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火工品行业市场概况分析及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图】

    1、火工品简介

    主要从事火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火工品是在接收发火指令后,以较小的能量激发其内装敏感药剂产生燃烧或爆炸,以其燃烧火焰、爆炸冲击波、高压燃气,实现点火、起爆、做功等预定功能的一次性使用的元器件、装置和系统的统称,具有能量质量比高、作用时间短、起爆及输出能量可控、体积小及长期贮存好等特点。

    武器从发射到毁伤的整个作用过程均是从火工品首发作用开始,几乎所有的弹药都配备一种或多种火工品。火工品遍布武器各个位置,广泛应用于通用弹药、战略战术导弹、核武器及航空航天器等武器系统等各类武器系统中,其在武器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有:(1)用于武器系统的点火、传火、延期及其控制系统,使武器的发射、运载等系统安全且可靠运行;

    (2)用于武器系统的起爆、传爆及其控制系统,以控制战斗部的作用,实现对敌目标的毁伤;(3)用于武器系统的推、拉、切割、分离、抛撒和姿态控制等做功序列及其控制系统,使武器系统实现自身调整或状态转换与安全控制。

    2、火工品的发展历程

    火工品性能主要由药剂和发火件的发火机理决定,所以火工品的发展历程可由其最终性能发展或变化来划分:

    第一代火工品是以雷汞为起爆药或含雷汞的药剂而制成的机械火工品和火焰火工品,如最初的火帽、雷管、底火等,其安全性能不可控,不能适应武器的发展和使用,且雷汞有毒,这类火工品目前已完全淘汰。

    第二代火工品是采用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等常规起爆药而制成的各类敏感型火工品,如电桥丝火工品、机械火工品和火焰火工品,有一定安全性,但可靠性和安全性通常是一对矛盾体。就应用范围和数量而言,这类火工品在目前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代为钝感电火工品,其电安全性能可满足 1A1W5min 不发火要求,而发火电流不大于 5A。主要产品桥带式火工品、半导体桥火工品及部分桥丝类火工品。所用药剂仍采用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等常规起爆药或其他钝感发火药,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独立设计特性。这些火工品的应用范围和数量均逐渐增大。

    第四代火工品是高安全性火工品,如采用直列式传爆序列或点火序列许用钝感药剂的爆炸箔起爆品及激光类火工品,这些火工品已经开始应用,但由于尺寸、发火能量及成本等限制,应用范围和数量均不大。

    第五代火工品是具有精确控制能量的集成产品或阵列,包括 MEMS 火工品、SMART 火工品、数字化火工品等,通过火工品内部信息嵌入,采用微机电集成制造的智能火工品。这一代火工品仍在发展和成熟过程中。

    3、火工品分类

    从广义上讲,火工元件、火工装置和火工系统都称为火工品,它们分别构成火工品应用的三个重要层次:

    (1)火工元件

    火工元件在火工品类别中通用性最广,往往一种产品可以用于几十种武器,同时也是火工装置、火工系统、热电池的内装元件,按用途划分主要有火帽、点火头、点火器(含点火管)、点火具、传火具(含药盒、药包)、底火、延期件、索类(含导火索、延期索、切割索)、雷管、起爆器、传爆管(含导爆管)、曳光管、作动器(含拔销器、推销器)、电爆管;以输入特性划分主要有针刺、撞击(含拉拔)、火焰、电、冲击波、惯性、两用(含火-电、电-撞、针-电等)、激光等,其中以电、针刺类最多。

    (2)火工装置

    火工装置是由火工元件及装药组成且只完成一种功能的装置,既可以是机械功能或燃爆功能,也可以是电流输出(如热电池),或烟光效应输出(如发烟装置)。火工装置在航天器中具有很大通用性,主要有爆炸螺栓(含分离螺栓、螺帽、火工锁)、弹射装置、切割装置、自毁装置、传爆装置、点火装置、气体发生器、切割器、阀门(含常闭阀门、常开阀门)、发烟装置(含发烟罐)、热电池。

