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4!中国民俗文化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及未来前景分析:旅游消费持续升温,民俗文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图]

内容概况: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个独立且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且不容忽视。民俗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独一无二,一旦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便能激发经济主体的热情、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催生出巨大的创造力,为经济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同比增长5.9%。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935亿元,同比增长3.9%;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6656亿元,同比增长4.4%;文化服务业53077亿元,同比增长7.6%。


关键词:民俗文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总花费、规模以上企业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


一、民俗文化行业概述


民俗文化,通常也被称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泛指的术语,涵盖了民间民众在风俗和生活方面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民众共同创造、分享和传承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还包括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久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世代相传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元素。民俗文化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群体的生活需求,它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慢慢孵化、演进和变革,其宗旨是为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和服务。


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民俗文化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分类。在张紫晨所著的《中国民俗与民俗学》中,他采用了平列式的方法,将中国的民俗文化划分为十大类别。这些类别包括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建筑民俗、制度民俗、生产民俗、岁时节令民俗、商业贸易民俗以及游艺民俗等。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更系统、更全面地理解和研究中国的民俗文化。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把民俗文化分为非遗民俗文化和活态民俗文化。非遗民俗文化指的是濒临消失或即将发生根本改变的民俗文化,而活态民俗文化则是能够较为适应当下世俗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且能够完成形式的自我革新和意义的自我阐新。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民间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精神(心理)文化和社会规则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服饰、乐器、建筑、饮食、生活用具等;精神文化包括音乐、舞蹈、美术、崇拜、风水、史诗、传说等;社会规则文化则包括婚丧习俗、节庆、乡规民约、宗族文化、民族文化等。

民俗文化的分类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影响。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举办民俗文化节、展览和活动,以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民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民俗文化行业开始迅速发展。各地纷纷举办民俗文化节、庙会、传统节日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与者。同时,一些民俗文化企业和机构也开始兴起,推出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手工艺品、传统服饰、民俗体验等。在当今时代,民俗文化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展。

民俗文化行业发展历程


二、民俗文化行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在民俗文化行业的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的通知》,提出乡风民俗良好。村规民约有效执行,村民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安居乐业。移风易俗成效明显,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家风优良、民风淳朴、孝悌和睦、守望相助。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丰富。2024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充分发掘利用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红色资源,加快培育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民俗文化行业相关政策


三、民俗文化行业产业链


民俗文化上游主要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地方特色产品等,这些元素是民俗文化的基础和源泉。下游应用行业则包括文化旅游、非遗传承、节庆活动等,这些行业通过挖掘、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

民俗文化行业产业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民俗文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四、民俗文化行业发展现状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城乡居民户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形成的较多投资机会,将更多的收入转化为投资,进一步推动了民俗文化行业投资的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6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9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8%。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至3.09万元。

2017-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更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符号让景观变得更加人文化、历史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欣赏、研究它们。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当今世界软实力——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文化不仅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它赋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更加人文化、历史化色彩,感染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们,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去认同它们的思想、理念、文化。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为42.37亿人次,同比增长15.3%;国内居民旅游总花费为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9%。

2020-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及旅游总花费统计


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个独立且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且不容忽视。民俗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独一无二,一旦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便能激发经济主体的热情、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催生出巨大的创造力,为经济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同比增长5.9%。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935亿元,同比增长3.9%;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6656亿元,同比增长4.4%;文化服务业53077亿元,同比增长7.6%。

2017-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


五、民俗文化行业企业格局


中国民俗文化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各种类型的文化企业和机构。目前,我国民俗文化行业主要企业包括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曲阳宏州大理石工艺品有限公司、江苏苏豪爱涛文化有限公司等。

中国民俗文化行业代表企业及相关介绍


六、民俗文化行业发展趋势


1、科学传承与合理变化


在科学传承方面,民俗文化需要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专家学者应深入调查研究,阐明民俗文化的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为传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进行合理地调整和改良。例如,传统节庆活动可以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2、创新发展


民俗文化要实现长远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体现在传播手段和载体上。通过跨界融合,民俗文化可以与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可以丰富民俗文化的展示方式和体验效果,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还可以开发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如手工艺品、服饰等,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可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同时,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为农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可以共同推动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民俗文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民俗文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民俗文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民俗文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特色集群与品牌借鉴,中国民俗文化产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中国民俗文化产业投融资及战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