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冷剂行业供需情况、价格走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冷剂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冷剂行业在经历了2009-2011 年的景气高点后,由于大量产能投放导致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景气不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亦不断下滑。随着国家政策要求以及行业的长期低迷,部分落后产能开始逐步退出,行业去产能的进程初步展开。第二代和第三代制冷剂R22、R134a、R32 和R125 等产能退出幅度均在20%左右。

R22价格与价差/(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制冷剂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R32价格与价差/(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125价格与价差/(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134a价格与价差/(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R22平均价格13,564元/吨,较2016年增长49%,全年平均价差5584元/吨,较2016年增长51.1%。R32全年平均价格19,287元/吨,较2016年增长69.7%,全年平均价差6127元/吨,较2016年增长172.2%。2018年截止目前,R22平均价格涨至15,903元,R32价格涨至26,127元/吨。随着国内外产能装置的逐步退出,国内环保因素导致原材料萤石和氢氟酸涨价,需求端相对稳定,制冷剂将进入供不应求的行业格局,行业景气程度持续上升。

    2、冷剂行业供给收缩,原材料价格支撑,制冷剂进入行业景气

    受环保因素和政策影响,萤石与氢氟酸供给不足,对制冷剂形成成本支撑

    2016年以来,化工生产领域的环保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对制冷剂的供给带来巨大冲击。制冷剂领域的环保约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环保收紧导致原材料萤石和氢氟酸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制冷剂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含氟盐酸。副产盐酸处理难度大,通常作为低端盐酸卖给下游企业消化。受环保监管力度加强以及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下游企业开工下降导致副产盐酸需求不足,制冷剂企业废酸难以处理导致废酸胀库,企业被迫降低开工负荷导致供应不足。

    氢氟酸的关键原材料萤石由于环保因素和政策原因开工不足,推动了氢氟酸价格的上涨。萤石是现代化学工业中氟元素的主要来源,工业上常用浓硫酸与酸级萤石精粉(氟化钙纯度高于97%)反应生产氟化氢来提取氟元素,并由此形成了门类众多、规模庞大的氟化学工业。

    根据美国国家地质局发布的《2015年矿物产品概览》,全球萤石矿资源矿物量约5 亿吨,查明的储量约2.5 亿吨矿物量。其中,南非、墨西哥、中国和蒙古萤石储量列世界前四,约占全球的50%。与全球萤石资源比较,中国萤石资源由于杂质含量较低、开采条件较好,因而开发价值较高,在全球萤石资源中占重要地位。

    萤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萤石储量已不足世界的1/10,而产量和出口量却占全球的一半,这使得我国萤石储采比急剧下降,远远低于警戒线水平,因此我国也不断采取措施保护国内的萤石资源,譬如对萤石出口实行配额制度、从出口退税到征收高额关税、对萤石矿进行开采总量控制、原则上不再受理新的萤石矿的勘查和开采登记申请等。

    近几年,国家对萤石资源的产业政策步步收紧,萤石出口退税率从2003年的13%降到2004年的5%,2006年1月起取消出口退税,从2007年起开征10%的出口关税,2008年上调到15%并延续至2012年,2013年受到关于“中国资源保护、不正当竞争”等的压力首次将萤石出口关税下调至0%。

    尽管国家从1999年就开始采用萤石出口限额制度,但是萤石仍在大量出口。从1999年至2009年,我国共出口萤石916万吨,期间出口氢氟酸78万吨,折合出口萤石179万吨;直接和变相出口的萤石累计达到1,095万吨,约占我国主要萤石资源省份已探明储量的8.4%。

    为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萤石产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2010 年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准入标准从生产布局条件、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等方面对萤石企业的资质进行了规定,要求新建和改扩建萤石采选项目应当符合准入标准的要求,现有萤石生产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资源整合限期达到准入标准。

    氢氟酸作为氟制冷剂的关键原料,受萤石供给不足的影响,氢氟酸供给不足对制冷剂的开工带来了严重压制。同时氢氟酸属于危化品,其生产工艺对环保、安全等要求很高。2016 年以来各地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强,氢氟酸开工受限推动氢氟酸价格大幅上涨。2017 年以来氢氟酸价格从年初的7,000元/吨上涨至13,500 元/吨,涨幅达92.86%。

