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疫情将如何收场?普通人如何度过后疫情时期?重新审视“健康中国2030”的新内涵[图]

    目前,国内的疫情基本算是控制住了:

    看一下新闻,除了湖北武汉地区,国内已经越来越多地方开始复工、解禁,逐步往正常生活过渡。

    这算是最大的好消息了,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

    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几个:

    1、现有检测手段下不排除有“漏网之鱼”

    2、极个别情况下患者存在“阴转阳”的情况

    3、防不胜防的输入性感染

    虽然从传染病学的研究看,治愈的患者哪怕后面转阳,其感染性也会大大下降,甚至完全没有感染性。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们现在对新冠病毒的研究还是太少了,了解不够透彻,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不能不防。

    再有就是,目前国外很多国家疫情都在持续爆发,甚至还没到高峰期。

    如今的情况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华侨、留学生、外国人为了躲避疫情,前来中国“避疫”。哪怕政府已经尽力做了各种规避措施,还是难以避免这些外来者带来输入性感染。

    到今天为止,输入性案例已经达到300多例。而且可以想象的是,这个数据还会继续增加。

    可以这么说,哪怕中国彻底控制住疫情,只要海外还没控制住,就难以称得上安全。

    综合来讲,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加速增长期。

    到底什么时候、怎么样,海外疫情才会过去呢?

    可能的发展情况有下面几种:

    1、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消失

    当年的SARS,其实没等疫苗出来就“自动消失”了,据研究可能是因为气温提升之后造成。

    这次的新冠病毒,同样喜冷厌热。

    马里兰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发现这次新冠病毒的流行主要集中在纬度30-50度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下图的黄色地带)。而像印度、新加坡这些处在较低纬度的国家,基本都不严重。

    所以不排除夏天到来之后,病毒会“自然消失”。

    但是这个概率非常小。因为新冠病毒已经蔓延到超过100个国家,分布在不同纬度、半球。这些国家,气候甚至正好相反,会带来不同气候区的“交叉感染”。

    2、疫苗和特效药的出现

    如果人类能够研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也可以彻底消灭新冠病毒。

    事实上,不少国家都已经初步研制出了新冠病毒的疫苗了。

    疫苗研制成功,是还需要做好几期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疫苗是否有效果,以及是否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一种没有经过严谨临床试验的疫苗是不可能投向市场的,万一疫苗有伤害性,带来的后果甚至比病毒更加严重。

    而临床试验,短则1-2年,长则好几年。哪怕特殊时期,各方面都加快速度,能在1年左右时间出来就非常了不得了。

   也就是说,哪怕一切顺利,我们最快也要到明年才能迎来疫苗。

    真等到那个时候,可能有些国家已经凉了。

    另一个可能性,就是特效药的出现。很多国家的专家一直没有停止过药物治疗新冠肺炎的尝试,并且陆续取得了一些成果。

    前段时间,日本专家就发现,一种叫“法匹拉韦”的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有比较好的效果,中国也在迅速跟进:

    随着专家的持续研究,不排除未来人类会发现越来越多能有效对付新冠病毒的药物。

    但是即便如此,这条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目前所谓“有效”的药物,只是针对轻症患者有效

    2、药物是否会产生其他负面作用,仍需观察

    3、病毒变异非常快,可能很快产生抗药性

    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找到能彻底解决病毒的特效药。

    至于能否找到,什么时候能找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3、群体免疫

    这是最惨的一种情况。

    所谓群体免疫,通俗一点理解就是:随着越来越多人感染病毒,该死的都死了,剩下的都是有抗体不会感染的。这些不会有感染的人足够多之后,就会形成一道防护墙,使得其他人也没机会感染病毒了。

    但要走到这一步,起码要有80%的人都感染过新冠病毒才行。按目前看的死亡率来说,无疑是很恐怖的一个局面。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英国宣布“群体免疫”政策之后,会引起轩然大波、民众恐慌。而且很快,英国政府就发现这条路根本不可行,自己就放弃了。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最被动的是中国。因为我们国家太给力了,将疫情控制得很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感染。没有感染,就意味着没有抗体。

    到时候,可能国外很多人都会成为“毒王”,一旦进入中国就会传染一大帮人!

