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高铁“降速降价”似未到位

  媒体报道,8月,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京津城际、沪杭高铁时速由350公里调整到300公里;合武、长吉、秦沈高铁等时速由250公里调整到200公里;客货混跑的既有线路动车组列车时速由200公里调整到160公里。各席别票价下浮5%左右。此外,京沪高铁开行列车减少22对,加开夕发朝至动卧列车。受7·23甬温线动车组事故的影响,中国高铁“跨越式”发展紧急刹车,投资高峰期将迎来拐点,不仅是基本建设投资额下滑,而且速度等级和票价均将下调,整个铁路行业将在未来感受到下调的力量,大幅举债建设铁路的热潮也将会逐步降温。

  “速度与激情”自然是人类的渴望与追求。不过,假如为了速度与激情,便罔顾现实条件甚至起码的安全性,无疑是本末倒置。尽管7·23动车事故被初步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似乎与速度本身关系并不大,但是,高速所带来的高成本与高风险,其实不言而喻。从这个角度来看,高铁降速降价,其实无关“开倒车”,而恰恰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应该承认,7·23事故之后,铁道部没有继续固执于“速度与激情”,而是对高铁动车的运营速度与价格都定下了“降”这一基调,这个方向多少令人欣慰。不过,高铁降速50公里(幅度接近15%),降价却仅5%,前者如此“丰满”,后者如此“骨感”,自然难免遭来质疑。事实上,在京沪高铁的测试中表明,以平均350公里,最高380公里的速度所产生的运营能耗,是以平均300公里,最高350公里运营能耗的近1倍。从这个角度来看,高铁降速50公里,在能耗上几乎可以减半,这个时候,票价仅降5%,的确显得不成比例。当然,能耗其实并非高铁运营成本的全部,价格也更多要看市场而非成本,非要高铁降价与降速的比例保持一致,或者因为能耗减半便要票价对折,也未必就天经地义。只不过,高铁降速降价并不能因为“降”了,便认为给公众以交待,从此就万事大吉。要想让公众认同,降速50公里,降价5%,究竟依据何在?显然应该有些说法才是。

  此外,之所以停开22对高铁,不过是因为CRH380BL型动车组多次发生故障被召回整改所致。至于加开夕发朝至动卧列车,也不过是为了在调整期间适应旅客出行需求。言下之意,高铁班次减少与加开动卧,不过是临时举措,等到动车组故障修复,重新投入使用,动卧仍然可能被高铁所取代。真若如此的话,铁路运营的调整其实仍未真正降低身段,更谈不上彻底了。

  基于上述视点,降速降价固然是不失为理性的回归,但是,7·23事故的血的教训,其实更应激发铁道部作出深层次的改革,实现铁路线网与运营的分离,运营主体的分拆与竞争的引入。唯有速度与价格的形成真正引入了市场机制,高铁的泡沫与风险才能真正被挤出,高铁的降速降价也才有望真正到位。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