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杨少锋称:房地产给中国经济埋下最严重祸根

如果说,房企通过股市这个加速器将土地储备数以十倍的转换成资产,只是使得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那么,在我看来,这种土地资产价格暴涨在实体经济中的衍生则完全破坏了实体经济运行的规则,给中国埋下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祸根。

我出生的福建闽东中心城市宁德,曾是中国五大菩萨道场之一,而今享有中国“机电之乡”之誉,拥有全球最大的发电机组生产基地,出口遍及世界各地。有位从事电机行业的老板(当地最大的电机企业之一,已经经营20余年)从2007年开始在自家机电厂连续追加了5000多万的投资,每年利润上升400多万,三年时间为他带来了1000多万。然而就在那两年,他花了2000多万在上海买了几套房,到2009年已经翻了将近3倍。“如果当初把5000多万都投在房地产上,现在赚的就是一个多亿。”他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家乡的企业家们都在传着这么一句话‘上辈子作孽,这辈子才做企业!’”如果只要把钱交给开发商,换来一本房产证,然后躺着睡觉,就能比辛辛苦苦经营企业多出数倍的利润,做企业不是作孽是什么?这,就是房价暴涨中,无数从事实业的经营者们面对的残酷事实。

再来看看“中国鞋都”——中国最大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

2008年初,我回福建考察时,一位晋江的领导向他透露了一个信息:“今年晋江至少有30%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倒闭。”根据官方统计资料,2008年一季度,晋江市712家制鞋企业纳税人中,有309家国税入库同比下滑或零入库,同比减收3277万元,下降了40%。

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从成本上吞噬了企业利润;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又火上浇油,导致千万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这场民营制造企业倒闭的生死之痛不仅仅发生在晋江,而是席卷了以浙江、江苏、福建、广东为首的东南沿海省份。当各地政府心急如焚地去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些工厂虽然都陷入了半工半停的状态,面临“不生产是死,生产了死得更快”的产业惊恐,然而企业老板都发财了。就在2005年到2007年房价疯狂的这三年,嗅觉灵敏的他们早已把做实业的资金抽出来炒房去也。就像某部电影里的画面:一片芦苇荡烧着了,无论逆风而逃还是顺风而逃都无法冲出生路。男主角急中生智,从火源处得到火种,然后与风赛跑主动点着了一处芦苇荡,等烧出一片焦土了就可以进去躲避。只可惜对中国经济而言,“这片焦土”带来的安全感,不啻为一个十足的假象。

郎咸平对此有过深入的探讨。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既不是过热,也不是过冷,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畸形“二元经济”,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民营制造业基本过冷,地方政府推动的拉动GDP增长的行业则是过热。

房地产的“快钱效应”,正在蛊惑中国众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无心主业”。在浙江、福建一带,超过半数的纺织业上市公司涉足房地产,珠三角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与房地产“攀亲带故”。在那些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房地产的“外行”中,有些名字耳熟能详:联想、华为、长虹、海尔、雅戈尔……根据雅戈尔公布的2006年业绩报告,2006年房地产收入远远超出西装和衬衫业务净利润的总和。雅戈尔置业公司总资产超过雅戈尔公司总资产三分之一。

2009年中央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开闸放水”贷出了将近10万亿,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我发现,50%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在我的老家,很多从事出口的企业拿到钱之后,绝大多数都把这个钱投入到房地产开发或者炒房了。我后来问他们:‘你们企业难道不需要资金吗?’他们说:‘杨总,现在没有出口订单。去年10亿,现在6亿,你让我增加投入,我的货卖不了生产做什么?倒不如买一个地皮放在那里,或者买几套房子,回报率要高得多。我们福建绝大部分排名靠前的民营企业通通都投入了房地产。’”

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的。作为一名普通老板,做什么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挣多少钱。传统行业能达到10%~15%的投资回报率已是祖宗眷顾,从泥潭里夺路而逃,奔向投资年回报率动辄50%以上的房地产怀抱,这样的选择似乎具有天然的正确性。然而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所有的资金都流入房地产,其他行业都停滞发展,那这个国家离经济危机已经不远了。很难想象,一个在国际上有足够竞争力的大国、强国,崛起靠的不是科技、实业、教育,而是建立在所谓“全民皆房”的“繁荣兴旺”上。

这几年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制造企业,资产翻了10倍,但看它的财务报表,销售额可能只翻了1倍,剩下90%都来自于土地和房产的增值。本来他们可能只需要用10亩地就完全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因为土地价格暴涨,所以这些企业都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大肆圈地,建立所谓的产业园区,通常一划就是100亩。从财务报表来看,资产评估是在增值的,原来1亩地10万元,现在1亩值50万。这就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中国这些年,大量的制造企业真正财富增长不是来自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是来自于资产规模的扩大,这种资产规模经过银行信贷放大之后,重新又进入了实体经济,客观上造成流动性的二次扩散。停滞不前的利润水平,10倍放大的资本规模,实质上,单位资产的利润水平正在严重下降,不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把绝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所谓的资本运作上,这是危害制造业命脉的一颗毒瘤。表面看还是容光焕发,实则是溃烂之前的风光。

笔者认为,土地资本化,使得制造企业在生产规模和利润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资产规模倍数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缺失了产品研发和生产效率提升的动力。企业比拼的,不再是创新而是圈钱的能力。中国制造业竞争的基础,正被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和市场规则所侵蚀。而这种制造业资产规模扩张后通过信贷重新进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成了中国4万亿投资救市最大的负效应。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统计数据欢欣鼓舞,认为制造业正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听到哪个专家能够像我这样清晰地揭示我们所面临的危机。试问,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制造业都被泡沫的危机深深掩盖,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何在?

房地产只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表象问题,而深层次的问题,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本书,记者将通过我的系列思考告诉读者,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时代,而迎接我们的,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需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财产跑赢通胀,不被浸水的货币所吞噬;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需要知道,哪些才是你真正可以投资持续发展的领域;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你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宏观调控目的何在,而中国经济,又如和走上自己的路。这,就是这本《地产真相》中,我想告诉读者的内容。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