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政策持续助力产业国产化推进,本土品牌加速崛起[图]

内容概要:工业传感器是专门用于检测和感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装置,能够对诸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振动等物理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帮助实现自动化监控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工业4.0的快速发展,工业智能化、网联化进程不断加速,工业传感器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组件,在工业4.0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呈现不断扩大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67.5亿元增长至560.5亿元。


相关上市企业:汉威科技(300007);汇顶科技(603160);高德红外(002414);格科微(688728);歌尔股份(002241);兆易创新(603986);韦尔股份(603501);华工科技(000988)等


相关企业: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索迪龙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智华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润宇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圣赛诺尔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眉山秦川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蚌埠恒远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明石创新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政策;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市场份额;重点企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工业传感器是专门用于检测和感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装置,能够对诸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振动等物理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帮助实现自动化监控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工业传感器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目前主要可分为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编码器、接近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视觉/图像传感器、磁力传感器、安全传感器等众多品类。

工业传感器分类


工业传感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核心元件以及生产设备供应环节,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如硅基MEMS晶圆、SOI晶圆)、金属材料(如铂电阻丝、应变合金)、陶瓷基板、高分子材料(如聚酰亚胺薄膜)等核心材料,压阻元件、热电偶、光敏器件、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以及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产业链中游为工业传感器设计与制造环节,代表厂商有宜科电子、索迪龙、汉威科技、汇顶科技等。产业链下游为工业传感器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电子、工业自动化、能源电力等工业制造环节。

工业传感器行业产业链图谱


二、产业现状


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技术储备相对薄弱,经验积累也存在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国内工业传感器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产业国产化迫在眉睫。因此,在我国中央及地方近年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修订版)》等一系列政策中均指出,鼓励传感器领域平台型企业开展揭榜攻关要,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柔性触觉传感器、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等传感器产品技术研制,为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随着工业4.0的快速发展,工业智能化、网联化进程不断加速,工业传感器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组件,在工业4.0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呈现不断扩大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67.5亿元增长至560.5亿元。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需求也将随之上升,进而拉动工业传感器需求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预计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增长空间仍然较大,发展潜力十足。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至600亿元。

2016-2025年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变化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三、企业格局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集中度较高,据统计,2024年国内工业传感器CR4和CR8分别为54.6%和66.3%,市场呈现寡占型竞争格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基恩士(日本)、欧姆龙(日本)、松下电器(日本)、西克(德国)、倍加福(德国)等外资企业产业布局较早,近年来其凭借着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人才储备等多方面优势,在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全国工业传感器市场份额超过7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024年中国工业传感器企业竞争格局


但随着市场应用需求推动,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我国宜科电子、索迪龙、汉威科技、汇顶科技、高德红外、歌尔股份等本土传感器企业不断加大产品技术研制投入,奋力追赶国外企业,国内工业传感器制造相关技术加速突破,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工业传感器产业国产化替代进行提供强有力支撑。最新资料显示,2024年宜科电子和索迪龙的工业传感器市场份额进入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TOP10行列,分别排名第八、第九。

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格科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021年8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格科微”。格科微主营业务为 CMOS 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封测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同时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支付、汽车电子等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9个分支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格科微营业收入为45.54亿元,同比增长40.35%。

2018-2024年9月格科微营业收入变化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15日,2017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23年11月公司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韦尔股份”。韦尔股份是全球前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被动件、结构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导体产品的分销业务。


其中,韦尔股份半导体产品设计业务主要由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构成,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安全监控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医疗成像等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营业收入为189.08亿元,同比增长25.38%。

2018-2024年9月韦尔股份营业收入变化


四、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蓬勃兴起,工业传感器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芯片制造、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关键领域,工业传感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整个传感器行业的发展。


2、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传感器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除了传统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外,工业传感器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业传感器用于监测飞行器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在新能源领域,工业传感器则用于监测电池状态、充电效率等关键指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将为工业传感器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3、国产化进程加速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工业传感器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内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渐打破国际垄断。例如,在压力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未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8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共七章,包含工业传感器行业产品应用市场分析,工业传感器行业领先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工业传感器行业投资预测与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