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了Piezo1蛋白介导机械力感知的分子机制
Piezo家族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鉴定发现的首类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的孔道蛋白。作为机械力受体,其可通过感受细胞膜机械力的变化,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化学信号,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自身触觉、痛觉、本体觉等多种机械力感知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ezo家族包含Piezo1和Piezo2两种亚型。
科研人员研发解析纳米药物细胞内外分布及其药效贡献的新策略
纳米药物能够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并且可实现缓释和靶向给药等,是癌症治疗药物研究的重点之一。纳米药物研发致力于将药物高效输送至细胞内靶点,但纳米药物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以及分布于细胞外的纳米药物对疗效的贡献还远未被理解。
我国科学家发现肠上皮细胞蛋白S-巯基化参与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硫化氢(H2S)调节结肠上皮组织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CBS)-H2S轴参与多种胃肠道紊乱,但CBS-H2S轴对结肠炎肠道和全身炎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调节肽选择性识别神经调节肽U受体的分子机制
神经调节肽U受体(neuromedin U receptors,NMURs)包括NMUR1和NMUR2两种亚型,已经成为治疗肥胖、生物节律紊乱和免疫炎症等重要疾病的热门靶点之一。但是,目前NMURs与内源性多肽配体结合的结构和特异性以及受体激活机制仍不明确,为开发靶向NMURs的选择性药物带来挑战。
科学家发现巨噬细胞可通过清除体内排出的受损线粒体实现棕色脂肪组织的高效产热
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可以在细胞间转移以控制代谢稳态。尽管棕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很大一部分,并持续发生重组以维持产热,但仍不清楚在棕色脂肪组织(BAT)中是否发生了细胞之间的线粒体转移并调节产热。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小分子混合物可以促进哺乳动物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心脏再生
斑马鱼和哺乳动物的新生儿通过诱导内源性心肌细胞(CM)增殖而拥有强大的心脏再生能力,但成年哺乳动物心脏的再生潜力非常有限。用于诱导成年哺乳动物心脏再生的小分子药物仍未取得显著的突破。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以促进哺乳动物CM增殖和心脏再生的小分子混合物。
科学家发现可以预测B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结局的靶标
近日,《BLOOD》杂志发表题为“High BMP4 expression in low/intermediate risk BCP-ALL identifies children with poor outcome”的文章,发现了检测血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儿童BCP-ALL的预后结局。
科学家揭示调控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
近期,美国科学家在调控血脑屏障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标题为“Endothelial Unc5B controls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
科学家阐明连接细胞的隧道纳米管的形成机制
近日,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Formation of cellular close-ended tunneling nanotubes through mechanical deformation”的文章,阐明了TNTs的形成机制。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推断人类谱系史的非参数统计方法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A unified genealogy of modern and ancient genomes”的文章,建成目前最详细的人类遗传谱系之一,揭示世界各地个体如何相互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