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央妈”释放8000亿资金!新年物价再攀升?[图]

    在2020年1月1日元旦节当天,央行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将从2020年1月6日开始,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人们说,在新年第一天,央妈就开始“放水”了?

    在央行释放8000多亿元资金之后,将会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为实体经济带来有利影响。不过,这也为通货膨胀的继续上涨增加了动力!

    在刚过去的2019年中,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虽然经济增速在放缓,但是物价却在持续上涨。

    2019年1月份,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7%,不过到了11月份的时候,我国的CPI已经增长到了4.5%,这已经创下了我国近8年的最高数据。

    光看数据的话,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正在不断加重。而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最受罪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们。

    不过,有很多专家认为,导致2019年中CPI上涨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猪肉价格的上涨。

    2017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达39.8千克,较上年增加1.4千克,同比增长3.6%。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保持在37.0千克以上,具有稳定的需求。

    从猪肉产量来看,随着我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波动,我国猪肉产量波动较为明显,2014年以来,受行业亏损和去产能的影响,尤其是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产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03.74万吨,2019年上半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1.5%和5.6%,但猪肉产量下降5.5%。2019年上半年猪肉产量为2470万吨,占全部猪牛羊禽肉产量约63%,仍然是我国第一大消费肉类。

2015-2019年上半年中国猪肉产量走势

    如果真的是猪肉价格带来了全国的CPI指数上行,那么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其实并不严重。

    目前真正的现象是,食品价格虽然在2019年中的上涨趋势较为猛烈,但是并非只有食品导致物价全面上涨。只能说,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过高,所以才掩盖了其他商品涨价的势头。

    我国的CPI一共是分成了八大类,其中食品烟酒的占比约为28.2%,其余的七类按照占比比例排序分别是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

    从消费领域来看,占比最大的属于食品烟酒市场,其次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房地产以及教育占比分别为11.2%、9.3%、8.5%和8.2%。

    从上述细分领域中,挑选了食品烟酒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数据观察,发现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虽然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是增速明显处于下降区间,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增速从2014年的8.89%下降至4.33%。2018年前三季度消费4063元,预计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

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

    很多人会说因为猪肉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的物价指数有些“失真”了。不过,按照比例排列之后你会发现,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是符合当今中国通胀现实的,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失真。

    而如果真的说CPI有着一定的失真,其实并不能“怪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是要“怪”居住占比比例有些低了。

    从CPI指数的“八大分类”中可以看到,居住一项排在了第二。名以食为天,其次就是住行。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居住指的是房租价格,并不是买房子的价格。

    按理说,国民在买房上的支出才是最大的,但是这里并没有将买房的支出体现在CPI指数中,才是真正的“失真”了。

    据悉,目前租房在CPI数据中的占比为20.2%左右,这个数据已经是较低的了。另外,这几年我国的房租价格不断上涨,租房的占比明显要比20.2%这个数据要高。总结为一点,如果完全将百姓用在房子上的金额来调整CPI指数,那么我国的物价指数只会更高。

    目前,我国的物价形势只会是更加的严峻。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经历过去年的物价大涨之后,2020年的元旦中,我们再次迎来了猪肉价格的上涨,所以目前的市场供求依旧紧张。

    猪肉价格在短时间之内不能恢复,可能会为物价上涨带来新动力。而央行的全面降准,同时还释放了8000多亿元的资金,已经是拉开了货币宽松的政策。

    货币“水龙头”开启,如果说去年是因为猪肉价格上涨才导致了物价指数的上涨,那么,今年我们可能会迎来物价的全面上涨!

    物价上涨的脚步正越来越快,不知你有所察觉了吗?

本文采编:CY346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