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武汉再次拼了!十天大会战,全员核酸筛查启动,所需费用超10亿元,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如何?[图]

    十天大会战 武汉市全员核酸筛查启动

    5月9日~10日,武汉市两天内新增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湖北省连续3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的状态就此终结。

    疫情防控警报再次拉响后,5月11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涉疫大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组印发紧急通知,决定以10天为期,在武汉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

    防控不是打地鼠

    在武汉,不少人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分别比喻成“1”和“0”。疫情防控的“1”不失守,才有接下来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等多个“0”叠加,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和正常生活秩序恢复。否则,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灭火,打地鼠似的疲于奔命。

    疫情防控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四早”的前提在于通过核酸检测鉴别病例。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武汉市已对发现确诊病例的东西湖区三民小区及其周边市场做了约7万人次的核酸检测。

    武汉市此前已按应检尽检、愿检就检的原则,对教师、医务人员、交通运输人员、银行商超人员、监所和养老机构人员等“五类人员”全面开展了核酸检测。随后逐步扩面,对毕业班学生、离汉返京人员以及返汉人员进行检测。

    截至4月29日24时, 武汉市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03.44万人次。在湖北,已累计将110余万核酸检测结果共享到全国“健康通行码”数据库,核酸检测样本量、人群检测率、检测结果分享数均排全国前列。在接下来的全面核酸检测中,根据疾控专家对防控风险预测的分析,外出务工人员,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居民以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可能会得到重点关注。

    根据湖北省相关部门测算,武汉全员完成核酸检测所需费用超过10亿元。这些费用很可能由武汉市、区两级财政承担。武汉市政府认为,成本虽然有些高,却可以找到可能的传染源,实现精准防控,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疫情防控的成果,推动复工复产。同时,也能得到其他省份更多理解和支持,让大家放心离汉、来汉。

    压力依然很大

    湖北省日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已由2月的5万人份增加到12.2万人份,武汉市由2万人份提升到7万人份。极限状态下,武汉市日核酸检测能力可达10万人份。

    但压力依然很大。如果武汉市按照1000万人口,已检测270万人份计算,要在10天内完成剩余人员的核酸检测,每天需完成73万人份的核酸检测。武汉现有63家核酸检测机构、386家采样点。算下来,每家采样点每天要采集1890人份。实际上,湖北省医疗机构中核酸检测量最多的湖北省人民医院,此前单日检测量最高是1741人份。

    除了检测成本、检测能力,受检者的组织以及采样点人员聚集的风险等都需要考虑。同时,众多的采集样本容易产生交叉,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假阳性。

    据了解,湖北省联采办正组织开展湖北省新冠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协调医保、经济和信息化、卫生健康、药监、公共资源交易等部门单位依规履职、协同推进。

    4月26日,湖北省将疫情期间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纳入医保,并制定封顶价格,最高限价分别为180元/次、50元/项。调价后,武汉市的价格比3月底确定的临时价格下调了80元/次、40元/项。随后,黑龙江、山东、贵州、辽宁、甘肃等省纷纷效仿,开展试剂集采。

    5月6日,湖北省医疗保障局印发通知,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项目临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目录,按乙类支付,即日起执行。

    科研攻关正在进行

    核酸混样检测是核酸检测的一种技术创新,可以大幅提升检测速度。近期,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正组织相关企业进行科研攻关。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一份可行性评估对此表示肯定,认为可以探索核酸混样检测,但混样数量不宜超过40个,且须动态研判阳性标本检出情况。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开展调整检测体系混养检测工作。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等规模试验还存在一定假阴性率,尚待进一步大样本测试验证。该公司总经理陈莉莉介绍,在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方面,前期已进行过预试验。一种已获批的单管单人份核酸检测试剂,通过改变产品形状,将液体试剂变成冻干试剂后,其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目前的标准,且现场采样到提取环节不与现有规范相冲突,非常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蕴韶认为,我国核酸检测试剂的产能和质量均是世界领先。3月16日~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做了889家核酸检测的实验室质评,阳性符合率达到97%。华大和达安基因可以做到1个~10个病毒的拷贝。也就是说,取样中只要有新冠病毒就能检测到,且不会出现假阳性问题。

    他认为,一项新技术短期内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他更倾向于利用现有存量。若湖北215家核酸检测机构全部加入,每天每家做500人份,10天的检测量则可达100多万人份。

