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地球的大循环系统之中,水资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动植物最为基础的需求之一,由此可见水系统在地球中的重要性。我国是全世界水资源第四大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量的6%。
受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呈现地区和时程变化两大特征。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也不均衡。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462.5亿m3,水资源总量比2017年同期减少4.5%。其中,2018年我国地表水资源量2632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8246.5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39.3亿m3。
2008-2018年我国水资源总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
2007-2018年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量统计:亿m3
年份 | 地表水资源量 | 地下水资源量 |
2007年 | 24242.47 | 7617.17 |
2008年 | 26377.00 | 8122.00 |
2009年 | 23125.21 | 7267.03 |
2010年 | 29797.62 | 8417.05 |
2011年 | 22213.60 | 7214.50 |
2012年 | 28373.26 | 8296.40 |
2013年 | 26839.47 | 8081.11 |
2014年 | 26263.91 | 7745.03 |
2015年 | 26900.80 | 7797.00 |
2016年 | 31273.90 | 8854.80 |
2017年 | 27746.30 | 8309.60 |
2018年 | 26323.20 | 8246.50 |
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
纵观中国水资源蕴藏情况,虽然总量上极为庞大,但中国是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水资源的分布还存在十分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水资源储量丰富,甚至过剩,而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难以保证。此外,中国现有的可利用的水资源无法有效支撑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科学利用意义重大。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水资源利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 2018年我国供水总量6015.5亿m3,占2018年水资源总量的21.9%。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952.7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为976.4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为86.4亿m3。
2007-2018年我国供水总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
2007-2018年我国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他水供应量统计表
年份 | 地表水:亿m3 | 地下水:亿m3 | 其他:亿m3 |
2007年 | 4723.90 | 1069.06 | 25.70 |
2008年 | 4796.42 | 1084.79 | 28.74 |
2009年 | 4839.47 | 1094.52 | 31.16 |
2010年 | 4881.57 | 1107.31 | 33.12 |
2011年 | 4953.30 | 1109.10 | 44.80 |
2012年 | 4952.80 | 1133.80 | 44.60 |
2013年 | 5007.29 | 1126.22 | 49.94 |
2014年 | 4920.46 | 1116.94 | 57.46 |
2015年 | 4969.50 | 1069.20 | 64.50 |
2016年 | 4912.40 | 1057.00 | 70.85 |
2017年 | 4945.50 | 1016.70 | 81.20 |
2018年 | 4952.70 | 976.40 | 86.40 |
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亿m3。其中2018年我国生活用水量为859.9亿m3,工业用水1261.6亿m3,农业用水3693.1亿m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200.9亿m3。
2007-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
2005-2018年我国各领域用水量统计表:亿立方米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生活 | 生态 |
2005年 | 3580.0 | 1285.2 | 675.1 | 92.7 |
2006年 | 3664.4 | 1343.8 | 693.8 | 93.0 |
2007年 | 3599.5 | 1403.0 | 710.4 | 105.7 |
2008年 | 3663.5 | 1397.1 | 729.3 | 120.2 |
2009年 | 3723.1 | 1390.9 | 748.2 | 103.0 |
2010年 | 3689.1 | 1447.3 | 765.8 | 119.8 |
2011年 | 3743.6 | 1461.8 | 789.9 | 111.9 |
2012年 | 3902.5 | 1380.7 | 739.7 | 108.3 |
2013年 | 3921.5 | 1406.4 | 750.1 | 105.4 |
2014年 | 3869.0 | 1356.1 | 766.6 | 103.2 |
2015年 | 3852.2 | 1334.8 | 793.5 | 122.7 |
2016年 | 3768.0 | 1308.0 | 821.6 | 142.6 |
2017年 | 3766.4 | 1277.0 | 838.1 | 161.9 |
2018年 | 3693.1 | 1261.6 | 859.9 | 200.9 |
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用水主要采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配合的方式。由于此前各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便于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这些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有的城市下方甚至形成了大漏斗,进而引起地表沉陷或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使得城市的用水环境急剧恶化。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几大问题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此外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各级管理部门对环保问题重视度不够,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方面缺少监管,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水资源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社会长久可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 | 简介 |
管理体系不完善 | 我国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没有将经营权与管理权进行区分。水资源管理机构包含多个部门,管理过程中进行分散管理,这就导致水资源管理的权利进行了分化,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进行良好的协调与合作 |
开发利用缺乏平衡性 | 各地区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乏平衡性,北方多为缺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地表水为主,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南方水资源多但利用程度普遍较低 |
节水意识薄弱 | 我国虽加大了对节水的宣传,但宣传不到位,且公众的节水意识也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公众参与度普遍较低,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无法进行有效的改善 |
水资源产权体系不完善 | 现阶段水资源产权关系的问题还不明确,其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利益主体之间,对水资源产权的界定不够明确。各个管理机构之间产生职责交叉,进而出现管理不顺畅的现象,对于水资源的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
水土流失相对较严重 | 近年来不合理的激励机制、缺乏市场改革、 监管能力不足、人口增长的压力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加剧了森林退化,这使得中国很多地区存在程度不一的水土流失现象 |
节水体制不完善 | 我国现有的节水体制并不适用于市场经济,工业节水没有固定的投资,而农业节水虽在近些年来有所加强,但力度相对还是较为薄弱,成效不够明显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整体看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部分区域缺水现象仍然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相关问题,积极推动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非常规水资源开发、水资源综合保护、工农业节约用水等多种途径,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为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策略 | 简介 |
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 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要对水资源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建立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此外,还要对各个区域内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 |
完善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 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投入市场运行中,将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置于市场活动中,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促使人们减少对水资源的肆意浪费 |
增强民众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中 | |
对于典型的高耗水企业,应当对其允许开发的水资源总量进行限制,强制其推广节水技术,并对积极推广节水技术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使节约水资源成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促使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节约生产成本而主动节水 | |
加强节水意识的宣传力度 | 节水工作是具有很强的广泛性与社会性,其涉及到我国每一个公民,因此,必须要而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将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浪费的危害通过各个途径进行宣传,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的用水观念进行进一步的转变,使广大民众能够将进行自觉性的节水 |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各项制度在建立过程中要全面发挥出其约束性,其次在制度中需要录入社会福利因素,这样能有效突出各项制度活力与实效性。所以在当前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应用中,需要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促使地方水资源能得到有效开发应用,并且针对开发活动给予有效补偿 |
明确管理责任、做好水资源合理配置 |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要结合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在各类污染物全面排放过程中对排放浓度进行控制,适应高标准的水质控制需求。基于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基础上,对地方水源有效保护,对现代化生产生活用水量进行调节。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管理职责与考核重点,做好各项基本立法和执法操作,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各项综合考核评价工作,调查水资源现存量,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奠定基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 |
加大法律约束力度 | 逐步扩大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对各个地区水资源开发应用对流域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与数量进行调节,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有效保障 |
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 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水资源存在过度开发现象。为实现水资源的长久可持续利用,必须注意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提前消费自然资源,更不能肆意破坏,而要进行有预见性的开发;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时,要立足于长远发展,为后代谋福利,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其中,进行长久可持续的精细式开发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