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时间逐渐增多,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逐渐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演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已由2014年的43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72亿元。2020—2022年演出市场受疫情影响,演出大量延期,总体票房表现平淡,演艺行业整体规模出现缩减。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近两年国内线上线下演出行业均供需两旺,票房及观演人次均呈现快速回升。据统计,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已回升、增长至739.94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演艺产业是以演艺产品的创作、生产、表演、销售、消费及经纪代理、艺术表演场所等配套服务机构共同构成的产业体系。演艺产品具体形态包括音乐、歌舞、戏剧、戏曲、芭蕾、曲艺、杂技等各类型演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的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时间逐渐增多,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逐渐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转移,而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演艺产业逐渐在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文化演艺行业对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社会对演艺行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澳门等在内的多个地区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演艺之都”的目标,多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对演艺产业的鼓励引导,且系列政策不仅关注舞台艺术作品的打造,也强调将舞台艺术的发展置于更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下,从演艺全链条到演艺和城市发展的更深刻的关系中去推动演艺事业的发展。在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24年的工作任务,强调“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也对中国演艺事业的发展给出了新的指引。
三、发展历程
我国的演艺行业起源于改革开放前,当时的演艺节目多数以宣传和大型庆典为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内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歌舞团体,如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京剧院,为演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不断涌现私人演出公司和娱乐场所,推动了流行音乐、戏剧、舞蹈等表演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同一时间,国际巡演和跨国演出活动逐渐增多,吸引了更多国际明星和艺术家来到中国演出。
进入21世纪,我国线下演出市场进一步扩大,包括音乐会,话剧,舞蹈、体育赛事等多种表演形式,巨大的城市化潮流催生了新的现场娱乐场馆和演出刷,如鸟巢、水立方等,成为国际级演出场地。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票务销售和宣传方式,让观众更容易获得演出信息和购买门票,进一步推动国内演艺市场发展繁茂。
四、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演艺行业要求进入者具备较高的初始投资能力,这包括场地租赁、设备购置、演员薪酬、剧本创作、排练费用、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支出。这些成本往往高昂,对潜在进入者形成了显著的财务压力。同时,运营成本也持续存在,如持续的演员培训、场地维护、设备更新等,这些都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支持。因此,缺乏足够资金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很难在演艺行业立足。
2、政策壁垒
演艺行业受到政策法规的严格监管,包括演出内容的审查、演出许可的获取、版权的保护等。这些政策法规要求进入者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此外,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演艺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演出审批流程的简化等,这些都会对新进入者的经营策略产生影响。
3、人才壁垒
演艺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高,包括编剧、导演、演员、舞台设计、音效师等。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艺术修养。然而,这类人才在市场中相对稀缺,且往往被现有演艺机构所垄断。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限制了其进入市场的速度和质量。
4、品牌壁垒
演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机构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壁垒。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与现有机构相媲美的品牌影响力,这限制了其吸引观众和合作伙伴的能力。同时,头部机构往往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成熟的运营模式,这使得新进入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演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内容制作方,行业生态碎片化,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利益联系密切,以艺人资源及内容为核心竞争力;中游主要为场地、票务方、赞助方;下游主要为消费者。产业链整体状态是:内容方和场馆方主体多且格局分散,垂直整合程度较低;票务方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大麦市占率第一。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以电视剧、电影为核心业务的华语影视集团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华策影视”。华策影视布局“影视+”产业项目,涵盖动漫、音乐、艺人经纪、整合营销、影城等生态业务。2023年6月,华策集团成立了AIGC应用研究院,自研编剧助手、剧本评估、视频检索、AI剧照等功能,加速助力公司演艺业务发展。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华策影视营业总收入为3.68亿元,同比下降67.67%。
(2)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演艺第一股,股票简称“宋城演艺”。宋城演艺创造了世界演艺市场的五个“第一”:剧院数第一、座位数第一、年演出场次第一、年观众人次第一、年演出利润第一,拥有74个各类型剧院、175000个座位数,超过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全部座位数总和。公司以“演艺”为核心竞争力,成功打造了“宋城”和“千古情”品牌。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宋城演艺营业总收入为11.77亿元,同比增长59%。
六、行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的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时间逐渐增多,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逐渐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我国演艺市场规模加速扩张。数据显示,我国演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已由2014年的43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72亿元。2020—2022年演出市场受疫情影响,演出大量延期,总体票房表现平淡,演艺行业整体规模出现缩减。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近两年国内线上线下演出行业均供需两旺,票房及观演人次均呈现快速回升。据统计,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已回升、增长至739.94亿元。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民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的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时间逐渐增多,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逐渐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转移,而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各大城市的小剧场应运而生,满足了大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开心麻花、德云社、青曲社等一系列以大众娱乐为代表的剧团,当然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演艺+互联网”
