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涨幅连降 CPI现拐点 货币政策短期仍难转向

涨幅连降 CPI现拐点 货币政策短期仍难转向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1%,涨幅已连续两个月小幅回落。

我国CPI同比涨幅自今年7月份达到6.5%的约三年来峰值之后,开始连续小幅回落。8月份CPI同比涨幅为6.2%,9月份进一步回落至6.1%。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6.5%。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CPI拐点已经显现,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物价仍然会高位运行。因此,宏观政策仍处于观察期,放松货币政策的时机仍未到来。

连续两月从高位回落 下行趋势巩固

昨日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出物价走势拐点已经出现,食品类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将趋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9月份食品区部分品种价格已经开始稳中趋落,比如鸡蛋、猪肉价格,但蔬菜、鲜果、油脂类价格还是涨了不少。

与以往几个月相似,9月份的CPI上涨依然有约三分之二来自食品价格推动。数据显示:食品价格的涨幅仍然高居榜首。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是食品中涨幅最大的,同比上涨28.4%。而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4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总体的价格走势来看,导致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消费类,猪肉、禽肉和蛋类等食品。其中猪肉的影响因素还是比较大的,大概影响价格总水平1.24%。猪肉的价格同比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达到43.5%。应该说这是一个主导的因素。

居住类的因素对于价格上升也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食品类为主。所以关注食品类价格的上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成本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民生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几个月,随着猪肉、蔬菜、油脂等食品价格上涨放缓,食品类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将趋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从趋势看,7月份6.5%的高点已经确立,由于翘尾因素在不断减少,CPI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会有比较明显的回落。

未来食品价格涨势减弱 通胀压力将缓解

对于今后几个月的物价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在前期物价上涨的影响下,后期CPI大幅回落难度较大,但今后几个月总体来说,稳定物价的“利好”因素较多,新涨价因素会逐步减弱。

从影响CPI最大的肉制品来看,目前价格已逐步趋稳,并有下降态势。统计数据显示,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回落最为明显,已从6月份的11.4%回落至9月份的1.2%。目前市场猪肉价已连续三周小幅回落。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及生猪供应的增加,从目前到春节前这段时间,猪肉价格将小幅下跌。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推动CPI上行的主要力量——食品价格逐渐失却上涨动能,四季度物价有望呈现逐月回落,同时,欧美经济低迷导致全球需求力下降,也会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这不仅有助舒缓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可拉低PPI,并进而传导至消费领域。

汇丰环球研究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9月CPI增幅走低符合预期,显示7月创下高点以来逐步下滑。随着信贷增量的缩减及商品价格的回落,未来几个月通胀还将逐渐减轻。

不过,昨日记者在采访中,还有人士表示,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成品油价格也如期下调,但是对于输入性通胀压力而言,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日前表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呈现高位回落态势,进口价格涨幅明显快于出口价格涨幅,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今后农产品、楼市和国外的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影响通胀及其预期,流动性泛滥的压力也无法小觑:中美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占款和民间钱流现象让央行轻松不得。

货币政策或轻微松动 重点扶持中小企业

分析师指出,结合物价回落来看,中国经济回落的速度比预期要大。而货币政策调控对通胀非常重视,料还不太可能有大的变化。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会给小企业融资造成困难,而小微企业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加快利率和货币政策改革,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贷款问题。

袁钢明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CPI上涨受到食品价格的推动,而与货币政策无关,因此,无论CPI降不降,都必须放松货币政策。温州高利贷事件实际上反映出房地产泡沫存在“爆裂”的可能,不加以解决或有引发进一步金融危机的风险。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表示,随着内地各项通胀指标的持续放缓,中国政府很可能暂缓目前的货币紧缩政策。今年余下时间,政策的重心将会转至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并致力于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以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尽管如此,专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在短期内难以转向,货币政策或有轻微松动,但在总体上呈观望态势。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7月CPI按年上涨6.5%已是年内最高点。年底几个月CPI会逐步下降。而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对国内政策影响偏弱,国内货币政策或保持现状。他表示,在全球金融大幅波动下,央行应保持现在的货币政策,即使有松动,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张立群也认为,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稳定,要更多增加一些结构性调整政策措施,比如结构性减税、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支持措施。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对于货币政策可以考虑做一些微调。比如说考虑调低存款准备金率1到2次,对民间借贷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等。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