    但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国外政府的动员能力、医疗资源、百姓的配合度都没法跟中国相比。所以,哪怕有中国在先,也没可能复制中国的应对方法。

    看意大利的情况就知道了,事实上意大利是欧洲最早采取强力隔离措施、全国紧急动员的国家了。但哪怕如此,病毒还是继续肆虐,一个发达国家依然束手无措。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要么就是安然无事,一旦病毒在国内爆发,基本都不可能像中国一样控制住的。

    以新冠病毒如此高的传染性,唯一的结果就是越传越多、越来越严重。经历一番优胜劣汰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种被动的“群体免疫”效果。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

    历史上,天花、鼠疫、大流感,都曾经在全球感染过数亿人、造成几千万人甚至上亿人的死亡。

    这些大流行病之所以过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人类研发出了什么特效药,而是该死的人都死了,没死的都是有抗体的。

    这种情况,就是专家说的“病毒长期与人类共存”。如果真的发生,最少会持续1-2年时间,直到疫苗或者特效药出现为止。

    但是,这样一定会死很多很多人,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以上,就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过去最可能的三种情况了。

    第1种情况概率最低,是我能想象的最好结局了;第2种情况,可能要等到今年下半年年底甚至明年,全球可能会有几十万上百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第3种情况,要等到明年中期甚至明年年底,全球可能几百万人甚至千万人死于新冠肺炎。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在国内的“后疫情时期”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建议1:今年别想着摘口罩了

    现在大多数人出去还是会带口罩,这很好。但是我也发现,很多人都以为只要政府解禁了,大家就可以不带口罩了。

    前面也解释过,哪怕国内彻底消灭病毒,我们也无法完全阻挡输入性感染的发生。而按照预估,大概率今年内全球的疫情都不会过去。

    只要海外疫情没过去,我们就没法预料,自己出去后会不会接触到这些人从而被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今年只要外出,最好还是带上口罩!

    建议2:尽量不要出国游

    今年到明年上半年,尽量不要出国旅游了。

    目前看来,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国外对疫情的管控力度真的远远比不上中国,中国目前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

    出国旅游,旅途中难免会接触到大量人群(机场、飞机、轮船、当地人群等),特别是前往疫情正在爆发的国家,已经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希望大家明白,在后疫情时代的过渡期,危险并没有彻底过去。严格带好口罩,出门多消毒,进门多洗手,该做的工作千万不能马虎。

    以上说的是生活上的建议,然后再简单分析一下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生活工作的影响。

    3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召开记者会。
在记者会上,他直接这么说:

    各国正面临联合国75年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全球健康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基本是肯定的,并且可能是破纪录的程度。

    一般来说,股票市场是对经济表现最敏感的,能提前反应出经济情况。而作为全球股市的晴雨表,美股在过去不到一个月内经历了4次熔断。

    什么叫熔断呢?

    通俗一点理解,就是股票在短时间内下跌太厉害,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干脆全部停止交易,硬性收盘了。

    所以,熔断是一件非常罕见、难得的事情。一般不是天崩地裂的事情发生,美股都不会轻易熔断。

    美股是1988年推出的熔断机制,而从1988-2019年,只发生过一次熔断,是在1997年。而在1998年就发生了全球经济危机。

    而这次,在很短时间内美股就连续经历了4次熔断!基本可以确定,这是大经济危机的先兆了。

    客观说,美股的连续熔断、经济危机的到来,不只是新冠病毒这单一因素引发的。像沙特和俄罗斯打架,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降、前几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好都是引发因素。

    可以这么理解,本来全球经济就处在非常脆弱的亚健康状态。而新冠,就是给一个亚健康的人再来了一次重病,它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羽毛。不,是泰山!

