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办公概念及行业竞争情况
云办公(远程协同办公)是对传统OA(OfficeAutomation)的继承和发扬,从原先的办公工具引申为一种信息管理和任务管理思想。在企业多项目、跨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下,如何跨越部门、时间和地域限制实行高效管理,成为了企业的痛点。目前市场上主流将云办公分为四个维度:文档协作、即时沟通、任务协同管理和设计/素材管理。
2015-2018年国内云办公市场规模分别为90、209、442、460亿人民币,近年增速突然放缓。
云办公行业竞争情况
1 | 文档协作 | 文档协作是指对文档、表格、幻灯片等的多人在线编辑以及云共享和云存储,以达到云办公的目的。目前主流文档协作产品中,国外有Office365、GoogleDocs、AdobeAcorbat等,国内有金山办公旗下WPS、腾讯文档、石墨文档、一起写、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大多产品都支持各类文档的在线编辑及云存储,主要依靠易用性和安全性功能提供差异化;部分产品支持数字签名认证,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签章可以大大提升纸质文件的审批效率。文档协作领域竞争激烈,巨头凸显。2019年数据,微软Office办公软件全球用户数超12亿,金山WPSOffice用户数超3亿,腾讯文档活跃用户数近3000万,石墨文档普通注册用户2000万、企业用户20万,GoogleDocs付费用户超过400万。另外,AdobeAcrobat作为PDF解决方案领导者,目前已实现20亿安装量。(均来源于企业发布)。 |
2 | 即时沟通 | 企业级IM(InstantMessage)包含对文字、语音、多人电话及视频会议等通讯功能的实现。主流产品有综合化协作平台钉钉、企业微信、飞书、Slack、OfficeTeams等,专业视频会议工具Zoom、华为welink、腾讯云会议、天翼云会议、小鱼易连、会畅通讯等,另外金山WPS也支持电话和视频会议。目前行业内痛点主要在于可靠、高清视频传输,大用户容量视频、电话会议支持,以及便捷的互动性。 |
3 | 任务协同管理 | 任务协同管理软件目的是让企业组织信息有效流转,注重对人和组织行为的管理。协同管理软件由传统OA进化而来。传统OA主要解决公文流转等固化的行政办公类应用。协同管理软件,主要解决企业在信息门户、工作流程、知识文档,交流协助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让组织的成员更加高效协同运作。协同管理软件与传统OA差别体现在,协同管理软件是以整个企业所有资源要素协作管理为对象;而传统OA则是以行政办公应用为对象。协同管理软件与ERP的差别体现在两者分别侧重于人和组织的信息流转与物和财的数据核算。国内协同管理软件市场泛微网络份额居首,致远、华天动力、蓝凌紧随其后,市场整体较分散。根据中国软件协会数据,2017年上半年,泛微以13.4%的市占率居首,致远、华天动力、蓝凌等各以10.7%、10.1%、8.6%的市占率紧随其后;2017年前三季度,泛微以14.2%的市占率保持首位。其余近500家企业瓜分剩余份额,行业集中度不高。 |
4 | 设计/素材管理 | 设计/素材管理产品是垂直行业协同管理在创意、营销领域的代表,主要服务于数字资产管理和设计条线需求。海外老牌软件服务企业Adobe旗下创意云业务线,就针对图像、音视频处理以及页面设计等需求提供了素材库和云端管理模块,简化了业务流程同时又保证了数字资产的版权。此外,行业内主流产品还包括创客帖、稿定设计、Canvas、墨刀、群晖NAS、Eagle图库等。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云办公由来已久、技术成熟,疫情事件驱动企业自上而下尝试远程办公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云办公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云办公概念由来已久,适宜脑力劳动类职业。远程办公指借助互联网等软硬件技术,
突破工作场地的限制实现异地办公(含在家办公、移动办公等多样化场景)的工作模式。远程办公概念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而兴起的,从以Google为代表的硅谷科技公司、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行业、以VIPKID为代表的在线教育行业,到在线零售、咨询、广告营销、文艺设计等行业,凡是以脑力劳动为核心产出方式的职业都有越来越多支持远程办公的案例。
云办公技术成熟、摆脱硬件依赖,主要解决文档共享、即时沟通、任务管理等痛点。
过去办公自动化水平有限,企业对人、财、物和信息的管理主要依赖纸张等实体方式。目前远程办公支持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实现对文档的多人在线同时编辑和云存储归档,
解决信息流转问题;也可以支持多至数百人的视频电话会议,只需电脑或手机设备,解决
沟通效率问题;同时,也能通过智能化的项目管理模块对人员分工、任务跟进实现高效协同管理。受企业和员工的协作习惯影响,加上传统“监督式”管理模式对员工工作效率的担忧,远程办公技术目前多作为辅助手段,尚未实现普遍的、自由的远程办公常态。
海外远程办公概念启蒙较早,中国市场尚待开发。至2017年美国远程办公者总数量达390万人,占办公人数总量的2.8%,十年间增长了115%。随着中国第一、第二产业人口向第三产业的升级转化,未来有远程办公需求的群体也将快速增长。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为避免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河北省多地倡导居家隔离、减少外出,云办公、云会议、云维护、云问诊……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势,一些企业开启了“云复工”模式,利用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降低成本,打通线上业务渠道,更多的企业上云步伐按下“加速键”。更多的企业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突发疫情这样的复杂市场环境,数字化能力是每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疫情背景下各地推迟返工,鼓励部分人群在家办公。国务院办公厅1月27日发布通知,“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将2020年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湖北省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13日;北京市政府通知非疫情防控、公共事业和民生保障等必需的企业,“具备条件的、应当安排职
