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多种癌症类型普遍拥有“拼凑”式肿瘤
近日,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泛癌全基因组分析工作组”对来自2600多名患有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肿瘤样本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单个肿瘤内基因多样性的高度普遍性,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特征描述。这项研究证实,即使在癌症晚期,肿瘤的发展也是由有利于癌症的变化所驱动的。
改变电极表面原子排列可改善固体电池稳定性
由于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和成本较低等优势,固体电池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各大公司也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固体电池技术研发,以克服现阶段也面临许多技术障碍,比如充电速度慢、电解质和电极物理接触变差影响使用寿命以及制备工艺复杂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人员独辟蹊径,为解决电解质和电极间接触问题提供了思路,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使得地球植被加速变化
由美国、挪威等多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全球化石花粉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从大约3000到4000年前开始,地球植物群落开始加速变化,生长范围逐渐扩展到以前冰冻土地上,并很快适应了全球气温升高约10华氏度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人类自农耕文明开始即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一直持续到现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科学家发现食用色素会促进炎症性肠病发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引起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中塞天然草药和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成立
据报道,塞尔维亚教育科学和技术发展部宣布,由上海药物研究所和贝尔格莱德斯坦科维奇生物研究所(“Sinisa Stankovic”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in Belgrade)合作的中塞天然草药和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成立。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研究成果揭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时空变化趋势
大气CO2浓度增加可提高植被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助力植物生长,又称为CO2施肥效应。CO2施肥效应是造成近几十年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显著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全球尺度CO2施肥效应时空变化趋势的定量化评估尚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研发兼具散热、保温及发电功能的室外可穿戴织物
通过热辐射调控人体和外界热交换,可以提高个人热管理(散热和保温)效率。前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个人热管理,由于室外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人体辐射损耗高,温度变化范围大,因此,室外人体热管理难度更高、更具挑战性。
我国科学家揭示细菌鞭毛马达结构和工作机制
1秒钟跑出自己身长60倍、甚至100倍的距离是很多细菌具有的运动能力。细菌的运动能力依赖于其特异的运动器官—鞭毛。鞭毛是一个巨大的纳米机器,由细胞膜上的马达、胞外接头装置和鞭毛丝组成,是自然界中最高效、最精密的分子引擎,也是最复杂的蛋白质机器之一,能够每秒钟旋转300-2400圈。由于其高度复杂性,鞭毛马达的工作原理尚未得到揭示。
我国科学家发现首批“拍电子伏加速器”和最高能量光子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LHAASO国际合作组利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是人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这表明银河系内普遍存在拍电子伏加速器,而目前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大加速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仅能将粒子加速到0.01拍电子伏。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揭示气溶胶湿清除特征
降水对气溶胶湿清除是大气中气溶胶主要的沉降过程。然而,跟观测相比,全球气候模式都存在“小雨模拟过多大雨模拟太少”的普遍问题,不同降水强度的发生频率对气溶胶浓度在全球尺度的影响至今仍然不清楚。
章鱼不仅能感知生理疼痛,还有情绪反应
近日,发表在《i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章鱼对疼痛的感觉和反应可能与哺乳动物相似。这是无脊椎动物拥有这种能力的第一个有力证据。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酶可以阻止铁死亡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由脂质过度氧化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主要机制是在二价铁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通过催化细胞膜上高表达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研究发现铁死亡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中均表现活跃,这为研发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提供了思路,但铁死亡的具体调控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科学家发现高盐饮食会诱发炎症性疾病
高盐饮食不仅会诱发高血压,同时还与心脏病、肾脏病及脑出血等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近期,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高盐饮食会抑制人类单核吞噬细胞线粒体的活性,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该研究在著名心血管杂志《Circulation》发表,题为:Salt Transiently Inhibits Mitochondrial Energetics in Mononuclear Phagocytes。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提出碳捕集与封存及利用的全球布局方案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对于实现全球2℃温控目标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国际上还没有关于实现2℃温控目标的全球CCUS部署方案。
我国科学家揭示超强梅雨形成的新机制
2020年夏季我国经历了一次超强梅雨季,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预测我国超强梅雨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科研团队研发出天然气制取氢气和乙烯的节能技术
来自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的报道,该分院催化所研发出采用纳米超分散催化剂及激光辐射方法以天然气作为原料制取氢气和乙烯的技术,在俄罗斯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现正从事数学建模工作,以将所研发的实验室技术提升至中试水平,预计项目完成后可将产品货值(与天然气价格相比)提高数倍,具有极佳的应用经济性。相关成果发布在“西伯利亚科学”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