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马沙拉电影”(Masala Film)片长举世闻名,故事片在1913 年诞生后的二十年里,产量便有两千部,更是在20 世纪70 年代便已位居世界前列。2014 年度,印度电影的产量较2013 年增长242 部,达到1966 部,2013 年度是1724 部。其中数字电影1778 部,增长迅猛,胶片电影188 部,而2013 年两者相差还不大(980 :744),2012 年这一比率更是接近(722:880)。
可2011 年,印度的故事片基本上还全部用胶片拍摄。相比于中国的华柯洗印公司于2012 年关闭,印度电影拍摄的数字化晚了许多年。2001 年,印度电影有过千部的产量(1013),但次年便有所回落,从2005 年至今产量也依然一直过千,并于2014 年度达到高峰。其中,钦奈(泰米尔/Tamil)、海得拉巴(泰鲁固/Telugu)、孟买(印地语和非印地语/Hindi&No-hindi)是三大电影基地。
2000-2014年印度故事片产量
资料来源:KPMG
2010-2014年印度电影行业总产值走势图
资料来源:KPMG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影院的数字化方面,印度也落后中国多年,在2006 年只有3 块数字银幕,从2010 年开始加速,当时采用E-Cinema 放映系统的有3600 块,采用D-Cinema 放映系统的仅279 块。2014 年,印度电影的银幕数是11139,虽然块数字银幕占绝大多数,但依然有大量银幕采用E-Cinema 放映系统,而不是符合2K 标准的D-Cinema 放映系统。3D 银幕仅有1068 块。2014 年,印度的院线建设有新的玩家加入——嘉年华影院(Carnival Cinemas),并改变了诸强的席次。它是Carnival 公司通过并购三家院线(HDIL Brodway、Big Cinemas、StargazeEnterainment) 而成。其他还有Inox Leisure Ltd.并购了Satyam Cinemas,Cinepolis 并购了FunCinemas 等。目前,印度银幕数排名第一的院线是PVR Cinemas(474 块银幕),Inox Leisure Ltd. 次之(377 银幕),排名第三的是Carnival Cinemas(341块银幕)。实力雄厚的院线兼并小院线的情况将会持续。近些年,制片商也开始联合少量的发行商,电影业希望国有发行商在电影的发行放映中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票房前十的国家中,印度是人均银幕数较低的国家,位居第八。印度的百万人均银幕数才7 块,而世界第一电影强国美国是125 块,中国是19 块。中国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充分证明银幕基数的重要作用,印度电影人也认识到这点,其二三线城市的千座单厅影院正在改成2—3 个厅的影院。
此前,印度的多厅影院极大地加强了印度电影的增长,今后十年印度电影银幕数的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
印度电影以宝莱坞的印地语电影著称于世,以致很多人认为印度电影就是宝莱坞电影,其实产地在孟买(Mubai,1995 年由Bombay 改名而来)的宝莱坞电影(Bollywood Film)只是印度电影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大量其他语种的地方电影(Regional Films)。在数字化之后,印度有三十多种其他语种的地方电影(胶片时期有二十多种),其中以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埃纳德语(Kannada)、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孟加拉语(Bengali)、马拉地语(Marathi)、旁遮普语(Punjabi)、比哈尔语(Bhojpuri)为主,数量从几十部到几百部不等。也许因为数字化的原因,许多地方语种电影的产量都达到历史新高,比如泰米尔语电影为287 部,泰卢固语电影255 部,其中许多地方语电影均以小投资获得了多倍的收益,(17)并且一些在海外开拓了新市场。因此,2014 年成为地方电影表现极佳的一年。
地方语主要影片票房成绩表(印度卢比,百万)
资料来源:KPMG
在产量和银幕数增长的情况下,2014 年印度电影产业的主要数据却出现了停滞,电影业总收入只有1264 亿印度卢比,比2013 年仅增长0.9%。作为电影产业关键指数的国内总票房才935亿卢比(约15 亿美元),仅比2013 年度增长0.1%。此前三年,印度电影国内总票房有9%—23% 不等的增长,2014 年的反差之大令人意外。
2014年印度电影产业主要数据表(10亿印度卢比)
资料来源:KPMG
2014 年印度票房停滞的原因有许多,银幕数增长不多、平均票价增长缓慢、优质影片不多,导致观众人次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从观影人次讲,印度绝对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2006 年曾高达38.79亿人次。2009 年,因制片商和院线由于分成问题而停止供片两个月,以及甲流和盗版等原因,导致观影人次跌破30 亿(27.77 亿),从2013 年开始则跌破20 亿。
印度电影的衍生品不甚发达,所以其基本收益也是依靠票房。根据其国内总票房与投资成本比值的不同,印度电影一般分为超高收益(Super-Hit,总票房超过两倍半的投资)、高收益(Hit,总票房双倍于投资)、略盈余(Plus,收回投资有盈余)、持平(Average,基本收回投资)、略亏(Losing,损失少于50%)、大亏(Flop,票房不及50% 或更多的成本)、灾难性巨亏(Disaster)等档次。2014 年投资收益好的印度电影比例不如2013 年,投资比值较高的有下表所列的11 部影片(这些数据是从印度网站上收集而来,成本是基于预测和评估)。印度电影票房网站把《新年行动》(Happy New Year )、《雄狮归来》(Singham Returns )的收益归入超高收益之列。从统计数据看,在主要的两百多部影片中,
能够回收成本的影片也仅仅只有26 部,其中巨亏的有一百多部。
2014投资回报率排行(印度卢比,千万/INR,crore)
资料来源:KPMG
印地语电影产量每年只是二三百部,但票房却占了印度电影的大部,是印度电影强有力的代表。2014 年印地语电影产量为216 部,但印度电影票房前十均为印地语电影位居票房榜首的《我的个神啊》和季军《新年行动》已在我国公映。分析这十部影片可以发现,它们与其后阵营的票房差距比往年有所扩大,沙鲁克•汗等“四大天王”的影片占据前列,类型以英雄动作片为主,青春片位居末席。
2014年印度电影票房前十(印度卢比,千万)
资料来源:KP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