在当前互联网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各项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大趋势下,拥抱互联网为演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变革。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爱奇艺、腾讯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探索创建“演艺+互联网”新生态圈,对接多方资源、搭建互通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发布热门IP项目,共同助力“演艺+互联网”快速发展。
(3)旅游演艺稳定发展
旅游演艺是以游客为主要受众群体,通常依托景区山水、旅游设施或游乐园,综合运用歌舞、马戏、杂技、曲艺等艺术表现形式,以表现地域文化背景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商业演艺活动。旅游演艺是演出行业与旅游等行业结合较为直接且成功产生效益的演出模式。我国旅游演艺的发展,丰富和改变了传统旅游产品内涵,提升了文化旅游的质量,在完善旅游设施和功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不利因素
(1)剧场缺乏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
先进的设施与落后的管理间的矛盾是剧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据调研了解,国内70%以上的剧场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剧场管理没有明确的岗位定位和定责,缺乏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没有形成剧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培养与考核体系。一些地方政府投资数亿元建设大剧院,却不知道该按什么标准组建管理团队;斥巨资购置了灯光音响设备,却没有操作和维护规范。
(2)旅游演艺产品融资渠道不通畅
旅游演艺产品,尤其是大型旅游演艺产品的投资大多很高。《印象刘三姐》总投资3.2亿元;《印象丽江》总投资2.5亿元;广东番禺的《森林密码》节目,综合投资3亿元,仅灯光一项就投入2万多元。高额的运作资金意味着正式运营后演艺产品能否及时回收成本,成功获得利润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融资渠道成为束缚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
产品投资风险化主要靠风险投资,由各种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剧目的创作、制作和演出过程。但国内目前仍然是以政府牵头、企业投资为主,仅有少数项目引入了风险投资,而由于演艺产业方面的经验匮乏,社会资本难以对于产品未来做出充分判断,进而阻挡了融资渠道的畅通化和多元化,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3)演艺产业的盈利方式较单一
目前我国的演艺产业的盈利手段比较单一的,主要的盈利手段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一是售票利润。在演艺活动中通过在剧场、演出地点的票务满足演出的基本收益,这是我国目前演艺产业盈利的基本形式也是普遍的形式。通过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固定的演出和非固定地点的巡回演出的售票形式,主办方、演艺团体从中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这种收益的形式是适用于各个演艺形式的,但是这样的方式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是把收益全都寄托于演出的票务销售上,被动性比较强。
二是广告赞助的收益。以这种方法来获取某场或巡回演出的利润,这种形式在我国的演艺产业的经济效益中其实是占有较大的比例的。广告赞助的收益很明显,资金回笼也很快,可以说是演艺产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来源,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呢,这种收益呢就显得它的目的性比较强,而且功利性也比较明显,赞助的企业为了追求可以将自身企业的广告效应的最大化,往往就只会出钱赞助一些“明星、大腕”而对于普通的商业演艺演出时就不会出作出大手笔的投资的,所以广告赞助的效益的叶并不是所有的演出都能获得的。
八、竞争格局
随着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提升,国内演艺行业参与者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旅游演艺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呈现明显的梯队差异,具体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有宋城演艺、山水盛典和三湘印象等;第二梯队以华夏文旅集团、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还有迪士尼为代表;第三梯队是以国旅联合、曲江文旅、丽江玉龙旅游股份、尚峰传媒等为代表。
九、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演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票房收入、观演人数等关键指标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恢复,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形式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演艺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旅游演艺、原创剧目等新兴业态也将不断涌现,为演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为观众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因此线上演出模式的兴起为演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演艺行业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特点。例如,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演艺内容的创作、传播和推广,将进一步提升演艺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3、跨界演艺合作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跨界合作成为演艺行业的新趋势。歌手、演员、导演等艺术家之间的跨界合作,不仅拓宽了创作边界,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同时,我国演艺行业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国际优秀的演艺项目和艺术家,推动中国演艺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国演艺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2年中国现场演艺发展环境(PEST)分析:新冠疫情倒逼企业现场演艺产品升级[图]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产生较大冲击,同时也逼退了一大批投机的社会资本,出清了大部分缺乏资本实力和创意能力的劣质供应,倒逼企业在智能硬件、氛围包装、内容场景、服务接待等方面加强投入,催生了一批融合文化、旅游、科技等元素的文旅产品不断涌现。
2022年中国现场演艺行业重点企业-宋城演艺分析:新冠疫情对现场演艺行业造成极大影响 [图]
在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的双重影响下,对现场演艺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21年,宋城演艺在现场演艺行业取得的收入为10.10亿元,同比增长了49.39%,但仍远低于2019年。
2021年中国演艺行业发展现状、领先企业经营情况对比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宋城演艺独创“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依托“宋城”和“千古情”两大品牌,以主题公园等特定场景为载体,为客户提供以多种演艺剧目为核心的优质文旅产品。2021年宋城演艺文化艺术业现场演艺营业收入10.10亿元,较2020年增长3.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