工通过电话、网络等灵活方式在家上班完成相应工作”;广东、浙江、上海、重庆等各省
市也均发布通知,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24时。全国范围内的延迟复工已成定局,“在家办公”也成为了特殊时期自上而下的号召。
2020年春节后各地复工时间安排
各级政府和机关复工(假期)时间
国务院 | 假期延长至2月2日 |
湖北省 | 假期延长至2月13日 |
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内蒙古、安徽、云南、江苏、黑龙江、浙江等二十余省市 | 不早于2月9日24时 |
吉林 | 不早于2月2日24时 |
四川 | 非必需企业自行安排复工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众多云办公产品适时免费,加速获客渗透,后续黏性仍需长期培养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对远程协作办公的应急需求急速上升,众多相关产品也适时开放了免费窗口:
1 | 文档协作类产品 | 石墨文档开放付费版所有功能;腾讯文档开放所有远程办公功能;印象笔记支持企业版全部权益;笔记金山办公WPS+一站式办公平台向企业客户免费提供远程办公及音频会议服务。 |
2 | 即时沟通类产品 | 阿里旗下钉钉向1000万企业免费开放在家办公系统,同时上限“员工健康”及面向教育的“在线课堂”功能;腾讯旗下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分别宣布开放300人语音及视频会议功能;华为云welink为用户免费提供视频会议,1000用户数以下的单位可以在线免费开通,并支持100方实时在线会议;此外,字节跳动飞书、中国电信天翼云会议、浪潮云视频、小鱼易连云视频会议、海外独角兽Zoom等众多产品也宣布疫情期间免费开放。 |
3 | 任务协同管理类产品 | 阿里旗下Teambition企业版将不限人数免费试用,参与抗击疫情的机构、企业等可升级至企业专业版。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云办公产品适时推出免费政策,有效加速产品获客渗透,后续黏性仍需长期培养。例如华为云BU总裁在其微博中透露,仅1月26日一天welink便新增了5000个企业/单位客户。然而,企业后续是否会长期使用产品,除了产品本身的可靠性和质量外,还取决于各公司的行业属性、组织结构和团队工作风格。此次疫情中,特定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及创业公司客户组织灵活,转化效果要优于需要自上而下推动的大型企业客户;但中大型企业客户才有持续付费的能力。
疫情事件好比是对企业界的一场“集体教育”,让企业以很低的成本尝试远程办公这
种新的协作方式,但疫情过后的留存率仍需企业依托自身产品服务能力争取,企业运作与云办公产品的契合度和黏性还需长期培养。总体来说此次事件对云办公行业起到加速落地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的利好。
三、功能交叉、竞争激烈,未来巨头整合趋势或将提速
云办公市场产品功能交叉较多,细分领域竞争激烈且趋同质化
从整体看,云办公各类产品间界存在交叉。例如金山办公旗下WPSOffice是文档编辑和云协同产品,但同时也支持演示文稿的云讲解以及视频电话会议。华为云旗下Welink智能平台主打云视频切入市场,同时支持企业日程、项目管理等协同管理功能,以及文件
云共享、云处理功能。阿里巴巴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均可以实现文档协
同、文字和音视频即时沟通、协同管理办公需求。云办公大类下各细分领域产品功能界限趋于模糊。
市场现有云办公类产品功能交叉较多、竞争激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细分领域看,各版块产品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功能交叠加强。狭义文档云协同软件中,WPS、石墨文档、腾讯文档等均支持多人在线编辑、文件云存储等功能;广义云存储软件中,百度云、坚果云同微软Onedrive、GoogleDrive的区别在于同步方式、权限设置、付费模式等。视频会议软件中,主要痛点在于高
清高可靠视频传输、大规模会议支持、数据共享、会议控制、跨平台支持等,现有云视频产品对以上功能基本都实现了覆盖,在疫情背景下各家均推出了多至数百人视频会议的支持功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是新兴行业,
除了对日程管理、人员管理和任务管理等办公信息化层面的支持外,各家产品也都向业务流程专业化、功能定制化、实施SaaS方向发展。
企业如何快速搭建数字化办公
1 | 硬件、软件设备的建设 | 数字化办公就是尽量减少人手工作,所以对于一些硬件和软件的设备,企业都需要提前准备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另外,可配备采购相关的数字化办公软件,根据企业自身的预算以及使用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软件,搭建专属的数字化办公。 |
2 | 数字化推广 | 企业在实施数字化办公之前,应该先把相关的概念普及传输给员工,使员工了解企业搭建数字化办公的意义与必要性,减少员工的不解和抗拒心理,加快接受程度,减少实施的阻碍。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拥抱数字走上“云端”,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信息力是数字化时代一种新的企业竞争力,由计算、存储和网络组成,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把业务转换成数据,以数据驱动业务。通过三者对业务的重塑形成原始动力,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演进。
