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精神障碍患病及就诊情况
目前,神经精神障碍占到所有疾病负担的10%,其他疾病占到所有疾病负担的90%。中国的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目前中国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6%,其中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最高,达到了7.6%。这意味着中国人一辈子有六分之一的概率会患神经精神障碍。
神经精神障碍负担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中焦虑障碍占比7.6%,抑郁症占比6.80%,痴呆占比5.60%,物质依赖占比4.70%,精神分裂症占比0.70%,双相情感障碍占比0.60%。
2019年中国不同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白皮书、智研咨询整理
精神心理障碍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预计从2012年到2030年期间,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中国经济增长缩水超过9万亿美元。其中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误工、交通、照料等间接治疗费用占到了患者的主要支出。
我国精神心理障碍造成患者巨大的经济负担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我国精神心理障碍的就诊率和患者认知远低于发达国家,大约有92%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大部分患者认为并不需要专科治疗。即使像精神分裂症这样的重性精神障碍,目前也仅有一半的患者获得了专科的治疗。我国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教育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就诊率较低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民政精神病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1、精神卫生事业相关政策
与常见的医院类型相比,精神病医院有着其特殊性。无论是从医院选址、服务对象、管理模式,还是从医疗护理方式、方法以及社会地位等,精神病医院都显示出不同于综合医院或其他专科医院的特点。例如,在医院选址方面,全国精神病医院有85%设址市郊,远离市区;在服务对象方面,精神病人大多数属于低薪贫困阶层,容易引发拖欠费用现象。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和人大对精神卫生的重视和关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精神卫生立法工作的进行。
精神卫生事业相关政策
日期 | 颁布部门 | 政策 | 概述 |
2009年 | 国务院 |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 |
2011年 | 卫生部 | 《关于专科医院设置审批管理有关规定》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有关精神,拓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渠道,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
2015年 | 国务院 | 《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 分总体要求、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强化组织实施9部分30条。 |
2015年 | 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 |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 | 针对当前制约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明确了未来数年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和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
2016年 | 国务院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 “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
2018年 |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 《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 | 根据建设部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建设部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编制的《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
2019年 | 国务院 | 《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 在精神专科医院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民政精神病服务机构数量及床位数量分析
我国精神病医院发展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当时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十分有限,且必须依靠财政拨款支持,精神病医院机构数量增长相对比较缓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级民政部门加快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模式,规范管理服务,推动了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显著进步。精神病医院迎来规模建设期,10年内机构数量和精神科病床数增长近1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加速了我国各行业的细化及发展速度,尤其在医疗卫生方面,其中精神专科的建设发展显得尤为突出。但市场对于精神科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未跟上,导致不少精神病医院的业务量下降,陷入经营困境。
2018年中国民政精神病服务机构236家,同比下降7家,2019年中国民政精神病服务机构144家,同比减少92家。
2014-2019年中国民政精神病服务机构数量及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民政部、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9年全国各省市民政精神疾病服务机构144个,贵州省19个,为全国第一,四川省18个为全国第二,福建进入前三,共13个。
2019年全国各省市民政精神疾病服务机构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民政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中国民政精神病服务机构床位88012张, 2019年中国民政精神病服务机构床位64962张。
2014-2019年中国民政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及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民政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全国各省市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64962张,四川最多,有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13645张,其次是江苏省,有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5496张,湖南第三,有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5431张。
2019年全国各省市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床位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民政部、智研咨询整理
三、精神病服务机构发展趋势
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我国精神病服务机构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精神病防治机构,并不断完善、健全,现已初步形成城乡精神卫生医疗模式,精神病医院数量也显著增加,但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
精神病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到远程医疗多个阶段,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并将以经济核算自动化、办公诊疗无纸化、病历病案电子化、图形图像数字化、综合信息网络化为原则,向统一的系统标准化方向发展。不过,精神病医院受制于资金、政策等因素,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今后面临着很大提升空间。
精神病服务机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