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多肽类药物行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虽然近十年的发展迅速,但仍与拥有丰富药物专利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的欧美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家对于多肽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管理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还不完善,上市的多肽类药物品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也相对紧缺。整体上看,我国企业还处于仿制欧美国家已上市的多肽药物阶段。目前我国多肽类药物仿制的技术难点在于大规模、低成本、符合GMP要求地生产多肽原料药。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行业技术特点是经验性强,工艺中技术诀窍(Know-how)多,合成纯化中每一步反应的技术参数都需要很多次的试验摸索。生产合成多肽药物所需的关键仪器设备基本依靠从国外进口,设备和人才储备成本非常高,这是由于多肽药物的合成技术需要进行数十步甚至数百步的化学反应,并需要在特定溶液中合成,合成后还要进行复杂的纯化过程,以至于工艺开发和生产周期都相对较长。
目前,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已发展至一定规模,产生了多家知名企业,包括翰宇药业、海南双成药业等。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多肽类药物生产厂家及产品类别
厂家 | 代表品种 |
瑞士诺华制药 | 奥曲肽、降钙素、缩宫素 |
美国赛生药业 | 胸腺法新 |
翰宇药业 | 胸腺五肽、去氨加压素、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 |
海南中和药业 | 胸腺五肽、去氨加压素、生长抑素、胸腺法新 |
北京世桥生物 | 胸腺五肽、降钙素 |
成都地奥 | 胸腺五肽、胸腺法新 |
默克雪兰诺 | 生长抑素、生长激素、促卵泡成熟素、戈那瑞林 |
海南双成药业 | 胸腺法新、生长抑素、胸腺五肽 |
丽珠制药 | 尿促性素、促卵泡成熟素 |
阿斯利康 | 戈舍瑞林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多肽类药物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指出:
中国多肽药物规模保持2位数的增速增长,2017年我国多肽类药物规模达630.5亿元,较2016年增长16.20%。其中,化学合成多肽药物市场规模达295.6亿元,占整体市场的46.88%。
2017年我国多肽类药物细分市场分析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09-2017年中国多肽类药物细分产品市场需求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格拉替雷、奥曲肽、戈舍瑞林、 亮丙瑞林、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等都已经成为“重磅炸弹”药物。但多肽药物普遍价格较昂贵,因此主要市场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占全球市场的 60%以上。 但近年来多肽药物的专利过期高峰来临,很多“重磅炸弹”品种的专利会在未来三年内集中过期,从而给多肽仿制药企业带来了增长机会。仿制药物的上市可以降低多肽药物的价格,从而为亚太、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庞大的慢性疾病患者人群是多肽药物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巴西、印度等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医疗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必将成为未来国际医疗市场的增长热点。所以,仿制药物上市虽然降低了多肽药物的价格,但同时刺激了发展中国家多肽药物市场的发展,也将推动全球多肽药物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2025-2031年中国多肽类药物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多肽类药物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多肽类药物行业投资风险预警,2025-2031年中国多肽类药物行业投资发展策略,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