    新冠病毒引发的连锁反应有很多,随便列举几条:

    1、疫情封锁,导致企业无法开工。企业不开工没有收入,就会降薪、裁员甚至倒闭。

    2、企业收入下降,导致无力偿还各种贷款、债务,自然不可能继续借债。资金链断裂,会导致企业倒闭;又或者企业收入下降,导致股价下跌,同样影响企业再融资或者借贷。

    3、越来越多企业裁员、倒闭,导致社会工作机会下降,民众找工作越来越难。

    4、员工收入下降、失去工作,会导致收入下降甚至直接失去收入来源。这又导致他们消费下降,消费下降又导致生产消费品的企业收入下降。

    可以说,新冠肺炎持续时间越长,这些连锁反应就越多、程度越强,对经济的伤害就越大。

    不是经济危机要来了,而是我们已经处在经济危机当中!只不过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我们还没感觉到而已。

    这次的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也很难独善其身。

    从宏观看,经济危机会给我们普通人会带来下面的直接影响:

    1、投资渠道收窄,大部分投资都是亏损的,或者收益很低

    2、工作机会减少

    3、收入不再上涨,甚至会下降

    4、挣钱越来越难

    5、越来越多企业倒闭、个人破产

    6、刚需产品价格上涨、非刚需类资产价格下跌、硬通货价格上涨

    ……

    新冠病毒、经济危机对不同行业、企业、岗位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此我做了一个粗略的行业整体分析:
房地产、餐饮、娱乐、影视、旅游、酒店、商场、公共交通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遭受重创。后疫情时期,影视、娱乐、酒店、商场、公共交通行业会较快时间恢复,但几乎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数字。餐饮会经历短时间爆发,但迅速回落至正常情况。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持续经历低谷。

    主要依托线下的零售业、批发业,接下来会逐渐回暖,但考虑到恐惧心理的持续性,同样很难回升至原来的程度。比如线下连锁店、线下批发商城等。

    依托于线下场所的教育行业、培训行业,有所回暖,同样难以回升至原来程度。

    依托于线上的零售业,比如传统电商、直播卖货、短视频带货、网络批发等,在疫情期间甚至销售额会上涨。在后疫情时期,上涨的销售额会适当回落,但可能还是比之前要好一些。但对着时间推移,根据商品品类不同,会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这点后面还会分析)。

    线上的游戏行业、短视频、线上教育、线上会议、协同办公等行业,会持续上涨一段时期。哪怕疫情过去,很多习惯会保留下来。

    功能性游戏在很多行业都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如军事、文化、医疗、商业、政府、教育等,而在教育行业中应用功能性游戏的比例占比最高,达到43%。全球功能性游戏市场规模在2020年预计54.4亿。

2015-2030年全球功能性游戏市场规模(亿美元)

    短视频平台正在积极探索商业变现,市场规模潜力可观。自2016年起,短视频平台开始初步探索广告、导流电商、品牌活动等多元变现模式。随着短视频流量井喷、营销效应显著,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将在商业化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

短视频市场规模预测

    在线教育行业是教育行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交集产业。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日渐成熟、用户习惯向线上大规模迁移的背景下,我国在线教育行业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升温的局面,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幅度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预计在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5433.5亿元。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付费意识的觉醒以及线上学习丰富度的完善等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2-2022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亿元)

    2019年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和各方资源积极投入下,产业总体规模有望超过4万亿元,超高清视频用户数达到2亿,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我国视频会议高清化率从2014年的35.6%提升至2018年的76.8%,更有望于2024年达到97.5%。

2019-2024年中国视频会议高清化率预测情况

    当面临外界重大环境问题,例如台风、沙尘、涝灾等,而若遇到疫情等极端外界问题,则会使公司运营陷入停滞。远程协作办公可以有效降低在非正常外界环境对公司企业运营的影响,保证公司运营效率。

我国远程办公市场过去几年增速维持20%以上增长

    依托于线上成交的自由职业,如在线咨询、个人在线授课、网红、视频博主、在线写作、主播、up主、微商等,从业人员可能会快速增加,迎来一波小的红利期。

    说回销售的产品。

    首先我们要明白:经济危机到来,工作机会会减少大家的平均收入会下降,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人们的消费会倾向于“理性化”和“减压化”。

