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果蝇通过控制视网膜肌肉增强复眼视觉
自然界中,大多数昆虫都有复眼,由不定数量的晶状体组成,附着在外骨骼上。一种自然假说是,这些物种都必须借助于移动它们头部或身体来主动改变视觉位置进行观察不同的场景。然而,经典的解剖学显示,果蝇每个复眼下具有肌肉,能够稳定晶状体的同时移动它们的视网膜。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揭示,果蝇通过控制视网膜肌肉增强复眼视觉。
科学家揭示细菌孢子解除休眠状态的机制
部分细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抵御恶劣生存环境,但休眠状态的孢子是如何在遇到适宜条件时复苏仍缺乏机制性研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研人员发现了细菌孢子依靠钾离子流动从而解除休眠状态的方法,相关成果在《Science》发表。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新机制的降血压药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约有13亿,其中10%的患者在接受了3种以上不同种类降血压药治疗后病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瑞士和比利时的科研人员联合研制了一款新型降血压药,相关成果在《Lancet》发表。
科学家首次发现促进肌动蛋白成熟的蛋白酶
肌动蛋白参与肌肉收缩、细胞分裂和细胞运动等重要生理过程,但是肌动蛋白如何从非活性的前体被加工成为活性状态尚待揭示。荷兰癌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调控肌动蛋白成熟的蛋白酶。
科学家发现协助线粒体外膜蛋白嵌入的关键蛋白
线粒体外膜蛋白不仅可以调控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的分子信号传递,还能够促发受损线粒体通过自噬方式降解从而维持细胞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外膜蛋白是如何嵌入线粒体膜的机制仍有待揭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协助蛋白嵌入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
中外科学家合作揭示开花植物染色质浓缩新机制
染色质经过螺旋缠绕浓缩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对于维持真核生物细胞正常体积至关重要。之前的研究表明染色质浓缩发生在异染色质区,而常染色质区为方便转录过程则停滞在松散状态不被浓缩。近期,来自清华大学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全新的植物染色质浓缩的方式。
我国科学家揭示化疗诱导骨肉瘤免疫逃逸机制
化疗是骨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激活免疫系统是化疗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但肿瘤微环境也会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研究骨肉瘤在化疗作用下的免疫逃避机制对进一步提高化疗及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新研究揭示侵袭性前列腺癌的分子途径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因进展为转移性疾病而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前,在前列腺侵袭性筛状癌(ICC)和导管内癌(IDC)中都发现的筛状前列腺癌是一种侵袭性组织学亚型,与发展为转移性疾病有关。然而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对其分子途径仍知之甚少。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兼具加速伤口愈合和灵敏人机交互的高性能可穿戴柔性传感器
导电水凝胶制成的柔性表皮传感器在个性化医疗、多功能电子皮肤和人机界面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可穿戴人机交互的高性能医疗(尤其是电生理信号)传感以及后续医疗的加速伤口愈合方面,同时具有可靠自愈能力和卓越传感性能的导电水凝胶表皮传感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期,北京化工大学等的科研团队开发出可愈合高性能表皮传感器。
科学家发现端粒延长T细胞寿命机制
端粒可以保护染色体的末端,并影响细胞寿命。端粒的长度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缩短,最终导致细胞衰老。衰老T细胞的形成、如何避免T细胞衰老,并维持长期的免疫记忆,这些问题尚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快速起效的抗抑郁化合物
重度抑郁症(MDD)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但目前可用的抗抑郁药物具有极大副作用且存在延迟起效的缺点。因此,速效抗抑郁药的研制一直是神经药理学的研究热点。近期,南京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合成了一种能够快速起效的抗抑郁化合物。
科学家发现调控肝细胞命运的关键通路
人体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均由肝脏执行,肝脏已被广泛研究。但由于缺乏对人类肝脏发育的了解,相关疾病治疗进展受到阻碍。
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种
粮食作物多年生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培育出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多年生水稻品种。
科学家发现新型促发结直肠癌的肠道细菌
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中分离出新型细菌可诱发结直肠癌。
科学家系统性绘制神经胶质细胞分子图谱
神经胶质细胞不仅可以支持和连接不同神经元,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参与修复和吞噬过程等重要作用,但神经胶质细胞的亚群类型和分子特性仍有待深入了解。
科学家开发出可用于肠道疾病治疗的土壤仿生材料
土壤是庞大微生物群落的栖息环境,每克土壤中甚至可以蕴含超过百万种的上百亿个微生物,所以是研究环境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