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人类肠道病毒结构图谱
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微生物组研究中心(APC)与英国约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首个CrAss样噬菌体(crass-like phage,或称crassvirus)结构图谱。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瑞典研究揭示DNA折叠的新机制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发现新的DNA折叠机制,对发育和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上。
英国发现能有效阻止噬菌体污染的聚合物
英国华威大学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聚合物,有助于阻止细菌被噬菌体病毒污染,可减少工业和研究中断风险,降低研究成本。
阿联酋启动拉希德二号月球车任务
阿联酋宣布将继续开展新的太空探索,启动拉希德二号月球车任务,仍由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承担。
国外氦气球载望远镜成功拍摄到宇宙图像
科学家们成功使气球搭载望远镜SuperBIT飞往地球大气层以上的空间,并已拍摄到Tarantula星云、NGC 4038和NGC 4039的碰撞图像。该望远镜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多个机构合作开发,目标是探索暗物质。
美国研究表明火星可能拥有完全液态的核心
美国科研团队利用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着陆器获取的地震数据直接测量火星核心特性,发现一个完全液态的铁合金核心,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和氧,证实了对火星核心成分的模型预测。这些发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揭示了对火星如何形成以及地球和火星之间地质差异的新见解。
美国研究揭示镍基超导体电子特性细节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科研团队运用软X射线非弹性散射光束线,研究分析了层状镍酸盐超导体与铜酸盐超导体的电子特性,揭示了镍基超导材料与铜基超导材料的相似之处和关键区别。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评论X》(Physical Review X)上。
国外研究提出黑洞或在星系碰撞过程产生
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发表成果表明,当超大质量黑洞位于预计会与邻近星系发生碰撞的星系内部时,更有可能生长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美国实验室模拟太阳耀斑揭示太空高能粒子爆发机制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研人员建造了一个内部装有双电极的真空室,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回路,来破译太阳耀斑日冕环形成和变化的方式和原因,分析了这些大规模爆炸将潜在有害的高能粒子和X射线喷射到宇宙中的机制。
美国研究揭示清洁能源催化剂的反应机制
美国堪萨斯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和氧的催化剂反应机制。
德国人工智能拓展冷冻电子断层扫描应用潜力
德国科研团队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TomoTwin,实现在低温电子断层扫描中精确识别、选择蛋白质,取代繁琐的手工选择,拓展了冷冻电子断层扫描(Kryo-ET)的应用潜力——有可能破译生物分子在细胞中的作用方式,从而揭示生命基础和疾病起源。
科学家揭示人视网膜类器官发育的多模态时空表型研究
类器官模型正在成为人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重要系统。然而,目前该领域仍缺乏综合的实验与计算方法来对类器官的发育进行跨空间及时间尺度的表征测量。瑞士巴塞尔罗氏创新中心人类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分析研究了人视网膜类器官发育的多模态时空表型。
科学家揭示hPSC衍生的施万细胞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疾病建模和药物研发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是周围神经系统中主要的胶质细胞。SC与许多疾病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其中之一。
科学家发现动物体可以合成植物甾醇
甾醇几乎对所有真核生物都至关重要,在细胞膜功能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植物和动物中的甾醇分布不同,植物中常见的是植物甾醇,动物则以胆固醇为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小型蠕虫可以合成植物甾醇。
我国科学家利用神经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已被证明能促进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等大脑疾病的功能康复。然而,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大脑微环境恶劣,NSC的存活率和分化率较低,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揭示NSC联合NSC来源的外泌体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我国科学家提出并发表国际首个衰老研究伦理治理框架
全球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趋势。随着衰老研究及其临床转化的快速发展,众多伦理和社会问题浮出水面,现有的治理框架恐无法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构建一个具有前瞻性风险评估、精心设计的原则和政策策略的治理框架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研究团队发布国际首个衰老研究伦理治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