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石油资源产量、消费量及进出口分析(图)

    一、石油资源的介绍

    1.石油产业链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炼化用来作为成品油,广泛用于机动车、船、飞机等领域,占比达到60%左右;其次,部分成分被用于生产树脂、橡胶、纤维等生活材料,占比约为15%;还有部分重质油被炼化生产石蜡、沥青、焦炭等,用于建筑、基建等领域,占比达到19%。

石油产业链全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

    原油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以化学元素碳和氢为主要成分,其中碳元素占比达到84%-87%,氢元素占比达到10-14%,剩下的氮、硫、氧占比在1%-4%之间。原油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如按原油密度、硫含量、含蜡量和胶质含量分类等等,而国际石油市场常用的计价标准是按比重指数API分类和含硫量分类。

原油按质量的分类标准

类别
API
20℃相对密度
轻质原油
>31.1
<0.8661
中质原油
31.1-22.3
0.8661-0.9162
重质原油
22.3-10
0.9162-0.9968
特重原油
<10
>0.996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原油按含硫量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
<0.5
0.5-2.0
>2.0
原油类别
低含硫
含硫
高含硫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轻质原油一般高馏成分含量较低,开采和炼油的工艺流程相对容易,炼化出的成品油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轻质原油的经济效应比较好。而重质原油高馏成分较多,裂解生产成品油的成本较高,产出的石蜡、沥青占比高,经济效应弱于轻质原油。

    2.石油产业发展史

    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源于19世纪美国商业性开采的成功,但在1900年以前原油的生产规模都很小,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不大。随着进入20世纪后,汽车工业的兴起带动了成品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从1900年开始,国际石油工业经历了跨国石油公司兴起(1900-1930年)、大萧条和二战(1931-1950年)、石油出口中心的转移(1950-1970)、石油输出组织的崛起和衰落(1970-1986)、多极制衡阶段(1986-至今)五个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着了不同的市场博弈主体,这些主体包含了国际石油公司、OPEC成员国、非OPEC产油国、主体消费国等,由此演变出各时期不同的油价定价机制。

原油定价机制发展史

时期
主体
定价方式
备注
1900-1973
跨国石油公司
固定价格方式
代表国家利益的大型石油跨国企业在主要产油国建造开采基地,跨国企业凭借自身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优势,自行消化开采的原油,一般没有第三方参与报价,公开的现货交易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占比不足5%。
1973-1986
石油输出国组织
固定价格方式
随着中东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OPEC成员国致力于扩大本国的石油资源收益,通过组成垄断同盟的方式来于欧美消费国进行谈判。OPEC组织通过控制原油的供给量来抬升石油的价格,获取最大收益。
1986-至今
主体多元化
期货定价
随着国际石油现货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现货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包括生产商、贸易商、出口商。期货市场的发展给了市场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两大功能,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内的主导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石油贸易地位举足轻重

    1.石油储量和产量分布集中

    全球原油储量分布不均,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和美洲地区。2016年全球石油探秘储量增加150亿桶,达到1.7万亿桶。从储量分布来看,OPEC组织占据了全球71.6%的石油储量,而非OPEC国家石油储量仅占到28.4%。储量的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美洲地区探明储量达到5554亿桶,占比达到33%;欧洲大陆探明储量1615亿桶,占比9.5%;中东国家储量8130亿桶,占比达到47.7%;非洲大陆储量为1280亿桶,占比为7.5%;亚太地区储量为484亿桶,占比达到2.8%。

    从各国储量数据来看,原油储量位居前列的包括委内瑞拉、沙特、加拿大、伊朗以及伊拉克,探明储量分别达到3009亿桶、2660亿桶、1715亿桶、1580亿桶以及1530亿桶,前5大原油储量国占到全球总储量的61%。

全球原油探明储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石油探明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国的原油开采同样呈现较大差别,2016年原油产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沙特、俄罗斯,产量均在1100万桶/天的水平以上,而产量第四的伊朗产量仅为460万桶/天。2016年全球石油产量水平在9215万桶/天,而前十的产量大国占到全球产量的67%。OPEC组织产量达到3935万桶/天,占到全球产量比重的42.7%。

各国石油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OPEC和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石油储量大国并不一定是石油的生产大国,委内瑞拉与加拿大虽然储量位居世界前三,但是产量上却并未进入前五的行列。这与各国的储产比有关系,影响各国储产比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为石油的丰度、油田的品质、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政府的能源政策。从图中可以看到,产油大国的储产比的差异较大,委内瑞拉虽然石油储存量位列全球第一,但是该地区原油的开采成本高、掌握的开采技术有限,使得原油产量并未位列前茅。