    理性化的意思,是指大家购买刚需性产品(比如食物、洗发水、衣服、药品等)的开支比例会增大,购买非刚需性产品(如奢侈品、多余的衣服、玩具等)开支比例会减少。

    减压化的意思,是指人们会在经济危机期间购买一些商品降低自己的担忧,比如会更多喝酒(喝酒减压),购买口红(更小的成本愉悦自己)等。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会有个说法,叫经济危机的“口红效应”。

    根据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比照一下自己所处的行业、销售的产品、负责的岗位,大概就会知道未来一两年的走势了。

    总的来说,大家要明白经济危机也是一次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大致上就是80%-90%的人都会倒霉,但是有10%-20%的人财富甚至会加速上涨。

    这些人的财富是如何上涨的呢?主要两个可能性:

    1、大部分行业不景气,少部分行业快速发展,财富就会加速往这些行业汇聚。

    2、经济危机,很多资产的价格会暴跌,手里有现金的人去抄底这些资产。等经济危机过去,价格涨起来之后就大赚。

    我们要记住,经济危机是只能面对、躲不过去的。

    一个国家的危机还可以靠出国来躲避,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只要你还待在地球就得面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普通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说一件相对好一点的事吧:

    我们国家最短时间控制住疫情,而且内需比较强大,所以受这次冲击的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小的。之前我也曾经撰文分析过,这可能是中国在时间范围内进一步崛起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这一点其实从股市也能看出来。在全球股市大暴跌的背景下,中国的A股反而是下跌幅度、次数都最不起眼的一个了。

    作为普通人,我给大家下面几个建议:

    1、持有现金!现金!现金!

    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投资和消费。经济危机期间,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持有足够的现金!

    买房、炒股、炒外汇、炒黄金、炒口罩……这些统统都忘掉,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转的。

    你要想想,经济鼎盛时期你都很难通过这些手段赚钱,经济危机你还想着发横财,那不是找死吗?

    持有的现金,是你万一失去工作之后的救命钱、生活费;是经济危机过去之后,你抄底优质资产、投资好项目的启动资金。

    此时剩下的每一分钱,可能都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

    2、一定要学习!学习!学习!

    经济危机,会加速淘汰一些落后的行业和企业,同时崛起一批新的行业、企业和岗位。

    所以,越是经济危机我们越是要学习、加速掌握更多的技能。

    如果通货膨胀,你会发现你的钱在贬值。如果通货紧缩,你会发现你的房子、车子根本卖不出去,变现不了。

    唯一能够不断增值、任何时候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本事。

    多一项技能带来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如果你所在的行业不行了,你还能跳到另一个行业去;你所在的企业倒闭了、裁员了,你也能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去;你的收入下降了,你还能做副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经济危机是一个加速器,会进一步拉大爱学习的人和不学习人之间的差距。

    3、加速拥抱线上!线上!线上!

    这次新冠肺炎,对全中国的老板都进行了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会意识到,哪怕是线下企业,进行相关的线上布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预料到的是,未来的1-3年,中国的线上产业会进一步爆发。

    随着布局线上的行业、企业、老板、个人越来越多,会涌现出大量的工作岗位、赚钱机会,而你现在开始准备也不晚。

    像写作、文案、设计、开发、网络营销、短视频、直播、电商、在线广告、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行业,某种程度可以说都是这次危机的受益者。

    作为个体,一定要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这些方面的技能,并且可以以副业的形式尝试做一些线上的工作,做好布局和准备工作。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但是要记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0年,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一个时间节点。根据纲要,到2020年,中国应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站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健康中国2030”的意义无疑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其内涵又得到了再一次的延伸。在这一年的年初,我们经历了一场影响全人类的疫情。我们也以各种形式、各种身份,亲身参与了抗击疫情,见证了无数医务人员的逆行奋战、无数企业的鼎立支援。尽管目前全国疫情抗击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后疫情时代,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却是一件需要持续关注并投入的课题。

