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近年来,我国抗高血压用药市场规模呈现波动态势。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需求将持续上升。2023年,我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市场规模为544.14亿元。到2024年,我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25.24亿元。我国抗高血压用药市场以仿制药为主。由于我国医药工业起步较晚,在早期主要通过仿制国外的先进抗高血压药物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都有国产仿制药,这些仿制药在保证基本药效的前提下,通过价格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相关上市企业:华润双鹤(600062)、华海药业(600521)、立方制药(003020)、信立泰(002294)、福元医药(601089)、昂利康(002940)
相关企业: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抗高血压用药行业产业链、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发展现状、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发展趋势
一、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定义及分类
抗高血压药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抗高血压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降低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从而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抗高血压用药行业产业链分析
抗高血压用药行业产业链涵盖从原料供应到终端应用的完整流程。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原料药及辅料、医药中间体以及制药设备的生产供应,这些关键要素共同确保了抗高血压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游环节涉及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市场推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下游环节则主要为医药流通和降压药的应用,包括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医药电商等销售渠道,以及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的过程。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推动抗高血压用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和便捷的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
三、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的发展历程历经数十年,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为初始研发与起步阶段,此时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等传统降压药物相继问世,为高血压治疗奠定了基础。进入90年代至21世纪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与新药涌现阶段,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新型降压药物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治疗选择,提高了治疗效果。自21世纪初至今,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步入了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阶段,不仅新药研发不断加速,多个创新性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相继上市,而且随着医保目录调整和药品集采政策的实施,药物的可及性和价格合理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治疗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进口替代效应日益明显,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四、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近年来,化学原料药的产量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2023年中国原料药供给产量有所回升,达到了394.9万吨。2024年,产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产量为350.4万吨。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规模大且稳定增长,为抗高血压用药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国内抗高血压药物生产企业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取所需的原料药,从而保证抗高血压药物的正常生产。这有助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在国内市场的稳定供应,满足广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需求。同时,国内化学原料药的大量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高血压药物的生产成本。由于原料药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抗高血压药物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料时具有更多的议价空间。这有助于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价格,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五、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而年龄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将导致高血压患者数量进一步增多。同时,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久坐不动、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使得高血压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上班族,开始出现高血压问题。例如,一些长期加班、缺乏运动的白领人群,其高血压患病率在逐年上升。据最新的中国高血压年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3.3亿,成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的占比为33.33%,且高血压患者人数依然还在增长中。
近年来,我国抗高血压用药市场规模呈现波动态势。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需求将持续上升。2023年,我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市场规模为544.14亿元。到2024年,我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25.24亿元。我国抗高血压用药市场以仿制药为主。由于我国医药工业起步较晚,在早期主要通过仿制国外的先进抗高血压药物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都有国产仿制药,这些仿制药在保证基本药效的前提下,通过价格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上,传统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市场份额逐渐被新型药物所替代。新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等,因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正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六、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我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包括阿斯利康、拜耳、诺华、辉瑞等外资企业,以及华海药业、石药集团、华润双鹤、立方制药、罗欣药业、人福医药等本土企业。外资企业进入市场早,患者依从性高,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本土企业已在细分产品领域形成竞争力,如华润双鹤拥有市场规模较大的降压药品及国内唯一生产权限的0号国产降压药;立方制药的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整体来看,我国降压药行业竞争激烈,外资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但本土企业正在加速仿制药和原研创新药布局,市场格局有望发生较大变化。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80余年历史的制药企业,其前身作为部队药厂在太行山区创建,1949年迁至北京,逐渐发展成为首都制药行业支柱企业,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华润双鹤在抗高血压用药领域有着深厚的布局。其生产的复方降压平片(原复方降压0号)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是公司的重要产品之一。此外,华润双鹤还不断投入研发,丰富其抗高血压产品线。近年来,公司获得了多个抗高血压药物的注册证书,如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抗高血压用药市场的地位。2023年,华润双鹤营业收入达102.22亿元,同比增长8.2%。2024年1-9月,华润双鹤营业收入为85.48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3.28%。
华海药业是一家专注于医药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向全球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健康产品。公司在心血管、精神神经、抗感染、抗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的产品线,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华海药业在抗高血压用药领域有着显著的布局和优势。公司不仅拥有多款畅销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厄贝沙坦、福辛普利、氯沙坦等,还不断投入研发,推出新的抗高血压产品。近年来,华海药业宣布其复方降压药——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Ⅲ)上市申请获得承办,该药物将为高血压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培哚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并改善心脏功能;而氨氯地平则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内流抑制剂,两者的结合使得该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展现了更强的效果。这一新药的推出,进一步巩固了华海药业在抗高血压用药市场的领先地位。2023年,华海药业营业收入为83.09亿元,同比增长0.52%。2024年,华海药业营业收入为72.48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6.75%。
七、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新型药物研发加速
近年来,我国抗高血压药物研发呈现出加速态势。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新的更为有效的作用靶点的新药相继得到开发,并陆续获准上市。这些新型药物往往具有更好的疗效、更少的不良反应,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例如,非甾体盐皮质激素拮抗剂、氨肽酶A抑制剂、双内皮素拮抗剂等新机制药物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生物类似药和生物仿制药的研发也在加速进行,这些药物的上市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2、销售渠道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渠道也日益多样化。线上购药、远程诊疗等新兴模式逐渐普及,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药服务。线上药店的兴起,使得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到所需的抗高血压药物,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同时,线下零售药店也在不断加强与线上平台的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这种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将有助于提高药物的销量,推动抗高血压用药市场的持续增长。
3、国产替代进口
在抗高血压用药领域,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国内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抗高血压药物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些国产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与进口药物相比毫不逊色,但价格更加亲民,能够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此外,国产药物在供应链和售后服务方面也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因此,国产替代进口将成为未来抗高血压用药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抗高血压用药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