各国储产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各地区石油消费与经济规模高度相关

    2016年全球平均石油消费量达到9655万桶/天,全球的石油消费同样呈现集中度较高的情况,前五消费大国消费总量占到世界消费总量46%。其中美国消费量稳居全球第一,达到1963万桶/天;中国消费量位居第二,达到1238万桶/天。分地区来看,亚太地区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包含了消费大国中、日、韩;其次为北美地区,同样包括了美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三个石油消费大国。从各地区消费增速上来看,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增速冠绝全球,中国的消费增量是亚太地区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近十年以来,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的消费增速在逐步下降,而欧洲以及北美地区的消费增速从负增长转为了正增长,增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2006-2016年各地区消费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7-2016年各地区石油消费量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石油的消费量与各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呈现高度相关关系,消费量前十的国家有8个国家的GDP位列全球前十。消费量大的国家包括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其中沙特与俄罗斯受益于资源禀赋优势,消费量进入前十。

    同时,全球的GDP增速也显著的影响了石油的消费增速。近十年来,全球的经济增速与石油消费增速基本保持了一致,2007年全球经济出现下滑时,全球的石油消费也明显受到打击。全球经济在2010年开始恢复后,石油的消费增速也稳定在了1%-2%之间。

各国家消费量数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GDP增速与原油消费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石油全球贸易与定价

    石油作为全球最主要能源产品,同时也是工业品和生活用品的重要原材料。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分布的不均衡使得石油无可争议的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角。根据WTO公布的2014年全球主要进出口国总贸易金额为19万亿美金,其中约有11.4%的贸易金额来自原油贸易。

全球石油贸易图结构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主要的原油进口地区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印度、日本,五大地区占到全球原油进口量的78%;而主要的出口地区包括中东各国、俄罗斯、加拿大以及南美地区。

各地区石油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际原油价格主要看三个地区的油品价格:WTI(德克萨斯轻质原油)、Brent(布伦特原油)、阿曼原油,三个油品的期货价格分别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伦敦洲际交易所(ICE)、迪拜商品交易所(DME)交易。WIT原油主要是北美地区生产、销售、运输的石油,交割地位于库欣的西得克萨斯,主要反映北美地区油价情况。布伦特原油是出产于北海的布伦特和尼尼安油田的轻质原油,装运港为北海设得兰群岛的索伦佛,主要用户是位于西北欧和美国东海岸的炼油厂。

    世界原油贸易中约有65%的原油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基准。阿曼原油价格主要反映中东地区的油价情况,亚洲大多数原油供给来自中东,因此阿曼原油价格最适合对冲亚洲原油进口价格。

三个主要原油交易品种差异

-
API
含硫量
产地
品质
德克萨斯中质油
39.6
0.24%
美国西南部
低硫轻质原油,品质较高
布伦特原油
38.06
0.37%
欧洲北海
低硫轻质原油
迪拜原油
31
2%
中东
高硫中质原油,品质一般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多因素利好原油,打开油价上行空间

    2014年-2105年期间,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期间跌幅最大超过70%。从数据可以看到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供给在2014年2季度开始过剩,期间单季度过剩量最高超过100万桶/日的水平。随着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快速迭代,页岩油成本的下降使得原油价格在高位时,页岩油生产商有了较好的利润空间,2011年-2014年期间,全球的原油产量大部分来自美国页岩油的增产。

国际油价与全球原油需求缺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2011年以前,美国原油的月度产量水平在17000万桶/月左右,而2014年底产量中枢上涨至28000万桶/月,4年期间产量涨幅高达65%,年化增速达到13%。根据数据,2014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220万桶/日,其中170万桶/日的产量增长来自美国。

2006-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月度数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年原油增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页岩油企业扩产意愿有限,产量增速趋缓

    目前市场预计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下降迅速,页岩油复产迅速。但从活跃钻机数量来看,全球和美国的活跃钻机数量均在6月份后出现下滑,表明页岩油的产能复产并不顺利。主要的页岩油上市公司财报来看,企业增产的意愿仍然不强烈,主要受到现金流、开采成本等因素约束。

2014-2017年全球和美国活跃钻机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页岩油开采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各开采企业的经营策略仍然偏向于缩减开支和费用来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同时更加注重高回报的资产,稳定财务情况。

