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品。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提神醒脑、抗氧化、等功能,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1、全球茶叶主要产区现状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茶叶种植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09 年以来,全球茶叶产量增速放缓,但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茶叶总产量 615万吨其中:茶叶产量前三的国家为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其产量分别为 280万吨、139万吨、 45.9 万吨和30万吨,占世界产量比例分别为 45.5%、22.6%、7.5%和4.9%。
2011-2019年全球茶叶生产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智研咨询整理
18世纪之前,印度地区无茶叶种植历史。18之后,随着英国殖民者的进入,饮茶文化与产业种植随之传入。印度产业以红茶为主,其中大吉岭、阿萨姆、尼尔基三大品类享誉全球。印度的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恒河下游的西孟加拉邦,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
2019年印度茶叶产量为139万吨,茶叶收获面积约为63.5万公顷。
2015-2019年印度地区茶叶种植与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FAO、国际茶叶委员会、智研咨询整理
注:2019年茶叶收获面积为预测数据
斯里兰卡没有野生茶树,茶树资源源于中国和印度。斯里兰卡茶园遍布全国,区域集中度较低。2019年斯里兰卡茶叶产量为30万吨,茶叶收获面积约为20.3万公顷。
2015-2019年斯里兰卡地区茶叶种植与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FAO,国际茶叶委员会、智研咨询整理
注:2019年茶叶收获面积为预测数据
肯尼亚茶树资源主要来源于印度。肯尼亚茶园主要分布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高原地带。2019年肯尼亚茶叶产量为45.9万吨,茶叶收获面积约为24万公顷。
2015-2019年肯尼亚地区茶叶种植与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FAO、国际茶叶委员会、智研咨询整理
注:2019年茶叶收获面积为预测数据
其他茶叶主产地还包括,南亚的孟加拉国,非洲的马拉维、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地区。
2015-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产业产量情况
国家和地区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印度东北部 | 963,630 | 1054510 | 1046420 | 1093120 | 1170660 |
印度南部 | 227,470 | 212850 | 232410 | 218550 | 219040 |
孟加拉国 | 66,347 | 85050 | 78949 | 82134 | 96069 |
斯里兰卡 | 328960 | 292574 | 307080 | 303843 | 300134 |
肯尼亚 | 399211 | 473011 | 439858 | 492999 | 458853 |
马拉维 | 39,446 | 43127 | 45582 | 50588 | 48192 |
坦桑尼亚 | 31,657 | 29112 | 31800 | 35170 | 33659 |
乌干达 | 51,616 | 44727 | 36999 | 52954 | 50836 |
资料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智研咨询整理
2、中国茶叶发展规模
茶最早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西汉《童约》记载四川蒙顶山为茶叶起源地。僧人吴理真发现野生茶的药用价值,开启了野生茶的驯化和种植。自此茶叶作为传统的饮品被广泛种植,从古丝绸之路,跨越国界,传遍全球。最为茶叶发源地,目前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种植地区。
2019年中国实有茶园面积3075.4千公顷,采摘茶园面积2394.9千公顷,近年来采摘茶园占比不断提高。
2011-2019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饮食习惯习惯以及加工工艺差异性较大,因此各地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以及当地特色的产业品种。其中华东地区,茶资源极其丰富,适合生产红茶、乌龙茶、绿茶等,形成了武夷岩茶、铁观音、龙井等知名品种;西部地区为茶叶发源地,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区,多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等,形成了普洱茶、滇红、竹叶青等知名品种;中部地区以绿茶、花茶、乌龙茶为主,形成了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等知名品种。
2019年中国茶叶产区地域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中国茶叶行业延续增长的势头,产量规模达到280万吨,较2018年同比增长7.28%。
2011-2019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茶叶制品产业区域差异性较大,红茶方面,云南、福建、湖北为全国主要产区;绿茶方面,云南、四川、湖北为主要产区;乌龙茶、花茶等其他茶类,主要集中在福建、湖南、云南等产区。
中国茶叶产区分布
地区 | 红茶产量占比:% | 地区 | 绿茶产量占比:% | 地区 | 其他茶类占比:% |
云南省 | 22.86% | 云南省 | 15.90% | 福建省 | 37.84% |
福建省 | 21.01% | 四川省 | 14.37% | 湖南省 | 15.07% |
湖北省 | 14.32% | 湖北省 | 13.57% | 云南省 | 14.68% |
湖南省 | 9.78% | 浙江省 | 9.75% | 湖北省 | 9.49%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6.17% | 贵州省 | 8.33% | 广东省 | 8.08% |
贵州省 | 5.75% | 福建省 | 7.28% | 四川省 | 6.89% |
江西省 | 3.47% | 安徽省 | 5.89% | 贵州省 | 3.49% |
四川省 | 3.04% | 湖南省 | 5.48%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1.71% |
广东省 | 2.92% | 陕西省 | 3.75% | 江西省 | 0.87% |
安徽省 | 2.74% | 河南省 | 3.34% | 浙江省 | 0.73%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25-2031年中国茶叶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茶叶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025-2031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分析,2025-2031年中国茶叶行业投资风险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