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约为150.6亿元,其中军用约78.1亿元,民用约72.5亿元。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仪产业链、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红外热成像仪产量、红外热成像仪需求量、红外热成像仪竞争格局
一、红外热成像仪行业概述
红外热像仪又称红外成像系统或红外探测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可供人眼观察的视频图像的仪器设备。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然后经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及数字图像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在完全无光的情况下,突破雾霾、烟尘等恶劣环境影响,观测到十几公里乃至上百公里以外的目标,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等优点,是当今夜视、夜战、精确打击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在国防高科技、民用市场等领域。红外热像仪按工作温度可以分为制冷型、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按工作温度分类及特点如下:
二、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相关政策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军全天候作战能力,对我国国防安全有着重大意义,但国外厂商对中国长期以来实施部分红外产品禁运,美国厂商在中国大陆仅出售热成像仪整机,或者在分辨率、帧频等方面有限制条件的机芯组件;法国的探测器可以对中国出口,但在高端技术领域加以诸多限制。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下,国家相关政策已经明确了集成电路及光电子器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地位,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产业链
红外热成像仪行业上游主要为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和显示系统等,下游应用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市场。我国红外热成像仪最早应用在军事领域,近年来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各种适用于民用的低成本红外成像设备不断推出,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场景逐渐扩大。红外热成像仪可以突破人类视觉障碍,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探测到物体,即使在有烟雾、粉尘的情况下也可实现探测,且不需要光源照明,因此可以全天候使用。此外,由于红外热成像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出于红外热成像仪的军事敏感性,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红外成像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及产品禁运政策。短期内,国际经济环境仍将较为严峻,强国必先强军,未来我国军费支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统计,2022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中央本级)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7.02%,这是中国军费时隔2年之后,增幅再次突破7%。国防费投入的持续增加,奠定了军工行业景气基础,预计未来我国国防费投入将持续稳定增长。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四、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的竞争主体集中在美国、法国、英国和以色列等国,其中美国以强大的科研优势保持领先,在国际军品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近年来全球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183.7亿美元,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就逐步应用于海陆空战场上,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夜战和精确打击武器系统中的核心技术,红外装备精良与否将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武器现代化水平,使用场景的拓展驱动红外热像仪的民用市场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军用领域。2022年军用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约为108.4亿美元,民用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约为75.2亿美元。
国内最初研究红外热成像仪是五十年代后期,主要是用于国防的事业服务。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发和创新,在军事和高科经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随着改革开发后的深入研究,红外热成像仪的使用开始转向了民用。到目前为止,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方面的开发、研究、生产正处于不断创新和完善的阶段。当前,国内的红外热成像仪生产厂家具有了极为雄厚的技术实力,并且在国际上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因此国内许多领域和单位都开始使用国产红外热成像仪,同时,部分国产红外热成像仪远销海外,对我国的技术推广和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红外热成像仪产量约为54.86万台套,需求量约为52.66万台套。
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约为150.6亿元,其中军用约78.1亿元,民用约72.5亿元。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已日趋成熟,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厂商已实现自主可控、批量生产,改变了成本和价格长期制约应用的行业格局,红外成像产品的成本及价格不断下降。在民用市场方面,红外成像产品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工业和电力监测、个人消费、智能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规模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五、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重点企业
近年来,国内非制冷红外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已经具备红外探测器的自主研发及量产制造能力,目前国内非制冷红外行业已经掌握了从红外芯片、红外探测器、热成像机芯模组到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我国从事红外成像探测器科研生产的单位可以分为科研院所和企业两部分。国内科研院所如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和昆明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制冷光子型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开发,并不从事非制冷红外成像芯片技术开发。企业方面,国内从事非制冷红外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的单位近5年来技术进步较大,拥有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包括为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科技、海康微影等。
从国内主要红外热成像仪上市企业来看,各企业侧重点各有不同,技术路线方面,同行企业在制冷、非制冷领域各有专攻,其中睿创微纳深耕非制冷领域,技术经验丰富,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各公司的应用领域也存在差异,例如,久之洋应用领域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船舰光电系统。此外,各公司所处产业链环节也存在差异。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及睿创微纳产品包括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红外热成像芯片,产业链中下游亦有涉及,久之洋、富吉瑞产品则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由于技术路线、应用及产业链环节差异,红外企业毛利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多维持在40%~60%水平。
六、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发展趋势
在我国实现红外核心芯片国产化之前,传统红外厂商通过进口西方“质次价高”的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红外热像仪产品进行销售,该种销售模式无法摆脱对进口器件的依赖,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及大批量生产能力较弱。随着企业快速发展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国内有实力的红外热像生产企业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底层核心技术领域,随着自主可控的制冷及非制冷红外核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的逐一攻克,国内实现了红外核心芯片的大批量生产,大大推动了红外技术在国防及新兴民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红外光电行业头部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进入到了系统总体生产商序列。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共十一章,包含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025-2031年中国红外热成像仪的投资风险与投资建议,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