氢氟酸价格与价差情况/(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我国环保政策收紧将是常态,受此影响,未来行业制冷剂供需紧张的态势有望延续。一方面现有长期停产装置复产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目前行业的供需矛盾在于氢氟酸供给不足和副产盐酸处理问题,因而短期内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的可能性不大。在空调、冰箱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未来行业供需态势有望持续好转,推动景气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3、发达国家完全淘汰二代制冷剂,亟待国内供给填充市场,推动制冷剂涨价

    制冷剂主要种类是ODS 及其替代品,包括含有氯、氟及碳的氯氟烃(CFCs),含有氢、氯、氟及碳的氢氯氟烃(HCFCs)和含有氢、氟及碳的氢氟烃(HFCs)等含氟烷烃,主要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还可用于塑料发泡剂、电子清洗剂、气雾剂等。氯氟烃(CFCs)能与臭氧层发生化学反应,会对臭氧层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

    氢氯氟烃(HCFCs)对臭氧层同样具有破坏作用,但是在大气中的分解速度比氯氟烃(CFCs)更快,因此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相对较低,是氯氟烃(CFCs)的中期替代品。氢氟烃(HFCs)不含有氯元素,因此不会破坏臭氧层,但是使用氢氟烃(HFCs)会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1)、发达国家制冷剂淘汰领先发展中国家10年,空缺市场亟待进口

    对于第一代制冷剂,因其严重破坏臭氧层,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氯氟烃(CFCs)自1996 年1 月1 日起逐步取消生产,发展中国家可继续生产和购买氯氟烃(CFCs)直至2010 年,发达国家可继续生产氯氟烃(CFCs)以协助发展中国家应付国内需要及医疗等必要用途,但以1986 年产量的15%为限。

    对于第二代制冷剂,同样因其破坏臭氧层,2007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各缔约国签订了加快停用及取缔氢氯氟烃(HCFCs)的时间表,发达国家产量至2010 年减少75%,至2015 年减少90%的产量,至2020 年完全取缔;发展中国家2013 年将产量冻结在2009 年至2010 年的平均水平,至2015 年在冻结水平上削减10%,至2020 年在冻结水平上削减35%,至2025 年在冻结水平上削减67.5%,至2030 年全面取缔,同时允许发展中国家在2030 年至2040 年期间生产少量氢氯氟烃(HCFCs)用于维护保养的用途,但是产量限定为冻结水平的2.5%。

    2010 年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了第一代制冷剂CFCs 的全面淘汰,完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中第一阶段所设立的目标。在2007 年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 届缔约方大会上,国际社会又进一步达成了加速淘汰第二代制冷剂HCFCs 的调整案:二代氟致冷剂R22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发达国家于1996年开始冻结消费基数,给予24年缓冲期,将在2020年前完全淘汰。发展中国家必须于2013年冻结生产和消费量,并于2030年完全淘汰使用。中国作为议定书第5条款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从2013 年起正式对R22 实施配额管理,到2015年,我国HCFCs 生产要在基线年(2009-2010 年)平均水平基础上削减10%;到2020 年我国HCFCs 淘汰量要达到35%,2025 年淘汰67.5%,2030年将完全淘汰。目前中国生产和使用的受控HCFCs 包括:R22、R123、R124、R141b 和R142b等。

    近年来,海外氟化工巨头企业或因环保政策原因,或因追求更高收益,纷纷关停不少传统制冷剂产能。目前在欧洲的第二代制冷剂产能已经完全退出,在美洲地区也在快速缩减,欧盟的环保政策原因促使第三代制冷剂的产能开始慢慢减少甚至部分被强制淘汰。旧的制冷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淘汰一般需要8~10年,对第二代和第三代制冷剂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需求,将极大利好中国制冷剂的出口。
海外关停氟化工产能

公司名称
时间
地区
举措
Chemours
2018.1.28
加拿大
关停所有R123产能
Honeywell
2017.4.10
整个欧洲
从2018年起,
Arkema
2016.9.14
法国
2017.1.1日起关停所有R134a产能
Arkema
2014.9.9
西班牙
2014年底关停R32产能
Arkema
2014.9.9
西班牙
2014年底关停R134a和其它含氟共混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中国二代制冷剂实行配额生产,开工率难以为继,导致供应紧张

    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关于加速淘汰HCFCs的有关决议,2013年我国正式实施了ODS用途HCFCs的生产和消费冻结,并对HCFCs生产和消费实行配额,HCFCs总配额43.4万吨,其中国内ODS用途生产配额为31.6万吨。根据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淘汰要求,我国需要在2015年将HCFCs消减至基线水平的90%,2020年和20205年削减基线水平的35%和67.5,到2030年实现全面淘汰。

