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2019年以前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大幅下降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卫生投入的增加,国家基础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各类疫苗的接种,有利于提高全民免疫效率,减少对抗病毒类药物的使用。二是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防控的原因,我国医院诊疗下降,同时社区隔离防疫、口罩佩戴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使得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人数在近3年来有了明显下降。三是因国家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使得部分抗病毒类药物价格下降。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逐步回升。2023年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约为45亿美元。
关键词: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
一、抗病毒类药物行业概述
抗病毒类药物是一类用于特异性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抗病毒类药物可以按病毒种类、所致病毒类别进行分类。目前抗肝炎病毒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以及抗新冠病毒药物是抗病毒类药物的重点。由于病毒具有容易变异的特点,而抗病毒类药物只能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发挥作用,病毒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病毒类药物有不断发展的空间。
20世纪50年代,我国抗病毒类药物研究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发现能够抑制病毒活性的化合物。进入70年代末,中国抗病毒类药物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时期,首个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类药物“阿昔洛韦”问世,被认为是抗病毒治疗的一大发展。阿昔洛韦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为后续抗病毒类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抗病毒类药物行业进入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抗病毒类药物行业的发展,并加大对抗病毒类药物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90年代初,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中国抗病毒类药物研发的重点转向了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制。这一时期,齐多夫定等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抗病毒类药物的发展。1992-2012年间,中国通过引进国外乙肝疫苗技术和进口药品,成功地降低了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12年的较低水平。2014年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下降到0.32%。2020年全球市场抗病毒类药物需求持续增加,中国企业积极面向海外市场出口抗病毒类药物,推动了行业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抗病毒类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抗病毒类药物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抗病毒类药物行业相关政策。例如,2023年9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公安厅印发《浙江省强化医警协同联防联控艾滋病工作机制》,提出卫生健康部门对检测发现的感染者要100%纳入重点管理并按要求开展抗病毒治疗,公安机关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配合。2024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人群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到40%,艾滋病检测发现比例达到90%,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5%,在治病人病毒载量抑制比例达到95%,将艾滋病传播控制在低流行态势。
三、抗病毒类药物行业产业链
抗病毒类药物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料药、中间体等原材料;产业链中游为抗病毒类药物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为抗病毒类药物的销售渠道,包括医院、药店等,最终销售至患者。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四、抗病毒类药物行业发展现状
2019年以前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大幅下降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卫生投入的增加,国家基础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各类疫苗的接种,有利于提高全民免疫效率,减少对抗病毒类药物的使用。二是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防控的原因,我国医院诊疗下降,同时社区隔离防疫、口罩佩戴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使得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人数在近3年来有了明显下降。三是因国家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使得部分抗病毒类药物价格下降。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逐步回升。2023年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约为45亿美元。
五、抗病毒类药物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1、企业格局
在抗病毒类药物研发上,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布局,主要包括鲁抗医药、东阳光长江药业、东北制药、博腾股份、海正药业、科兴制药、博瑞医药、凯因科技等本土药企,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等方式切入抗病毒类药物赛道,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抗病毒类药物经营业绩情况来看,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海正药业、东北制药、鲁抗医药、东阳光长江药业、华兰生物、博腾股份、安科生物、科兴制药、博瑞医药、凯因科技、广生堂、前沿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204.63亿元、52.43亿元、41.69亿元、32.79亿元、24.55亿元、16.53亿元、13.52亿元、12.99亿元、7.6亿元、6.58亿元、5.97亿元、2.18亿元和0.51亿元。
2、重点企业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6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海正药业已成为一家集研产销全价值链、原料药与制剂垂直一体化的综合性制药企业集团。公司专注于化学药、生物药、动物药、中药及商业流通等多产业发展,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和健康美学等新兴市场,多次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等荣誉称号。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正药业医药制造营业收入为28亿元,医药商业营业收入为23.32亿元。
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抗病毒、内分泌及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领域的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的中国制药企业,其核心产品组合包括“可威”、“尔同舒”、“欧美宁”、“欣海宁”及“喜宁”。企业目前在中国生产、推广及销售合计33款医药产品,并生产11种原料药,其中大部份原料药乃作自用。与此同时,企业坚持实施专业化、品牌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致力于营销团队的专业性打造、稳健创新的市场运作、战略性的资源整合,在行业内创造企业独有的品牌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合作伙伴创造企业的最大价值。数据显示,2023年东阳光长江药业抗病毒药物营业收入为55.8亿元。
六、抗病毒类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1、创新药物的研发
抗病毒类药物研发正朝着更加创新、高效、特异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新型抗病毒策略的出现,为治疗新型病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精准医疗技术、免疫治疗等创新手段的应用,也在推动抗病毒类药物市场的变革。这些新技术、新策略不仅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还使得抗病毒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未来,抗病毒类药物研发领域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更多新药上市,以满足市场对高效、安全抗病毒类药物的需求。
2、智能化生产流程
抗病毒类药物生产流程正逐步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这种智能化、高效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提升了抗病毒类药物的生产质量,还加快了新药上市的速度,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地治疗选择。
3、全球化合作
抗病毒类药物研发生产行业正日益全球化。跨国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将加速抗病毒类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进程。全球化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还推动了抗病毒类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全球化合作也加强了各国在抗病毒类药物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病毒性疾病的挑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细分市场分析,中国抗病毒药物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