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远程医疗行业产业链、政策、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判:政策扶持力度日益增加,智能医疗普及加速为行业发展提供广袤前景[图]

内容概要:远程医疗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发挥巨大优势。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提出,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入融合,在国家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下,我国远程医疗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呈现加速扩容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已增长至770.5亿元。


关键词:产业链;发展历程;政策;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远程医疗是指利用大数据、遥感、遥测、遥控、视频传输等互联网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远距离医学服务活动,是信息技术和远程医学服务的有机结合。一般来说,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分类


远程医疗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医疗大数据服务商、医疗器械制造商,以及医药制造商等。其中,医疗大数据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等;医药主要包括生物药、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等。产业链中游为远程医疗运营服务商,代表企业有鱼跃医疗、迈瑞医疗、东华软件、妙手医生、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易联众、卫宁健康、好大夫在线等。产业链下游为应用及渠道及终端用户,主要包括医疗机构、互联网医药、药企、健康体检机构等。

远程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谱


二、产业现状


国外远程医疗系统的雏形可上溯到1959年,当时放射科专家采用电视摄像专送的办法,从一座楼上看在另一座楼上出示的X光片,电缆传送最远距离达到3英里。早在1969年美国就开始使用远距离心电监护,并在1986年首创了第一套商业化远程医疗系统,使麻省的医疗中心与在弗罗里达的医疗中心联系起来。


自1988年远程医疗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在美国提出以来,这方面的专家普遍认为,一个开放性的远程医疗系统至少应该包括远程诊断(Remote Diagnosis)、专家会诊(Consultation of Specialists)、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在线检查(Online Examina t ion)和远程学习(Remote Studying)等几个主要部分,医疗系统需要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针对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的多媒体特性和远距离会诊视频与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以及显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后期,远程医疗由西方传入我国,学术领域开始对远程医疗进行探索。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所医院进行了一场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这是我国真正意义踏足远程医疗。1996年10月上海华山医院开通了卫星远程会诊。1997年11月上海医大儿童医院利用ISDN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了疑难病的讨论。1994年9月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用电话线进行了会诊演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该系统运行在网络上,具有较强的交互动态图像显示功能。


200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进入新一轮医改,远程医疗作为优质医疗下沉的手段,在新医改实践中承担重要任务。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59.1%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量超过2000万,远程教育培训接近200万场。


近年来,随着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布局逐渐成熟,加上疫情影响下,人们对网络看病观念的改变,我国远程医疗进入加速落地阶段。如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中兴通讯与四川电信助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首次实现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G远程会诊、5G 远程医疗小推车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启用。

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历程


自2014年《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出台以来,国家层面颁布了多项配套政策,支持远程医疗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政策对远程医疗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显著提升,《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等政策的发布更是使得国内远程医疗的监管、定价、医保支付等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加速推动我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各省市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相关政策实施细则,促进政策从方向性到操作性转变。例如,2019年江苏省颁布《关于制定部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试行价格的通知》《关于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明确远程会诊、远程诊断、互联网医院三类“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试行价格,同时明确诊疗机构、人员、处方、诊疗行为、患者隐私与信息安全、医疗质量等内容的监管部门及监管要求。2024年西安市发布的《西安市中医药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加快建设中医药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专科专病联盟、医共体内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信息化协作。

中国远程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远程医疗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发挥巨大优势。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提出,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入融合,在国家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下,我国远程医疗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呈现加速扩容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已增长至770.5亿元。

2015-2023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变化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三、发展趋势


1、加速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平台功能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便捷易用、功能完善是保障服务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影响医患双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最直观因素。创建友好的功能界面,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功能需求,支持人脸识别、语音、指纹认证等多种形式登录方式,构建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功能体系,实现从预约挂号到随访管理的功能覆盖。医疗机构定期对系统功能进行维护,对院内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院内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 (EMR)、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等互联互通,提升远程医疗的工作效率。


2、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的质量感知不断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院领导将日益关注远程医疗给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重视远程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院内橱窗、入院宣教、医生推荐等形式加强对所有来院患者远程医疗的宣传,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或可以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大医务人员远程医疗相关政策的宣传,定期组织人员参与远程医疗系统和业务流程培训,制定与需求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参与远程医疗次数与职称晋升、奖金分配挂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对于患方,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如年轻群体,利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网络媒介;老年群体,利用电视、报纸、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实体渠道,通过典型案例宣传远程医疗的优势和便利,让患者充分认识和了解远程医疗,接受并愿意使用远程医疗服务。同时,积极探索远程医疗首诊服务,将远程医疗覆盖更多群体,提高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的质量感知。


3、远程医疗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日益增强


人才是远程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远程医疗的广泛应用,远程医疗的规模越来越大,医院要建立专业远程医疗管理部门,由管理、医疗、护理、信息等人员组成,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专职从事远程医疗运营管理工作。同时,将远程医疗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管理,对医疗、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远程医疗实践活动,建立可持续的临床服务模式及医疗队伍。医学院校要开设远程医疗课程,培养一批既精通临床医疗知识,又熟悉远程医疗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92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环境洞察,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中国远程医疗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