    15 年是我国HCFCs 真正开始淘汰的一年,R22 生产配额较14 年削减了11%,从2016-2018年,R22的配额一直维持着较为稳定的水平,生产配额较2014年减少约11%,内用生产配额较14年配额减少了约10%。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规定,中国在2020年配额需削减至200,487吨,还需再削减73,792吨配额。

    过去三年,我国退出R22产能约10万吨,目前我国HCFC-22产能约为60万吨,生产配额为27.43万吨,内用的生产配额为18.90万吨。考虑到房间空调R22使用配额为4.75万吨,下游PTEF产能约为11万吨,还有单体和TFE路线R125产能10.6万吨,对R22整体需求在42.6万吨左右。未来新增的R125成和PTEF产能将进一步拉动R22作为原料的需求,造成R22供应十分紧张。R22不仅自身是良好的制冷剂,同时也是R125的原料,R410a和R407的间接原料,R22供应紧张也制衡了其它制冷剂的供应,造成制冷剂整体的供给紧张。

2014-2017年我国R22各企业有效产能/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17年我国R22有效产能/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下游空调需求向好,制冷剂行业有望维持景气

    制冷剂主要用于空调、冰箱与汽车用空调的制冷,其需求包括生产与维修替换领域,因而需求量与空调、冰箱、汽车的产量及保有量密切相关。从使用类型上来看,家用或工业用空调主要用R22或者R410a 制冷剂,其中R22主要用于定频空调,R410a(由R32和R125复配而得)是第三代制冷剂,主要用于变频空调。冰箱制冷剂主要用的是R600制冷剂,车载空调制冷剂主要是R134。

    2017年,家用空调整体销售1.42亿台,同比增长31%,冰箱销量0.75亿台,同比增长1.2%,极大地拉动了制冷剂的整体需求。

家用空调销量/万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冰消销售量/万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虽然房地产政策进一步趋严,将影响到房地产销售,间接影响到空调和冰箱的销售,但是对制冷剂的销售仍持乐观态度,原因有二:海外制冷剂的产能退出使得海外制冷剂市场需要大量进口制冷剂,其二在于2009-2011年,受“四万亿”投资带动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以及家电下乡政策推动,我国空调、冰箱销量大幅增长,保有量大幅提升,目前保有量超过5 亿台。现有的存量空调以定频空调为主,其维护领域所需的制冷剂主要为R22,每年需求量在10万吨左右,该领域的需求总体稳定。由于新空调通常在使用5 年后开始替换制冷剂,冰箱在8-10年开始更换制冷剂,有望对维修市场所需的制冷剂形成有力拉动。

    二、含氟聚合物材料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分析

    含氟聚合物主要包括氟树脂、氟橡胶和氟涂料,具体产品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氟橡胶(FKM)、氟硅橡胶(FVMQ)、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等。

    目前使用中的氟树脂品种主要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四氟乙烯-六氟丙稀共聚物(FEP)、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乙烯-氟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THV)和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TFB)等。其中,聚四氟乙烯(PTFE)是氟聚合物最主要的产品,被美誉为“塑料王”,它是由四氟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是一种类似于PE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蜡状物。PTFE耐热、耐化学品性能良好,摩擦系数低,电气绝缘性能十分优异,能在高温下连续使用。2015年全世界氟树脂产能约为45万吨,其中PTFE产能占据五成左右。

    我国已产业化的氟树脂主要有PTFE、FEP、PVDF、PVF,其他氟树脂仍处于开发阶段,其中又以PTFE为主。2016年我国PTFE产能约为12.3万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此外PVDF发展也很迅速。

    根据《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十三五”期间,PTFE产品将随着其在线缆、节能环保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加大,预计其需求仍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FEP产品随着高层建筑用通讯电缆、局域网电缆、4G网络基站、智能手机用导线以及各类特种电缆等方面的需求增长,预计将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PVDF产品将随着风电、泥多佛大产业、新能源、环保、桥梁、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其需求预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ETFE、PFA、PCTFE、PVF等产品将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突破,加之国内航空工业、农业、建筑及半导体制造等行业的发展,预计将会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

    按照规划测算,到2018年PTFE的表观消费量约在10.38万吨,目前国内PTFE产能约在12.01万吨,开工率需达到约90%才可满足需求,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PTFE产能/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