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儿童情绪识别变化规律
有焦虑等精神症状的儿童可能难以理解周围人的快乐、悲伤等情绪,也无法准确理解情绪线索,从而使他们在社交场合难以做出合适的行为。情绪会随着儿童发育而不断完善,但相关神经表征是否同时发生变化尚不明确。
我国科学家揭示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疾病负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然而从儿童青少年到整个成年时期,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为疾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基于抑郁症磁共振脑影像大数据和脑功能连接组学规范化模型,识别了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
我国科学家发现高血压的潜在治疗靶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增加其他严重合并症风险。尽管现在有足够有效的降压药选择,但部分高血压人群仍对现有降压药缺乏反应或不耐受,促使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的其他治疗靶点和策略。近期,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高血压的潜在治疗靶点。
科学家发现延胡索酸诱导的线粒体相关先天免疫反应新机制
肿瘤是一种由多因素驱动的疾病,不同恶性肿瘤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其中细胞代谢重编程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延胡索酸水化酶(fumarate hydratase,FH)是参与三羧酸循环中的代谢酶,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FH的突变可以导致延胡索酸盐的异常积累,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激活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进展。
国外科学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囊泡与颗粒会诱导肝脏代谢功能失调
肿瘤可以诱发宿主体内多组织器官的系统性病变。原位肿瘤在能够发生转移的同时,还会通过释放可溶性因子、细胞外囊泡与颗粒(EVPs)等破坏机体稳态。
研究发现一种致病性遗传变异可能增加胃癌患病风险
近日,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当一种致病性遗传变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结合时,患胃癌的风险将显著增加。该研究有助于开发用于治疗胃癌的定制基因组药物。
我国科学家揭示“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但其识别率低、治疗率低以及极低治愈率,且全生命周期均可发病,治疗个体差异大。全球约有3.22亿人遭受抑郁症困扰,新冠疫情肆虐更加重了抑郁症的危害。应激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面对应激和创伤都会发展为抑郁症,有些抑郁症患者能够“自复原”。
科学家揭示情感行为状态的心源性控制
情绪状态会影响身体的生理机能。例如,焦虑会导致心脏跳动加快,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然而,心率加快是否会反过来诱发焦虑反应尚不清楚。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小鼠试验,发现情感状态受心率的影响。
我国科学家提出一种智能疾病诊断系统
用于实时检测机械力信号的便携式可穿戴传感器因其在医疗健康监测中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压力传感器是构建智能疾病诊断系统的关键元器件,然而,传统的压力传感器灵敏度有限,响应范围不理想,同时,在多通道的实时脉冲感知中存在信号串扰等问题。
2023-202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2023-202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重点企业及平台分析,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分析,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