数字化办公平台是当前桌面和移动终端不断融合的趋势下,为提高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效率而打造的全新生产力解决方案,实现了全终端覆盖,全模式的部署(私有化、公有云),全开放能力的API,结合端到端的加密通讯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缔造一个更全面、更高效、更安全的灵活的企业办公服务解决方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力的升级。
数据显示,全球1000强企业的67%、中国1000强企业的50%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信息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洞察力)、速度(敏捷力)、广度(协同力)交汇融合的大背景下,数字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驱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
2月18日一大早,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主管卫静开始了在家办公,打开电脑、点击鼠标、查询数据、填写报表......通过“用友”云服务平台,她随时可以调度人员、安排车辆、调配各连锁店产品库存,保证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云服务平台灵活便利,不用受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信息共享。”卫静说,这段时间在家办公的经历,让她尝到了企业上云的甜头,今后企业将继续加大云平台的资金投入,搭建全渠道营销管理架构,顾客可在线下单、在线查询产品详细信息,促使企业更好地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在新奥集团下属的各家新奥能源企业,通过智慧运营平台、智能巡检车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疫情期间的远程能源管理。
“智慧运营平台覆盖了管网、场站、加气站、供热站等运维工作,实现管网运行智能化。”新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运营平台能够基于大数据将巡线任务自动分配至巡线员,使其安全巡检工作更具针对性,效率也更高,在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单日巡视人员近千人,单日累计巡视管线2万多公里。
随着智能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用“云”来解决传统线下场景存在的难题,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更是在数字化转型的关口,搭上了发往“云端”的“高速列车”。
在众多业界分析人士看来,此次疫情更像是一次外力倒逼,线上企业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企业可以使用线上销售渠道缓解困境,应对疫情方式更加丰富灵活,就像2003年的“非典”,阿里打开了淘宝的应用宝盒,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此次疫情之后,云计算、物联网、5G等数字产业将迎来新的升级和蜕变,让更多企业加快上云步伐,加速走上“云端”。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表示,此次疫情带火了一些线上行业,更是一次数字经济的新机遇,企业要充分利用智能互联技术在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内部远程管理、线上办公、视频会议、在线研发的问题。利用此次疫情,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将智能互联技术更好地融入其中,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数字化程度的部分还比较少,这就需要这部分企业尽快实现现有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而已有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应该加大投入,扩大市场份额。
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也大力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引导大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推出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发展适合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工具包。
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河北省加速推进“万企上云”计划,遴选发布了由阿里、腾讯、华为等3个云平台服务商和35家云应用服务商构成的河北省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今年,全省将推动4000家企业上云,完成两化融合评估规上企业全覆盖。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万企上云”计划,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园区5家,新建数字化车间100个。
“拥抱数字和走上‘云端’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此次疫情好比是一次重要的催化和促进过程,不管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在加速前进。”李鸣涛认为,未来,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上云,开展供需对接、整合上下游需求与供应,降低供应链成本,在全社会加大对数字经济相关的配套以及培训普及工作,只有当全民化的数字经济深入人心之后,才能真正迎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