页岩油上市公司现金流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Q3
ContinentalResource
1067
1632
2563
3355
1857
1125
1347
ConchoResource
1,199
1,237
1,362
1,673
897
1,384
1,185
HessCorporation
4,984
5,660
3,589
4,511
2,016
795
602
AnadarkoPetroleumCorporation
2,505
8,339
8,888
8,466
-1,877
3,000
2,61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16年油气开采企业的资本开支下降明显,2016年的资本开支规模普遍较2014年下降超过50%。其中大陆能源2016年资本开支10.7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接近80%;阿纳达科石油2016年资本开支35.4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接近65%。随着国际油价企稳在50美元以上,2017年各公司资本开支有所提升,但同比增速有限。整体来看,2017年资本开支的增速回升到20%左右,但绝对水平仍然较低。考虑到资本开支对产出的延迟,预计2018年上半年的页岩油产能增速不会太高。

主要页岩油生产公司资本开支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Concho是美国著名的油气开采企业,预计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变动成本下降有限,情况并没有市场预计的乐观。

ConchoResource原油开采成本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OPEC减产坚决,成为支撑油价的重要力量

    OPEC组织占据全球石油储量的70%,石油产量的30%以上,并且成员国的原油开采成本普遍处于行业低水平。因此,OPEC国家的产量政策对国际油价有着重要性影响。2014年油价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下跌,低油价严重伤害了石油输出国家的经济利益。各原油生产国的经济纷纷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以产油大国沙特为例,2014-2015年沙特财政收支出现恶化,财政赤字最高达到3670亿元里亚尔,占GDP比例达到15%。同时,沙特的外汇储备在2015年9月后开始大幅下降,国际负债额也持续的走高。

2001-2015年沙特财政收支情况(十亿里亚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沙特外汇储备以及国际负债情况(百万里亚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他石油输出国遭遇了类似的冲击,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伊拉克、科威特、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经常贸易账户顺差在2014年后急剧缩小,甚至部分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情况。对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贸易的中东地区,国际收支的失衡使得各国政局动荡,对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造成严重影响。

2011-2016年石油输出国家的经常贸易账户顺差(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11月30日,在饱受低油价摧残后的OPEC国家终于达成一致协议,决定共同减少12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并将产量限额调整到3,250万桶/日的水平,2017年1月起执行,持续时间为6个月。在经历1次延期后,冻产协议将持续到2018年3月结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00年以后经历的五次减产协议都显著推动了原油价格走高。2001年到2002年,OPEC4次下调产量限额,合计超过450万桶/日,期间油价最高涨幅达到62%;2003年-2004年OPEC2次下调产量限额,共计180万桶/日,期间油价最大涨幅达到88%;20006-2007年期间,OPEC2次达成限产,共计170万桶/日,期间油价最大涨幅达到85%;2008年-2011年期间,OPEC一共达成40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油价期间涨幅最高达到240%。可以看到,OPEC组织的减产协议后对于油价的影响力十分强。

2000年后OPEC历次减产效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次OPEC组织在达成减产协议后,执行情况要好于本世纪的前四次减产。沙特从2017年开始一直超额度减产,全年产量一直维持在1005万桶/日以下,为了其他OPEC国家树立了好的榜样。根据下表数据可以看到,科威特、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均按协议完成减产,为本次的减产协议的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虽然伊朗未加入减产、伊拉克执行力差,但由于沙特等国的超额减产,使得整个OPEC的产量维持在限产水平左右。

2015-2017年OPEC组织原油产量(单位:千桶/日)

-
2015
2016
1Q17
2Q17
3Q17
17-Aug
17-Sep
17-Oct
Oct/Sep
阿尔及利亚
1,108
1,090
1,052
1,054
1,054
1,057
1,050
1,012
-38.4
安哥拉
1,777
1,725
1,632
1,648
1,641
1,642
1,641
1,711
69.8
伊朗
2,836
3,515
3,796
3,793
3,833
3,833
3,835
3,823
-11.3
伊拉克
3,974
4,392
4,449
4,455
4,484
4,466
4,514
4,383
-131
科威特
2,764
2,853
2,712
2,709
2,706
2,705
2,712
2,708
-3.7
尼日利亚
1,838
1,556
1,512
1,594
1,769
1,802
1,792
1,738
-54.4
沙特
10,142
10,406
9,884
9,955
9,992
9,969
9,983
10,000
16.9
阿联酋
2,908
2,979
2,937
2,911
2,920
2,922
2,917
2,911
-6
委内瑞拉
2,319
2,154
2,002
1,964
1,931
1,936
1,907
1,863
-43.6
TotalOPEC
31,675
32,643
32,111
32,273
32,734
32,651
32,740
32,589
-150.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冻产协议产量限制额