    (3)火工系统

    在航天工程中,火工系统是指由数个火工元件或数个火工装置组成,同时完成两个以上(含两个)功能的组合体,主要有非电传爆系统、非电点火系统、非电分离系统等。火工系统一般与武器型号相连,通用性差。在通用弹药或引信中,火工系统主要是指传爆序列,它通常由一系列激发感度由高到低而输出能量由低到高的火工元件组成的有序排列,其功能是把一个相当小的初始冲能有控制地放大到适当能量,以起爆弹药主装药或引燃发射装药,可细分为传爆序列和传火序列。

    4、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1)我国国防支出持续快速增长带动国防工业快速发展

    我国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经费的规模。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国防工业增加投入、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95 年至 2015 年间,我国国防支出从 636.65亿元增长到 9,087.84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 14.22%,保持较高增速,带动了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国防支出也将继续随着经济规模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持续快速增长。

1995-2015年国防支出情况

    (2)国防支出占 GDP 较低,增长空间较大

    2015 年我国国防支出为 9,087.84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1.34%。我国虽然军费支出已跃居世界第 2,但考虑到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未来上升的空间仍然较大。2015 年我国军费支出仅占 GDP 和财政支出的 1.34%、5.17%。按照人均值计算,我国 2015 年人均军费支出约 661.12 元,按 2015 年 12 月 31 日汇率中间价 6.4936 计算,约合 101.81 美元。而 2014 年美国和日本的同类数据分别为2020 美元、380 美元。

1995-2015年国防支出占比情况

    我国军费占 GDP 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及地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近 20 年中国军费占 GDP 比重始终保持在 1%-1.5%之间,即使参考 SIPRI(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军费统计数据(该数据统计结果高于中国官方数据),中国军费历年来占 GDP 的比重不到 2%(仅 2014 年约为 2.10%),低于英、法、印度的2%-3%,更远低于美国、俄罗斯的 4%-5%,我国军费仍有巨大的补偿性增长空间。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保护不断扩展的国家利益的需要,我国国防支出占 GDP的比例将逐步上升,向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靠拢。

2015年部分国家军费开支情况

    发展中国家亟需加强国防建设,武器装备需求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政治问题、贫富差距等国内矛盾重重。日益动荡的国际形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威胁,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稳定和统一,以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各发展中国家亟需加强国防建设,军费增长明显,《简氏防务周刊》预计,东南亚国家的常年军费开支将从 2015 年的 420 亿美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520 亿美元。

    5、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常规武器到载人航天,从工程爆破到精确打击,从远程打击到高效精确毁伤等,高科技火工品的应用无处不在。它制约和影响着国防领域关键性技术的发展,甚至直接关乎有效发挥作战效能与提升核心军事能力。因此,火工品已经成为大国核心竞争力之关键技术。

    无论是常规的枪炮,还是尖端的战略导弹,要成功发射和起爆,都要依靠火工品点火。除点火和起爆外,在军事上,火工品还常用来完成延期、分离、抛射、切割、传爆、瞬时热量供应、遥测开关的开闭和遥控、诱饵抛射、座舱弹射以及导弹武器的自毁等各种工作,火工品已广泛地应用于火箭、卫星、导弹、核武器、宇宙飞船、常规兵器等等许多重要领域。火工品的发展与起爆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向着钝感、智能、集成和安全方向发展:

    (1)钝感化

    火工品钝感化主要有 A 类、B 类,其中 A 类为常规钝感火工品;B 类主要采用爆炸桥箔及冲击片技术,配以细化的钝感猛炸药,实现火工品钝感化,可应用于直列式起爆装置,将使得弹药起爆系统结构设计简化。

    (2)智能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正在进入火工品控制领域,目前已开发出对目标或引爆信号有识别能力的智能火工品。

    (3)非电化

    该类火工品包括柔性导爆索、封闭型导爆索、隔板起爆器等,既能远距离高速传爆,也不会在作用时损坏邻近部件。

    (4)集成化

    将多个含能单元、微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电路集成为具有多功能的含能模块或含能芯片,其特点有集成化、多功能化、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火工品市场分析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本文采编:CY324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火工品行业全景调研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火工品行业全景调研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火工品行业全景调研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共十三章,包含火工品行业风险及对策,火工品行业发展及竞争策略分析,火工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