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屋顶、墙面受光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充足;在建筑表面发展分布式光伏能够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来实现收益,不占用现有国土资源,经济效益高;因此光伏与建筑结合的形式逐步成为分布式光伏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建设在厂房、办公楼及居民住宅的屋顶上。目前,在分布式光伏中有80%以上的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与建筑相关。估计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建筑新增装机约54.22 GW。
一、定义及分类
光伏建筑即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建筑。实现光伏建筑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BAPV与BIPV两类。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是指将光伏组件通过简单的支撑结构附着在建筑屋顶或外墙上,对建筑原有结构不产生影响,移除光伏组件后,建筑功能依然完整。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指光伏组件作为建筑结构的功能部分,在建设中与建筑主体一体成型。BIPV不仅能满足光伏发电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可以兼顾建筑功能及建筑美学要求。通常情况下,将BIPV光伏组件设计成幕墙、屋顶、门窗、遮阳板、采光顶、阳台护栏等形式。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光伏建筑行业的主要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的主要相关职责包括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发展循环经济、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的有关工作。国家能源局是国家发改委的下设直属机构,其主要相关职责包括研究提出能源发展战略的建议,拟订能源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起草有关能源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住建部主要职责包括承担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责任;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研究拟订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等。此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作。
光伏建筑行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家一级协会,于 2014 年 6 月在北京成立,是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光伏行业整体利益,加强行业自律,保障行业公平竞争;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各项活动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服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行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统筹应对贸易争端。
2、行业相关政策
光伏建筑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1月发布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能源电子技术及产品在建筑等领域应用,推进屋顶、墙面光伏系统研发应用,发展户用光储超微电站,推动光伏、储能电池与建筑建材融合应用。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积极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建设和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此外。广东、上海、甘肃、河南等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光伏建设产业发展。
三、行业壁垒
1、品牌及经验壁垒
光伏建筑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定制高度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于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属于非标产品,案例经验至关重要。前期建筑资源开发阶段,建筑资源业主可能对光伏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抱有顾虑,为保证所建电站在20-25 年的长期运营过程中可以稳定、高效地提供电能,那些具有优质建筑资源的业主会优先考虑在行业内有较长经营时间的、拥有丰富案例实施经验、具有良好品牌口碑、具备成熟的运维体系的投资方进行合作。对于不具备品牌和知名度的新进入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成功项目案例,无法为建筑资源业主提供有效项目借鉴,进而无法获取建筑资源业主充分信任,项目难以落地。
另外光伏建筑项目建设是长期合作关系,一旦合作达成,光伏建筑建设完成之后运营期长达 20 或 25 年,期间很少出现更换合作对象的情况,客户如有新的建设意愿时也倾向与原来的投资方合作,客户黏性较强,这进一步加剧了新进入企业对该部分建筑资源的获取难度。因此,本行业存在一定的品牌及经验壁垒。
2、配套能力壁垒
光伏建筑项目投建过程中涉及建筑资源整合开发、并网服务、材料供应、电站设计和施工等多个环节,对于那些具备一体化配套能力的行业内企业,其可通过各环节的紧密协调和配合,凭借丰富的建设经验、稳定的材料供应、成熟的实施技术,强大的并网支持能力,有效控制并降低电站投资成本。而新进入企业很难短时间内具备上述一体化能力,从而导致多个实施环节可能无法有效管控,建设周期较长,电站建设成本较高,投资回报率较低,进而制约投资规模。因此,本行业具有一定的配套能力壁垒。
3、运维服务能力壁垒
光伏建筑建成后,各个光伏建筑分布零散,各地的气候、环境、情况各异,必须配置足够专业的运维人员和设备,具备强大的运维能力、提供优质的运维服务才能降低光伏电站的故障率,保证电站的稳定、持续、高效发电,在获得更高发电效率和发电收入的同时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而新进入企业由于较高的运维成本和管理难度很难短期内具备提供高质量运维服务的能力,其电站综合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相较于那些拥有成熟运维体系、完善运维手段、充足人员配置、丰富运维经验、能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运维服务的行业内企业将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行业具有一定的运维服务能力壁垒。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光伏建筑行业上游包括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光伏支架等光伏发电必备要素;中游为光伏建筑的投资、建设;下游则是用电、运营等环节,包括用电用户、电力公司上网再分配等。光伏建筑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上游光伏部件产能的释放叠加技术进步,使得整个光伏行业整体呈现降本增效的长期趋势,光伏建筑的投资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带动光伏建筑规模高速增长。
光伏建筑的下游主要为各类大型工商企业和电力公司。工商业光伏建筑的建设通常是以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需要依托于企业建筑物的屋顶、外墙立面等来建设。光伏电站投资运营方结合当地工商业、大工业电价水平、客户自身用电结构及预估的电站建设成本与客户商谈屋顶租金或者电价折扣,客户通常会考虑电站开发后的电费折让受益程度、建筑耗损、发电可靠性、电量计量准确性与电站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光伏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屋顶等资源还较为充足,对本行业影响较小。但到行业发展后期,伴随着屋顶等建筑资源的开拓竞争日趋激烈,光伏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提升项目盈利能力并主动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森特股份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拥有高端建筑金属围护系统、环保综合治理和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三大主营业务。森特股份在2021年3月与隆基绿能达成战略合作,布局BIPV领域。凭借隆基绿能在产品设计、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森特股份抢占光伏建筑市场先机,创造了新的收入增长曲线。自合作以来,公司推出行业内领先产品——建筑光伏一体化金属屋面系统,同时还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项目,对BIPV的适用领域进行了巨大的拓展,打开了国内应用市场,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公司目前处于光伏建筑行业领先地位。2023年上半年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实现收入4.06亿元。
(2)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行,深耕于太阳能分布式发电这一细分领域,在持续扩大自持分布式电站规模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分布式光伏客户资源稳步推进充电桩和工商业分布式储能业务,积极布局离网、在网储能产品的研发销售,不断探索分布式能源新应用领域,立志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先行者、示范者、领跑者,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贡献“芯能”力量。在公司的自持电站中,BAPV 数量及装机规模相较 BIPV 占比较高。自2017 年至今,公司累计已建成、并网 BIPV 项目装机规模超 48MW,已经具备成熟的 BIPV 方案实施经验。2023年以来企业自持电站规模不断扩大,促使发电量进一步提高,营业收入不断增长;同时高毛利率的发电业务支撑企业净利润收入提高。2023年前三季度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3%,达到5.4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49%,达到1.86亿元,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五、行业现状