-
沙特
伊拉克
阿联酋
科威特
委内瑞拉
安哥拉
阿尔及利亚
卡塔尔
厄瓜多尔
加蓬
伊朗
基准产量
1054.4
456.1
301.3
283.8
206.7
175.1
108.9
64.8
54.8
20.2
397.5
限额产量
1005.8
435.1
287.4
270.7
197.2
167.3
103.9
61.8
52.2
19.3
406.5
调整额
-48.6
-21
-13.9
-13.1
-9.5
-7.8
-5
-3
-2.6
-0.9
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次,非OPEC国家也加入了减产行动,2016年12月份非OPEC产油国达成60万桶/日的减产限额,其中俄罗斯承担了30万桶/日的减产任务。非OPEC国际配合减产使得全球原油的供给量更为可控。

非OPEC减产额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全球经济复苏,拉动原油需求

    通过上文比对原油的消费与世界经济的增速,可以看出,原油需求的增长基本决定于全球经济的增速。原油价格在2014年出现大幅回落也离不开需求端的疲软,全球经济的GDP增速在2014年以后持续下降,削弱了各国对于能源的需求。

    2017年1季度开始,全球的经济出现复苏的态势。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由所放缓,但欧美的GDP增速均出现触底回升的趋势,尤其是美国的GDP增速在加息周期内仍然维持在2%以上,表现出强劲的经济动能。欧元区的经济增速也突破2%,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也持续攀升,经济处于2012年以来的最好时候。全球的PMI指数从2016年4季度开始就全面回升,并且在2017年全年表现出集体走高的趋势,其中美国和欧洲的PMI指数均在2017年3季度突破到55以上,预示着行业对于各个经济体未来良好的预期。

2014年-2017年主要经济体PMI指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年-2017年Q3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年-2017年Q3全球主要经济体CPI指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预计,2017年主要的原油消费地区仍然保持较好的需求增长。其中美国原油需求达到24.24百万桶/天,同比增加24万桶/天;欧洲原油需求达到14.20百万桶/天,同比增加16万桶/天;中国原油需求达到12.26百万桶/天,同比增加46万桶/天。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预计达到96.94百万桶/天,较2016年增长153万桶/天。同时,OPEC在11月的月报中将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预计从1.27百万桶/日调高到1.51百万桶/日,上调12万桶/日。

OPEC对2018年原油需求预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全球的原油库存水平来看,经合组织的石油库存在2016年7月见顶,进入2017年后库存水平逐渐回落;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2017年4月达到最高点后持续下降,截至目前已从库存高点下降12.1%。在9月份美国受到飓风袭击之前,全美炼化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93%-96%区间内,处于近年来的高位。数据表明原油的需求在逐渐向好,原油库存正在回归正常。

全美商业原油库存量(单位:千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经合组织石油库存量(单位:百万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地缘局势成为油价短期有力的推手

    进入2017年4季度后,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包括库尔德地区实行独立公投、特朗普拒绝确认伊朗遵守核协议、沙特反腐引起国内政局动荡。突发事件成为短期内影响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在连续的利好刺激下,北美轻质原油价格在进入9月份后上涨26.2%,到58美元/桶。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于2017年9月25日就库尔德自治区独立问题举行的公投。结果显示约有90%的选民在独立公投中投了赞成票。虽然此次公投不具备法律效力,巴尔扎尼依然要求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区就独立展开“严肃对话”。土耳其政府已经宣布对库尔德地区采取封锁领空、口岸以及输油管线等措施,而伊朗与伊拉克政府也在考虑采取联合行动制裁库尔德。库尔德地区目前原油产量为19.2万桶/日,如果输油管道被封锁,则该地区的供给将在国际贸易中消失。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0月13日发表讲话,宣布美国政府对伊核协议的新立场。特朗普不仅拒绝认定伊方履行伊核协议承诺,还宣布将制裁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如果美国重启对于伊朗的经济制裁,有可能将影响到伊朗原油的出口。伊朗作为产油大国和石油出口大国,产量高达382万桶/日,各国的经济制裁一旦启动将较大的影响全球原油的供需格局。

    11月初,沙特国王突然下令逮捕了11位王子、4名现任大臣、和11名前大臣,同时成立反腐败委员会,由6月份新立的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领衔。新成立的反腐委员会拥有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没收资产和基金,以及在移交司法机关前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市场认为沙特国王可能以反腐为名,清除沙特统治集团内部的潜在王位竞争者、反对经济和社会改革、反对也门战争的人士。沙特作为OPEC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它的政局变化影响着全球原油供应市场的稳定。

本文采编:CY330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