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近视发病率、近视进展的病理及控制方法分析[图]

    2018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习总书记指示有关方面,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在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传统眼镜和视光行业从业者的热议,尽管有不少从业者认为发布《实施方案》的八部门中未见与眼镜行业有关机构的身影,《实施方案》的内容也没有明确传统眼镜行业的地位和责任,延续多年的体制障碍并未解决,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但另一方面,更多的传统眼镜和专业视光机构从业者认为,从最高领导人到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正式发布,在给近视防控问题的解决带来重要契机的同时,也给传统眼镜行业和专业视光机构带来了重要机遇。

    一、中国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家开始重点防控

    1、(高度)近视大幅增加后期致盲性并发症风险

    对于近视,一般-0.5D~-3.25D称为低度近视(1D等于100度,负数表示近视),-3.25D~-6.0D称为中度近视,-6.0D以上称为高度近视。目前高度近视一般占近视人群比例为10%左右。(高度)近视除了本身影响视力造成不便外,还会增加视网膜脱落、脉络膜血管增生、白内障等致盲性并发症的发病率:以视网膜脱落为例,对于近视度数低于-4.75D的患者,该病的概率是0.015%;而对于-6.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该概率增加到了3.2%。以视网膜脱落为代表的严重眼科疾病对患者视力造成不可矫正的严重影响,所以(高度)近视发病率的大幅提升将带来巨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

    2、我国的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在高位

    东亚(高度)近视发病率居首位。一方面近视在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包括亚太高收入、北美高收入、西欧等地。另一方面在东亚地区(中日韩等地),由于东亚学生课业繁重、书面相关时间较长,整体近视率居世界首位,2010年已经接近50%。东亚地区近视发病率每10年将上升5个百分点。

    2000-2050年全球各地区的近视率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初中生近视患病率达65%,高中生高达80%以上。海淀区初三学生近视发病率已经从2006年的56%上升到了2015年的65%,中高度近视发病率从24%上升到了惊人的45%;而在高中更加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近视患病率达到80%。若无有效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上升到51%,患者人口将快速上升至7.1亿人,高度近视患者可达4578万人。2050年该部分(4578万高度近视)近视患者到达致盲性并发症高发年龄,将大大加重国内医疗和社会负担。

    3、国家制定近视防控目标

    2018年8月2日教育部颁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近视防控的目标和措施,其中目标为:1、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2、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该方案规定学校: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

    我们认为该方案将有利于医疗机构、视光中心等更多、更早的介入在校学生的近视筛查,各种近视进展控制手段也将随之得到更大力度的宣传、推广、应用。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18版的《近视防治指南》,其中列举了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手段,包括:(一)框架眼镜,包括多焦点和渐进镜;

    (二)角膜接触镜,包括软镜、日戴硬镜和角膜塑形镜(OK镜),其中角膜塑形镜被首次列入《近视防治指南》;(三)手术矫正,包括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二、近视进展的病理和控制方法

    1、近视加深(近视进展)的原因

    近视的产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近视的产生是遗传、环境、个人行为的综合作用导致,其中影响近视产生最关键的因素目前认为是户外活动的时间。近视为什么会逐渐加深?目前业内主流观点认为轴性近视的进展(本篇报告主要讨论轴性近视)的病理过程是,近视——视力矫正后边缘屈光远视——调节反射——眼轴继续增长——近视加深。即,近视发生后,一般会采取视力矫正的措施,目前主流方法是佩戴眼镜(框架或者隐形眼镜),让中心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但一般的视力矫正会造成边缘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造成远视。由于眼球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会通过调节反射(AccommodationReflex)等来调节眼球对于边缘光线的屈光能力,但是后果是眼轴增长,近视加深。

    近视加深病程简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调节反射是人眼从视远切换至视近一个反射。正常状态下,人眼视远,睫状肌放松,瞳孔处于较大的状态,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收缩需要接受乙酰胆碱信号),瞳孔变小,晶状体变厚,使眼睛能够看清近处物体。由于晶状体变厚会对玻璃体等造成更多压力,加上其他眼球的调节,长期视近的压力会让眼轴增加,近视加深。

    调节反射前后光路、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眼轴长度正常状态下增加2mm就已经到达高度近视的临界值。一般而言,眼轴长度从正常状态增加1mm,近视度数增加315度左右;从1mm增加到2mm,近视度数增加285度左右。

    2、控制近视进展的原理

    从近视加深的发展来看,边缘屈光的改善和调节反射的抑制是可以干预的环节。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办法也是从这两方面着手:1)OK镜、多焦点眼镜(框架和隐形眼镜)是针对视网膜边缘屈光的改善;2)阿托品等M型胆碱受体抑制剂药物是通过麻痹睫状肌来阻止调节反射的发生。

    控制近视加深的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阿托品等睫状肌麻痹药品说,除通过睫状肌麻痹抑制调节反射外还有其他的理论解释其抑制近视的原理:1)阿托品结合M新胆碱受体(不仅是睫状肌)带来的生化变化导致近视进展得到控制,其中涉及到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2)瞳孔扩大后,多余的紫外线刺激导致近视得到控制;3)近视可能是眼球发炎的一个后果,而阿托品可以下调眼球炎症反应。

    3、不同近视控制方法的汇总比较

    由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近视一般呈持续加深的态势;而成年人一般近视程度不再加深或者微弱加深(部分职业除外)。所以对于延缓近视的手段研究一般都是针对儿童/青少年。本文也主要探讨各种手段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

    一般近视控制手段主要分为三类:1、M型胆碱受体抑制剂,包括阿托品、环戊通和哌仑西平,且对近视度数加深的延缓效果靠前;其中阿托品,即使0.01%的浓度,效果也是该类药品种最强的。2、多焦点/渐进焦镜片(软镜/隐形眼镜+框架),包括棱镜+双焦点组合镜、周边离焦控制软镜、渐变多焦点镜、周边离焦控制镜、双焦点镜等。3、其他类,包括OK镜,每天2小时以上的室外活动。JinhaiHuan等人也对不同手段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增加的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可以看到OK镜对于眼轴增长的控制效果和0.01%的阿托品类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0.01%阿托品在该meta分析中对眼轴增长控制的结论与ATOM2和LAMP两个大样本的0.01%阿托品试验结果不一致。我们倾向于样本更大的ATOM2和LAMP的结论(后续有详细数据),即0.01%的阿托品对眼轴增长控制效果微弱。

    不同的干预手段对于眼轴长度(非近视度数)增长的延缓情况(数据可能会与其他试验有差别,详见后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劣势,所流行的地区也不同。低浓度阿托品和OK镜都是临床上比较流行的方法,但低浓度阿托品用于控制近视进展的适应症在中美都没有获批,OK镜在中美都有获批。所以OK镜在中国大陆的推广做得比阿托品更广泛(因为OK镜已经获批注册),OK镜在中国大陆也是主流的近视控制手段。有报告称,印度和中国台湾的低浓度阿托品在青少年近视控制中的使用比例超过60%;东南亚发达国家,包括新加坡,低浓度阿托品也是较为流行的。在美国,各种手段都有一定程度的使用,包括多焦点/渐进的软镜和框架眼镜。

不同近视进展控制手段的特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近视防控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发展前景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