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酸,又名己烷二羧酸,俗称肥酸,简称AA 或AD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美国杜邦公司于1937 年开始工业化生产,至今已有80 多年的生产历史。世界上己二酸产品早已进入成熟期。中国则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才开始规模化生产这种化工新材料。
目前世界上生产己二酸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环己烷法、环己烯法(又称为环己醇法)、丁二烯法以及生物氧化法。最早的苯酚法已基本被淘汰,而丁二烯法目前还在研究阶段,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条件。
目前全球的主要生厂商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环己烷法,环己烯法两种。两种合成工艺的产业链相似,此工艺的原料均为苯、氢气和硝酸,这两种工艺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中间产品的不同,环己烷法的中间产品是环己醇和环己酮(KA油)的混合物,而环己烯法的中间产品是环己醇,但后续的己二酸生产工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工业生产己二酸两种合成方法主要工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总的俩看,环己烷法的工艺方法原料较为单一,生产技术成熟,原材料消耗少,且能耗低,是世界上大多数生产己二酸厂家采用的主要工艺方法。其产量一度占到全球产量的90%以上。但随着环己烯法的技术逐渐成熟,其优越性逐渐体现,环己烯法产能占比也逐渐提升。
己二酸三种工艺优缺点比较
合成方法 | 优点 | 缺点 |
环己烷法 | 工艺方法原料较为单一,生产技术成熟,原材料消耗少,且能耗低 | 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副产物较多,产生工业“三 废”污染大,收率不高,安全性相对较低。 |
环己烯法(环己醇法) | 相较于环己烷法,能耗原料消耗更低,收率较高,产品质量好,几乎不产生三废污染,反应在水相中进行,反应过程缓慢,工艺上也更加安全,且具有更高的操作稳定性。 | 催化剂一般是昂贵的过渡金属的复杂化合物,单位产品生产时间长,同等产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所以初期的生产成本也较高。 |
丁二烯法 | 产率较高,原料丁二烯也较便宜,经济上比较可行。 | 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步骤多,收率低,副产物较多,反应条件要求较为严格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全球生产己二酸的厂家主要有英威达、巴斯夫、罗地亚、旭化成等,这些生产企业都是大型跨国公司,规模大,竞争力强。其生产规模也普遍较大,尤其是英威达、巴斯夫、奥升德等化工企业不断加强在尼龙66方面的布局,通过并购整合与新建,其产能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大部分生产装置建成较早,绝大部分生产均采用环己烷法生产。
国外主要己二酸生产企业产能及其生产工艺
国外厂商 | 产能:万吨/年 | 生产工艺路线 |
英威达 | 54 | 环己烷法 |
巴斯夫 | 83 | 环己烷法 |
奥升德 | 45 | 环己烷法 |
兰蒂奇 | 18 | 环己烷法 |
旭化成 | 12 | 环己烯法 |
合计 | 212 |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国内的己二酸产业起步比较晚,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从法国和日本引进了己二酸生产装置和工艺设备。最早的主要由辽阳石化生产,近几年民营企业投资显著增加,国内产能规模迅速上升,据统计,2018年我国已建成的己二酸生产装置产能合计达到272万吨左右,实际的有效产能约256万吨左右。相较于国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近几年环己烯法生产装置显著增加,且占比较大。
据统计,截止至2018年12月,我国的环己烯法产能达到133万吨,占国内有效产能的52%,占全球产能的27%左右。重庆华峰产能就达到了64万吨,并计划增加至115万吨。而2013年时,仅有重庆华峰16万吨/年,河南神马25万吨/年,以及唐山中浩15万吨/年三个装置,合计56万吨。
中国主要己二酸生产企业产能及其生产工艺
国内厂商 | 产能:万吨/年 | 生产工艺路线 |
重庆华峰 | 64 | 环己烯法 |
河南神马 | 40 | 环己烯法 |
大丰海力 | 30 | 环己烷法 |
山东海力 | 22.5 | 环己烷法 |
华鲁恒升 | 16 | 环己烷法 |
曙扬化工 | 16 | 环己烷法 |
唐山中浩 | 15 | 环己烯法 |
山东洪业 | 14 | 环己烷法 |
辽阳石化 | 14 | 环己烷法 |
阳煤太化 | 14 | 环己烯法 |
其他 | 27 | 环己烷法 |
合计 | 272.50 |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环己烯法产能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高采收率,更高的产品质量以及规模扩张之后更低的原材料单耗与能耗,以及副产物的利用更为简单,因此其大规模装置与环己烷法相比,其成本更低。据统计,两种工艺10万吨以上的同等规模的平均生产成本相差可达1500-2000元/每吨。因此,己二烯法在市场竞争中极具优势。
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我国的己二酸产量也保持稳定上升态势,2007年,前后,我国己二酸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2009年上升至46万吨,2010-2012年,随着几个10万吨/年的大规模的装置投产,行业产量在2011年跳涨至66万吨,2012年达到76万吨,之后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2018 年,国内已二酸有效产能约257万吨,产量达到150 万吨,平均开工率58%左右。近几年我国己二酸产能、产量及其产能利用率具体走势如下图所示:
2012-2018年我国己二酸产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己二酸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产能产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上升,价格的下降与国内供给的充分促进了进口替代与出口。我国从2012年起,成为了进出口国,出口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进口量逐步走低。2017-2018 年均净出口30 万吨己二酸及其盐和酯。
2012-2018年中国己二酸进出口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己二酸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己二酸是脂肪族二元酸中最有应用价值的二元酸,能够发生成盐反应、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并能与二元胺或二元醇缩聚成高分子聚合物等,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是生产尼龙66 纤维和尼龙66 树脂、聚氨酯和增塑剂的主要原料。由于其用途广泛,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己二酸表观消费量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2018年已经增长至120.0万吨。
2012-2018年中国己二酸表观消费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中国己二酸需求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展望未来几年中国己二酸行业的发展,未来两年,我国的己二酸行业产能大概率将会持续上升,根据行业内企业的规划2019年后新增的己二酸规划产能约84万吨。具体包括神马科技二期7.5 万吨/年装置试车,重庆华峰五期,25.5 万吨/年,预计2020 年中投产;以及规划的重庆华峰六期,25.5 万吨;华鲁恒升,建设16.66 万吨/年己二酸生产装置,同时这些新增的规划装置均为己二烯的生产工艺。如果规划产能完全实现,中国己二酸产能2021 年后达到340 万吨,产量将会达到230 万吨以上,仅靠国内的需求增长预计难以消化,预计将会对海外以及国内以己二烷法生产的高成本产能带来更大的市场压力,高成本企业普遍将陷入盈利困难的局面,行业集中度将会持续上升,并且我国的出口也会上升,冲击海外市场。


2025-2031年中国己二酸行业运营现状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己二酸行业运营现状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共十章,包含2024年中国己二酸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25-2031年中国己二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己二酸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