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
1、文化遗产演变过程
文化遗产概念自诞生起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遗产保护理念也随着实践发展而变化:
中国文化遗产演变过程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文化遗产分类及分类标准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的分类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分类标准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文化遗产经典就是指那些具有珍贵历史、科学、文化和美学价值的文化创造,体现着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科技文化创造能力与高超造物水平。事实上,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价值,如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支撑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科学研究、助力中国话语建构和增强文化自信等。
3、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了层级分明、属地清晰的文化遗产管理模式,逐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切实提高了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增强了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从而有效扭转了文化遗产快速消逝的局面。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政策
时间 | 部门 | 相关政策 | 概述 |
2014年 |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公颁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 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2014年 | 住房城乡建设部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 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
2016年 | 国家文物局 | 《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 | 2016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推动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 |
2017年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
2018年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
2019年 | 国家文物局 | 《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 |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6月8日恰逢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切实做好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教活动。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投资发展潜力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中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0562个,同比减少402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18个,占33.3%;博物馆5132个,占48.6%。
2014-2019年中国文物机构数量及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文化与旅游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中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6.24万人,同比增加0.0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0123人,占6.2%,中级职称21176人,占13.0%。
2014-2019年中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走势
资料来源:文化与旅游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中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5130.19万件,同比增加166.57万件/套,增长3.4%。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3955.38万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78.0%。
2019年中国各类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3.07万个,同比增加2809个。其中,基本陈列1.50万个,同比增加1362个;临时展览1.57万个,同比增加1447个。接待观众13.42亿人次,同比增长9.7%,其中未成年人3.17亿人次,增长6.7%,占参观总人数的23.6%。博物馆接待观1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9%,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的85.5%。
2014-2019年中国文物机构接待观众人次及未成年人观众人次走势
资料来源:文化与旅游部、智研咨询整理
截至2019年末,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2019年中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53个,从业人员17032人。全年中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举办演出71903场,同比增长9.7%;举办民俗活动16987次,同比增长0.8%;举办展览19584场,同比增长3.6%。
三、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文化观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高度经济效益的驱使下,文化遗产在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被其他价值间接破坏,因此,如何兼顾文化价值又发展经济价值,便成为现代遗产保存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遗产的价值体系与地方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是以当地居民为主体的辨识过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从地域性的角度出发建构遗产保存的理论基础,是掌握其核心保存价值的关键。在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下,加之与社会实践的相关性,也促使遗产保存朝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方向发展。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面临的挑战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5-2031年中国传统医药民间文化遗产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传统医药民间文化遗产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我国传统医药知识特殊保护制度探讨,中国传统医药民间文化遗产前景分析与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