消除癌细胞,而且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的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
科学家首创利用一次mRNA注射后体内直接生成CAR-T细胞修复受损心脏
心肌纤维化作为心衰的重要诱导因素,是由中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纤维持续性和反复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病变,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心肌纤维化导致的疾病。
我国科学家绘制原发性肝癌高分辨率空间分子图谱
异质性是癌症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挑战。近日,我国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atial architecture in primary liver cancer”的文章。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发出可用于脑机接口的新型碳基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脑控机器人和脑机接口领域的重要器件,通常贴在面部或头部皮肤上以检测源自大脑的电信号。
科学家揭示酵母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适应性特征
核孔复合体(NPCs)可以介导大分子的核质转运。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等研究团队揭示了酵母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适应性特征。该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题为Comprehensiv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yeast nuclear pore complex。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抗HIV的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剂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然而患者一旦停药,HIV病毒会迅速反弹。同时艾滋病患者长期服药也面临药物毒性积累和病毒耐药等问题。因此实现停药后的病毒控制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目标。
我国科学家发现辅酶Q合成途径关键酶
辅酶Q(Coenzyme Q)是真核生物和部分细菌中存在的一种萜苯醌类化合物,是细胞呼吸和细胞代谢的激活剂,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