    公共卫生体系的长期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是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日常时期通过疫苗等措施及健康管理手段预防疾病、通过强大的医疗手段治疗疾病,更需要有敏感的侦测疾病能力,在非常时期拥有强有力的医疗专业组织和后勤支援抗击疾病。发达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从战略方向、服务、基础设施等层面进行完备的体系化建设,才能确保健康安全的美好生活。

    就这次疫情而言,监测传染病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基础公共医疗机构的医生。但是在这道防线之前,如果能够有类似“消息树”一样的预警机制,可能能够更好发出“警报”,降低一线医生感染的风险。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传染病的预警预测,更应加强“症状检测”,而不是“疾病监测”。

    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推出了机场测温通道等设施,未来如果能够建立更为完善的流行症状和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和医疗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则将有效提升我国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效率。

    还有专家建议,建立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并由国家实验室管理和实施“传染病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在各省市建立国家实验室分部,全面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药物和疫苗研发。在此基础上,在高水平医学院、研究所布局建立若干BSL-3级实验室,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在疫情暴发的时候实验室可以有效为基础临床协调服务。

    医疗战略物资的储备

    这次疫情中,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地均出现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检测试剂的短缺现象,凸显建立我们医疗战略物资储备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招商证券预计,未来我国政府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将得到完善,由卫生部门牵头,根据医药物资储备物品种类可保存、生产速度的性能特点,评估生产能力形成应急储备预案。尽快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并在区域节点城市建设区域储备分中心,同时完善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等方式,加快资源整合和市场补充,形成科学完备的国家公共卫生储备制度和应急保障能力。

    短期来看,防控疫情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从中长期来看,如何加强医院院内感染管控、整治公共卫生环境、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才是重中之重。从产业角度看,随着未来对医疗和公卫体系重视度提升,可能会有以下变化:加大对设备投入,如医疗和公卫体系建设相关的IVD类检测设备、影像类设备类(如便携超声等)、POCT、呼吸科重症科所需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等)。未来电子病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会进一步提升。

    疫情过后,国家将会持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呼吸重症、ICU等相关科室,以便更好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随着海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而此番中国作为唯一度过疫情高峰的制造业大国,生产秩序恢复情况良好,企业具备承接紧急订单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借助于本轮疫情控制得力的正面影响,在这一轮全球医疗基建浪潮中,我国有望迎来高端医疗装备出海的天赐良机,此前意大利对迈瑞、理邦等公司的紧急采购便是明证。

    信息技术对诊疗方式的重构

    本次疫情中,协和医院利用其事先搭建的5G远程会诊应用系统,成功连接了协和总指挥部和各分指挥部,极速实现了救治指挥远程视讯。一线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远程指导基层及偏远地区机构开展人群健康管理也是潜在应用场景之一。

    同样因为对抗疫情需要争分夺秒,多个医疗机构可联合组成团队,并利用远程协作,更敏捷地开展临床试验,加速有效药物的筛查,从而确定治疗方案。此次肺炎疫情中,无论是国家层面抑或是各省层面,都已经由专家牵头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形成多个团队开始了联合临床试验。

    面对疫情爆发的严峻形势,互联网医疗企业亦快速反应,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10多家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性和便利性,向大众提供线上咨询问诊、远程诊疗、分级诊疗、自我筛查、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疫情限制人们出行的情况下,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迅速成为问病求医的重要方式。这是因为,相较于线下,互联网医疗具备一定的优势:1)避免交叉感染,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可以通过线上就诊的形式解决,减少去医院被感染的风险;2)快速嫁接医生资源,在部分疫情地区急缺医生的情况下,通过线上的形式调动全国医生力量予以支持;3)有助于防疫信息的普及,一方面可以向大众普及防控新冠病毒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实时获取全国疫情动态等信息。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以有效配置医疗资源,这方面除了建立医疗集团,加强对基层社康中心的各方面建设之外,探索多种方式尤其是“医院+互联网”的方式开展互联网医疗,是一条新路,在本次疫情之后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本文采编:CY346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