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新加坡居民住房现状及房价走势分析【图】

    新加坡被联合国评为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这一殊荣的获得跟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住房发展密不可分。1965 年新加坡建国初始,开国之父李光耀就提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Home Ownership Scheme),鼓励人民拥有自己的政府组屋。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职能机构——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Development Board)来负责新加坡住房规划、建设和管理,为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

    2016 年,新加坡人口密度为7797 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摩纳哥。新加坡常住人口为561 万人,其中341 万人(60.8%)为本国公民,永久居民约为52 万人(9.3%),其余为外籍劳工。高比例住房自有率及组屋入住率彰显政府管控效力1995 年(建国30 年后),新加坡居民住房自有率就已达到90%。2005 年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5 平方米,有80%以上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组屋。新加坡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典范。

新加坡居民住房自有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新加坡住房制度使房价变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新加坡住房制度施行之下,自90 年代以来,新加坡房价的变动基本与宏观经济的变动相适应,显示新加坡政府在房价调控和抑制投机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新加坡组屋价格指数同比、私宅价格指数同比、GDP 同比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是以政府组屋市场为主(规模占比73%),以私人住宅市场为辅(规模占比26%)的二元结构市场。政府通过对组屋市场的有效调控实现房地产市场整体稳定,私人住宅市场的波动对整体市场冲击较小。

2016 年政府组屋、私人住宅和其它住宅市场规模占比(按套数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房地产市场这种一主一辅的二元结构可以协调地实现市场自我调整:①经济景气上升期,们对未来收入较为乐观,房地产交易活跃,改善需求持续释放,房地产市场的热点在高层次组屋市场和私人住宅市场;②经济衰退阶段或个人财务情况恶化时,组屋市场能够保障人们最基本的住房需要,政府不会因为个人无法承担分期付款而强制收回组屋,建屋发展局通过相关政策计划来帮助屋主渡过难关。这种制度设计使得居民始终保留有产者身份,增加了新加坡人的安全感和对国家的信任感,避免了社会动荡。

    组屋市场:政府主导的公共住宅系统

    1、组屋类型及特点:产品多层次,保障社会中低层住房需求政府组屋是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统一设计、建造并配售给新加坡中低收入居民的公共住房,购房者拥有99 年使用权。组屋的房型有一房式到多房式、大型公寓式组屋和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小型公寓式组屋等多种选择
府组屋产品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一房式和二房式
数量少、楼龄长,主要作为租赁用途覆盖低收入人群,转售市场冷清
三房式
面积大约在60~65平米,包括两间卧室和一间客厅
四房式
面积大约在90平米,包括三间卧室和一个客厅
五房式或以上
面积为110平米左右,包括四个房间、一个客厅或者是三间房间、一间客厅、一间餐厅
大型公寓式组屋
面积为140平米左右,户型与五房式类似
小型公寓式组屋
专为老年人设计,一房、一厅、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型公寓式组屋种类较多,包括:中等入息公寓、设计建造公寓、执行共管公寓、私人组屋等。相较于普通组屋,这些公寓特点鲜明:①设施齐全,如提供儿童娱乐场所和户外球场等公用设施,普遍设有厨房间餐厅、两个以上的卫生间和垃圾管道;②楼间距15 至20 米,铺设人行道和花木草坪;③住宅区内有警察机构、邮局、学校、宗教场所、商店、菜市场、停车场、儿童娱乐场、公共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体育馆等;④一层全部架空供居民聚会游乐之用。1980 年以来,中产阶级家庭收入不断提高,有的已经超过了购买组屋的上限,但是又无力购买私宅,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新加坡政府兴建的新组屋都是四房式或四房以上的大型组屋以及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大型公寓式组屋。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在1988 年引入了老年人乐龄公寓计划(Studio ApartmentScheme)。不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不好,政府鼓励他们出售其现有的组屋而另外购置一间专门设计的、较小巧且较便宜的公寓,这样老年人就可获得一笔经济上的收入,以应付其他日常支出。

    公寓类型的多样化适应了人们对不同价格、不同档次、不同功能的住房的要求。公寓与普通组屋共同构筑了多层次的公共住宅体系,满足了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人们新的住房需要。

    2、组屋发展历程:不断适应居民住房需求

    新加坡仅用了30 年左右的时间,就让超过80%的全国人口住进了政府组屋。组屋销量、组屋居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当前,新加坡的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居民把注意力从解决住房问题转移到提高居住质量上。住户想拥有面积更大、环境良好的政府组屋,建屋发展局的关注点从数量转向质量提升。政府组屋户型随着公民的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单位面积也在扩大,建筑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组屋周边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大多数中低收入者都有购买政府组屋的能力。新加坡政府组屋制度的贯彻,让新加坡公民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私宅市场:相对市场化的商品房市场

    1、私宅类型及特点:产权私有,注重配套

    政府组屋市场即保障型住房市场是主导市场,而私人房地产市场是对政府组屋市场的必要补充。私宅包括有地房产和无地房产两种形式,前者是指独立洋房、半独立洋房、排屋等,后者是指私人公寓。产权期限方面,一般有99 年地契、999 年地契和永久地契,999 年地契相似于永久地契;99 年地契较永久地契或999 年地契相比要便宜20%~30%。

    私宅与政府组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社区开放程度不同。政府组屋小区属于公共区域,一般都是开放式社区,不设围墙和门卫,相对私宅缺乏隐私权,管理维护职责由建屋发展局及政府属下的市政理事会承担;私宅社区则由业主自己或小区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维护;

    (2)配套设施差异。私宅社区通常配有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等,政府组屋一般不配套;

    (3)价格相差巨大。相同地理位置和相同面积的私宅和组屋平均价差2 至3倍,甚至更高;

    (4)产权属性不同。组屋产权属于政府,私宅产权则由屋主享有;

    2、私宅市场现状及趋势:规模增长、价格自2013 年持续回落

    新加坡私宅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6 年,私宅存量规模已超过35 万套。新加坡私宅价格指数在2013 年3 季度的高点以来,已连续录得超过13 个季度的持续下滑。

私宅规模、私宅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组屋、私宅规模与常住人口同比增速来看,2013 年以来,常住人口同比增速维持低位走平,而私宅和组屋的规模同比增速则上升,说明住宅的供应速度超过了需求,新加坡住宅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导致了私宅价格指数回落。

组屋、私宅规模与常住人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国家发展部在2013 年1 月宣布扩大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征收范围和征收税率,也是私宅价格持续降温的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采编:CY315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