建筑屋顶、墙面受光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充足;在建筑表面发展分布式光伏能够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来实现收益,不占用现有国土资源,经济效益高;因此光伏与建筑结合的形式逐步成为分布式光伏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建设在厂房、办公楼及居民住宅的屋顶上。目前,在分布式光伏中有80%以上的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与建筑相关。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为67.14GW。估计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建筑新增装机约54.22 GW。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国家政策支持光伏建筑行业高速发展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调整当前能源结构,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利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在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中,能够实现零排放发电。
习近平总书记于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西部分布式能源,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由此可见,大力发展风光发电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中国现代能源体系势在必行。为推动“双碳”目标落地,未来风光等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显著提升,并可能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能源供给来源。
我国政府对于光伏推广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光伏产业发展。自2021年6月以来,在国家能源局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等政策的影响下,各地方政府迅速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目前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BIPV项目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在0.1-0.39元/千瓦时。光伏建筑行业的发展将明显受益于整体能源结构的调整,获得加速发展的机遇。
(2)建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光伏建筑有望崛起
建筑运行阶段的碳减排与建筑光伏的应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建筑使用电力导致的间接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人均用电量还将进一步提升,使得电力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压力增加。
光伏与建筑的结合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助力我国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众多政策强调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支持光伏建筑发展,致力于减少建筑运行过程耗能。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的要求。国家将“建筑+光伏”作为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另一方面推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这将为BAPV和BIPV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两种光伏建筑模式应用,将打造更多低碳建筑,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
(3)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使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光伏企业重视技术的积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等技术参数指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均在不断改善。近年来光伏产业中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持续下跌,而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也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逐步减少,太阳能发电成本因此不断下降,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光伏建筑行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其他可再生能源对太阳能的替代作用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太阳能的主要替代能源包括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其中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相对成熟,也较成规模,其对太阳能具有一定的替代效用。因此,如果其他替代能源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则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替代能源中去,这将会给太阳能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光伏建筑发展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
尽管我国光伏发电已经步入“平价”时代,光伏建筑的持续性运营对产业政策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但其受产业政策的影响仍较大。比如地方政府或因土地、补贴等因素,在落实和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进度可能低于预期。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影响光伏建筑行业的新增装机容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需求和价格。如果未来光伏建筑相关产业政策出现不利调整,将对光伏建筑行业发展造成冲击。
(3)电力交易市场化带来电价波动
光伏建筑项目大部分采用的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营企业通过销售光伏电站所发电量,从中获得发电收入。如在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企业在“自发自用部分”的电费参照用电业主的工商业或大工业实时电价给予一定折扣与用电业主结算,“余电上网部分”的电费则参照电站所在地燃煤发电基准价与供电公司结算。随着我国电力交易市场化,市场电价随着供需形势变动。整体而言,我国工商业、大工业电价整体处于上行趋势,但未来电价仍存在下调的可能。如果市场电价下调,可能使得光伏建筑项目投资收益率下降,长期来看将影响光伏建筑的推进进度。此外,光伏建筑项目存量规模扩大后,由于光伏发电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如果出现晚间用电高峰用电分配和稳定性问题,将减缓光伏建筑项目推进。
七、竞争格局
光伏建筑行业具有投资收益稳定、闲置资源利用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优势,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分布式光伏的整县推进,光伏建筑行业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目前光伏建筑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期,已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行业内参与光伏建筑建设的企业包括央/国企能源企业及光伏组件企业、建材企业、建筑工程企业等诸多类型,行业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光伏建筑行业主要领先企业有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八、发展趋势
我国出台了多项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光伏建筑的发展,给与光伏建筑项目一定补贴。同时光伏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推动着光伏建筑项目建设。政策和经济效益共同推进光伏建筑快速发展,使得光伏建筑渗透率持续提升。近年来,随着BIPV技术的不断成熟,BIPV的经济性也逐渐得到验证。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BIPV的支持政策频发,在政策扶持和产品本身诸多优势加持下,BIPV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研判2024!中国光伏建筑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汇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建筑+光伏”市场关注度日益提升,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图]
数据显示,在政策支持推动下,2023年我国光伏发电工程完成投资额已超过6700亿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一般位于电力负荷中心附近,具有可就地消纳,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快、投资金额低,灵活性较高等优点。而建筑屋顶、墙面受光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充足,在建筑表面发展分布式光伏不占用现有国土资源,土地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因此光伏与建筑结合的形式已逐步成为我国发展分布式光伏装机的主流方法,光伏建筑也因此成为光伏发电行业投资建设发展主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