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理石等石材早已走进平常百姓家,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地面铺装、橱柜和家具的台面装饰,我国大理石需求整体表现为增长态势,推动我国大理石产量逐年递增。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理石行业产量约1193.9万吨,到2022年国内大理石行业产量达到了1665.9万吨;2017年我国大理石行业消费量2034.2万吨,到2022年大理石行业消费量达到了2111.7万吨,其中,建材领域消费量1206万吨,家具及装饰领域250.2万吨,雕像和其他艺术品及其他655.5万吨。
一、定义及分类
大理石指天然石材的一种, 包括原岩为碳酸岩的变质形成的各种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石灰石、蛇纹石和白云石组成,其主要成分以碳酸钙为主。大理石具有软性容易划伤或被酸性物质腐蚀。
根据大理石的品种划分,命名原则不一,有的以产地和颜色命名,如丹东绿、铁岭红等;有的以花纹和颜色命名,如雪花白、艾叶青;有的以花纹形象命名,如秋景、海浪;有的是传统名称,如汉白玉、晶墨玉等。因此,因产地不同常有同类异名或异岩同名现象出现。按照级别分类来看,主要包括A-D类,其中A类是优质的大理石,具有相同的、极好的加工品质,不含杂质和气孔。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对大理石行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在“十四五”期间,云南省政府积极发展石材产业,加快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开发和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多品种、多规格、多档次的装饰石材品质。同时,为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手工艺品和传统特色食品,其中也涉及到了大理石工艺品的发展。此外,国家层面也在推广绿色建材,包括大理石在内的绿色建材生产和消费得到了政策支持。政府采购也加大对绿色建材的支持力度,促进建筑品质的提升。
三、发展历程
我国大理石行业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清末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多个阶段的演变,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理石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大理石行业在技术、设备、规模和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的跨越。如今,中国石材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山东、广东等省份,其中福建省的石材产量位居全国首位。环保政策趋严背景下,预计我国大理石行业将继续秉承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
四、行业壁垒
1、渠道壁垒
我国大理石行业的渠道壁垒主要表现为采购与销售渠道的不确定性、原材料供应与价格的波动、资源控制能力的挑战以及销售渠道的单一性。这些因素导致市场高度分散,企业难以快速做大做强。为应对这些挑战,大理石企业需建立多层次的原材料获取渠道和销售网络,加强资源控制能力,开拓多元化的市场渠道,以降低经营风险并提升竞争力。
2、人才壁垒
我国大理石行业面临人才壁垒,主要由于大理石技术人员的短缺和流动频繁。随着行业的发展,对高素质熟练技工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人才供应出现断层现象。此外,中小型大理石企业数量众多,但人才流动频繁,破坏了业内专业人才的正常发展。熟练大理石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稳定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进入大理石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3、客户资源壁垒
我国大理石行业存在资金壁垒,由于大理石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大型生产技术装备采购、原材料采购以及新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检验和工程施工等环节均需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大理石产品多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结算周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较高,企业需具备较高的营运资金以保证生产正常运转。投资本行业的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能力,资金壁垒是进入大理石行业的重要障碍之一。
4、资金壁垒
我国大理石行业存在品牌壁垒,主要由于大理石市场对品牌、设计、服务、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渐加强。国家政策也力图改变行业现状,提高行业集中度,扶持知名品牌。中高端市场对大理石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健全的运营管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品牌声誉。小型企业由于资源和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提供大量成色一致的大理石,且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五、产业链
我国的大理石产业链构成,从矿山开采到荒料交易,再到大板加工,其中从荒料到大板可以统称为大板经销,之后便是异型产品加工、规格板加工、外协采购等,然后是工程石材经销环节,这一段称为工程石材设计加工,之后是石材安装和石材护理,最后是其它相关产业,如水泥制造、陵墓、石头纸、食(药)品级钙等。
六、行业现状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理石等石材早已走进平常百姓家,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地面铺装、橱柜和家具的台面装饰,我国大理石需求整体表现为增长态势,推动我国大理石产量逐年递增。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理石行业产量约1193.9万吨,到2022年国内大理石行业产量达到了1665.9万吨;2017年我国大理石行业消费量2034.2万吨,到2022年大理石行业消费量达到了2111.7万吨,其中,建材领域消费量1206万吨,家具及装饰领域250.2万吨,雕像和其他艺术品及其他655.5万吨。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建筑装修、艺术品、基础设施等领域为大理石行业提供了巨大需求
建筑装修领域对大理石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室内外装饰的广泛应用,大理石以其独特的质感和美观性成为高端装修的首选材料。艺术品领域对大理石的需求则来自于其细腻的纹理和天然的色彩,常被用于雕刻、壁画和摆件等艺术品的创作。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领域对大理石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理石路沿石、花坛石、挡土墙等石材制品的用量较大。建筑装修、艺术品、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大理石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和家居环境的追求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和家居环境的追求,大理石作为一种高端、美观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消费升级带动了家居装修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大理石的需求增长。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为大理石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为大理石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助于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加工技术进步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
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大理石的开采、切割、磨光等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新技术在石材加工中的应用,如数控加工、激光切割等,使得石材制品的精度和外观更加精美,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石材的需求。加工技术的进步还推动了石材行业的创新发展,为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由于石材资源分布不均,开采成本差异较大,导致石材价格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之间存在较大波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等因素也会对石材价格产生影响。石材价格的波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还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不足或库存积压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因此对于石材企业来说,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是一项重要的挑战,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建立灵活的采购策略和库存管理制度,以降低价格波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大理石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面临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导致的价格竞争激烈问题,同时行业集中度低,大量中小型企业存在,原材料供应与价格的波动、技术人才短缺以及品牌和资金壁垒等因素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对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市场竞争,使得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面临一定困难。
(3)资源不可再生问题
中国有丰富的石材矿藏,但由于不合理和过度的开发,一些地区的石材矿藏已出现匮乏的现状。石材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再丰富的矿藏也有开发殆尽的一天。居安思危,石材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石材来源,为企业的明天储备。
八、竞争格局
我国大理石以中档为主,高档大理石较少。市场上畅销不衰的白色、纯黑色、浅色大理石资源严重不足;汉白玉、丹东绿、松香黄等高档品种由于储量少,长期开采,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同时由于过去开采过程中的无序行为导致环境破坏,而生产加工企业的小微规模和不良管理也引发了严重的环保问题。目前我国大理石行业主要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极低,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加强,未来我国大理石行业将经历洗牌,不规范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这标志着大理石行业将朝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九、发展趋势
我国大理石行业正朝着绿色环保、智能化、定制化和品牌化等方向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越来越注重绿色生产,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行业逐步实现智能化,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定制化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加工和安装服务,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品牌化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企业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四大发展趋势将共同推动我国大理石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3年中国大理石市场供需及价格现状简析:朝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图]
2022年中国大理石市场规模约366.19亿元,较2021年小幅度下降1.6%,我国大理石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及西部地区。2022年华东地区大理石市场消费824.4万吨,占比为39.04%;华南、西部消费占比分别为17.92%、14.55%,其他地区合计消费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