    新冠病毒已传播至全球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确诊人数达到170万人,每天新增确诊人数约8万人,疫情仍在持续蔓延。新冠疫情已在全球造成接近11万人死亡,死亡率超过6%。

    海外新增确诊病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苗是解决新冠病毒的最佳手段。口罩+隔离能预防病毒感染,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不可能长期持续。药物只能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治疗。只有大规模接种疫苗才能实现群体防护,最终阻断新冠病毒传播。各大企业纷纷参与新冠疫苗研发,全球已有超过50个新冠疫苗处于研发阶段。已进入临床阶段的疫苗包括Moderna的RNA疫苗、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INOVIO的DNA疫苗。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度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度
技术路径
研发企业
研发进度
RNA疫苗
Moderna
临床1期
RNA疫苗
康希诺生物
即将进入临床2期
DNA疫苗
Inovio/艾棣维欣/康泰生物
临床1期
腺病毒载体疫苗
Greffex
动物实验
RNA疫苗
浙江省疾控
动物实验
RNA疫苗
中国CDC/同济大学医学院/斯微生物
动物实验
鼻喷流感载体新冠减毒活疫苗
华兰生物
动物实验
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
智飞生物/中科院微生物所
动物实验
DNA疫苗
康泰生物/艾隶维欣
动物实验
RNA疫苗
CureVac
研发中
重组蛋白疫苗
GSK
研发中
重组蛋白疫苗
赛诺菲
研发中
重组蛋白疫苗
Novavax
研发中
DC疫苗
贝达药业
研发中
RNA疫苗
冠昊生物
研发中
病毒载体疫苗
博沃生物
研发中
病毒载体疫苗
杨森制药
研发中
多肽疫苗
成大生物
研发中
灭活疫苗
浙江省疾控
研发中
腺病毒载体疫苗
浙江省疾控
研发中
重组蛋白疫苗
杭州医学院/普康生物
研发中
重组蛋白疫苗
三叶草生物/GSK
研发中
重组蛋白疫苗
宇之波生物
研发中
腺病毒载体疫苗
强生
研发中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康希诺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全球率先上市。Moderna的RNA疫苗由于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同步开展所以在全球最先进入临床,康希诺是先动物实验再人体试验,但双方第一针疫苗接种基本同步进行。康希诺即将启动临床2期,研发进度在全球领先。康希诺在相同技术平台上成功研发上市埃博拉新冠病毒疫苗,有充足的的技术储备。全球尚无RNA疫苗获批上市,Moderna的RNA新冠疫苗或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RNA疫苗。

康希诺和Moderna新冠疫苗比较

康希诺和Moderna新冠疫苗比较
 -
康希诺
Moderna
技术平台
腺病毒载体疫苗
RNA疫苗
成功案例
相同技术平台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已上市
全球尚无RNA疫苗获批上市
安全性
动物实验之后启动人体试验,安全性有保障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同步进行
临床进度
即将进入临床2期
3.11获批临床,临床1期进行中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新冠疫苗。国内除康希诺启动1期临床以外,其他疫苗上市公司的新冠疫苗都尚未申报临床。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已举办1期临床试验方案定稿会,预计5月份申报临床;华兰生物的鼻喷流感载体新冠减毒活疫苗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康泰生物与艾隶维欣/Inovio合作的DNA疫苗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新冠疫苗研发进度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新冠疫苗研发进度
公司
技术平台
研发进度
康希诺
腺病毒载体疫苗
已完成临床1期,即将进入临床2期
智飞生物
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
动物实验完成,已举办1期临床试验方案定稿会,即将申报临床
华兰生物
鼻喷流感载体新冠减毒活疫苗
动物实验阶段
康泰生物
DNA疫苗
与Inovio/艾棣维欣合作,动物实验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包括开发探索、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申报上市等不同阶段,研发过程通常持续10-15年,甚至长达数十年。

疫苗研发历时可达十年或数十年

疫苗研发历时可达十年或数十年
疾病(病原体)
病原体确定时间
疫苗上市时间
时间跨度(年)
伤寒
1884
1989
105
流脑
1889
1981
92
百日咳
1906
1948
42
脊髓灰质炎
1908
1955
47
水痘
1953
1995
42
麻疹
1953
1963
10
乙肝
1965
1981
16
轮状病毒肠炎
1973
2006
33
宫颈癌(HPV)
1981
2006
2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